家庭文化屬于社會科學范疇,是指一個家庭雜世代承續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家庭物質生活基礎上的精神生活和倫理生活的文化體現,包括衣、食、住、行體現的文化色彩。重視家庭文化建設,尤其是抓好特色家庭文化建設,對于弘揚先進文化,提高群眾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為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如何培育和扶植城鄉特色文化家庭,把繁榮家庭文化作為城鄉特色文化的基礎實踐,值得我們探討和研究。
一、家庭文化的內涵
家庭文化是自發營造的一種蘊涵先進文化的家庭模式。它以家庭成員為主體,以某一種文化藝術形式為家庭生活娛樂的主要內容,來營造和諧、寬松、健康的生活氣氛。家庭文化是日趨小康的人民群眾為滿足自己精神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全家人共同喜愛、共同參與、寓教于樂,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質量水準,并能積極參加社會各種相關的公益性活動,能產生一定的影響的文化娛樂活動。內容豐富的家庭娛樂活動,不僅能使家庭充滿生機,還可以提高家庭的凝聚力。
二、家庭文化的五個鮮明特征
家庭文化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家庭文化主要是由具有一定文化藝術修養、素質及特長,并對其有一定愛好的家庭成員自發營建,逐步形成一種順應時代發展的家庭文化,具有時代性特征;二是家庭文化寓教于樂,在自娛自樂、活躍家庭文化生活的過程中,達到自我表現、自我教育,塑造家庭美德、陶冶情操的目的,具有教育性特征;三是家庭文化有其不同的興趣和愛好,其文化藝術的表現形式也不同,各自的表演形式多姿多彩,具有多樣性特征;四是家庭成員共同喜愛同一種文化藝術,從而形成物質上的相互支持,精神上的互相鼓勵,達到共同參與、共同提高,具有凝聚性特征;五是家庭文化是城鄉特色文化的典型,他們能自行編劇、導演,豐富多彩,具有示范性特征。
三、家庭文化氣氛的營造
營造家庭氣氛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實踐證明,在一個寬松、和諧的家庭氣氛中長大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健康的心理和開朗隨和的性格;相反,如果家庭氣氛很緊張、不協調,甚至發展到僵局的地步,孩子的性格容易變得孤僻、暴躁、多變。因此,營造和諧、寬松、健康的家庭氣氛,對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很重要的。為了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多動腦筋,適當地組織一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家庭文化娛樂活動,比如攝影、書法、戲劇觀賞、音樂舞蹈、業余文藝創作與表演、出外旅游等,這樣不僅使家庭充滿了生機,而且可以提高家庭的凝聚力,有利于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家庭成員之間融洽感情。
四、培育家庭文化的途徑
(一)加強隊伍建設,為家庭文化建設夯實基礎
家庭文化成員,都是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和文化藝術素質,是活躍在文藝舞臺上的文藝骨干或文藝積極分子。家庭文化通過他們自我娛樂、自我參與、自我發展。因此,加強群眾文化隊伍建設,進行文藝骨干隊伍的培訓,對于提高家庭文化建設的質量,培育出具有時代特征的家庭文化尤為重要。廈門市海滄區海滄街道吳冠社區居委會洪金錠,從學南音到答嘴鼓創作表演,都是在家里自學的,創作和表演的水平一般,沒有什么長進。從他帶領全家人參加市曲藝家協會舉辦的培訓以后,全家人認真學南音和答嘴鼓創作、表演技巧,幾經苦學,變化很大,現在家庭成員都會自彈、自唱、自編、自演南音和答嘴鼓,他們能結合黨在農村各時期的中心任務,創作答嘴鼓并以表演的形式,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成為吳冠社區家庭文化建設的典范,也是海滄街道家庭文化的一個典型。
(二)強化陣地建設,為家庭文化提供展示的平臺
當前,經濟建設處于壓倒一切的大發展時期,要繁榮家庭文化,就必須加大投入,建設各種文化陣地,為家庭文化提供展示的平臺,讓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文化素養和有興趣愛好的家庭人員有了諸多共同學習、交流的理想場所和開展優質文化活動的陣地。海滄區政府在2007年投入近千萬元建設10個行政村的文化活動中心,投入1.1億元建設海滄區文化中心,還辦起了海滄油畫村。與此同時,區政府還加強了村鎮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的設施建設,如投入近百萬元加強各鎮街的文化中心設施建設,投入五百多萬元進行校園文化活動設施的建設,適時向社會開放,方便家庭成員參與,繁榮家庭文化。精心組織海滄區農村農民歌手比賽、慶“十七大”大型文藝晚會及“三八”國際婦女節歌詠比賽,不僅為家庭文化提供廣闊舞臺,也為全區的家庭文化建設注入了活力。
(三)加強宣傳,樹立典型
家庭文化的形成是要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善于選擇有一定基礎的家庭,有重點地精心培育和扶植,樹立典型,以點帶面,使其成為家庭文化建設的典范,來引導更多的家庭參與家庭文化建設,從而形成家庭文化的整體影響力和感召力,形成濃厚的家庭文化建設氛圍。如海發社區居委會,每逢重大節日里,組織一場別開生面的柔力球比賽、相聲說唱和全民健身操等活動;海達居委會在娛樂城四樓每周舉辦一次交誼舞、卡拉OK等節目,吸引了不少家庭成員的參與。家庭文化建設,要充分運用新聞輿論的作用,注重宣傳的力度、深度和廣度,使典型更加亮麗、更有特色、更具有個性,通過政府對家庭文化的命名、表彰,從而增加他們的光榮感和責任感。
(四)正確引導,為家庭文化建設提供動力
正確引導,完善激勵機制,是繁榮家庭文化的長遠之舉。定期舉辦各種各樣的家庭文化人員和家庭文化活動骨干參加的文化藝術專題培訓班,提高他們的文化藝術水平。政府要舉辦文藝作品欣賞或展覽會,舉辦家庭文化經驗交流會和各項比賽活動,使家庭文化不斷創新,不斷提升檔次,不斷出新的成果。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有利于對群眾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有利于引導群眾弘揚真善美、抵制假惡丑,共創和諧社會。家庭文化建設,應建立以文化部門為主,與工、青、婦聯合的長效機制,吸引全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支持。讓具有特色、個性鮮明、內涵豐富的家庭文化不斷涌現,成為群眾文化工作鮮明的亮點。
五、大力發展和倡導主導性文化
家庭文化建設是城鄉特色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屬意識形態,除了滿足人民群眾的娛樂、享受需求的功能之外,更具有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導向的功能。現在一般家庭接觸最多的文化享受是以電視文化為主,但電視文化還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因此,家庭文化建設顯得更重要和迫切。倡導和推動主導性文化發展已成為家庭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作為政府部門要重視和發展主導性文化,不能讓它削弱、萎縮。主導性文化如果退卻了、放棄了,一些庸俗低級的、封建迷信的、腐朽沒落的東西就會乘虛而入,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催化、助長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其他腐朽思想,對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將產生不良影響。而主導性文化建設,除了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外,最重要的是體現在規劃、投入、人才、產品四個方面。因此,各級政府必須將主導性的家庭文化建設納入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總體規劃之中,以確保主導性文化的發展。
綜上所述,家庭文化建設既是城鄉特色文化的組成部分,又是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人民群眾自發地與時俱進創造的一種小康文化。它充分說明,人民群眾迫切需要先進的家庭文化來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提高生命質量,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展示“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作者單位:廈門市海滄區海滄街道社區事務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