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文從多媒體技術的特性及其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情況出發,揚長避短,更好地發揮其優勢,達到教育教學效果最優化。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高校;教學
一、多媒體技術的含義及其在教學應用中的特性
多媒體技術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將文本、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集合在一起,使之在不同媒體之間建立起邏輯連接,并集成為一個具有交互性的系統。多媒體技術具有集成性、實時性、交互性、數字化、非線性等特點,同時在教育教學中又有其特長:
1.信息的集成性
多媒體技術將多種媒體信息進行集成,應用在多媒體中,可以向學習者呈現不同的信息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來接收課堂信息,除了傳統黑板加粉筆呈現的文字外,還可以呈現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從而增強了教學內容的形象性、趣味性、生動性,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夠將抽象的學習與現實生活融合起來,創設情景,誘發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不僅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知識的應用,充分、全面的理解那些原本枯燥、難懂的理論知識、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減少課堂對學生的約束。
2.大信息量
多媒體教學的信息量大,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F代知識更新快、信息量大,傳統教學方法無法解決不斷增加的教學內容與有限的教學時間的矛盾。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講授更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提高學生單位時間內獲取的信息量。利用圖形、圖像、圖標或動畫、視頻等來展示一些學科前沿知識、最新動態、深層理論、事物發展過程等利用傳統教學法比較難以表達和傳授的知識,從而可以迅速擴展學生知識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時空遷移性
多媒體技術能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中的一些與時空密切相關的知識內容,比如自然現象、逝去的景色或者一些過程性感知的事物,在多媒體技術中都可以再現、慢速控制或快速呈現;一些宏觀或微觀的事物,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使學生有直觀的認識,符合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心理學認為認知活動是與人的情感活動緊密聯系的。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在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情感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有利于學生深入情景、借鏡悟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多媒體技術在高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多媒體課件制作上的問題
一方面有些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不高,制作的課件質量不高,只會簡單地使用ppt,而且一般只是文字類演示文稿,缺乏吸引力、缺乏生動形象的視聽效果;另一方面,有些教師雖然課件制作水平較高,但為了追求教學的現代化,不顧教學內容,盲目地運用多媒體,使課堂教學成了多媒體演示?;蛘哒n件制作非常精彩,也非常華麗,但過多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影響了教學效果。還有的教師利用多媒體大容量的特點,把大量的信息堆砌到課件上,幻燈片不斷地切換,結果學生走馬觀花,記不住東西,也沒有時間去發散思維。
2.以機器、技術為中心
計算機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教師的講課,代替了教師寫板書,電子教材代替了文字教材,這是典型的技術論、機器論觀點,這種觀點無限制地夸大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認為多媒體計算機可以取代傳統教學中的黑板與粉筆,一切板書例題解答練習等都在計算機屏幕上進行,以這種觀念為基礎開發的教學課件、編寫的電子教案、組織的教學,無疑成為了一種“機器灌”、“電灌”。這種“機器灌”、“電灌”比教師灌更有害,長此以往必將使多媒體教學走向歧途。
三、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效果
1.應有現代教育觀念
在傳統的教育理論中,教育實踐的主要目標是“傳道授業解惑”。在這種理論指導下,我們的教學停留在學生死記硬背一些定義和常識,以教為中心,以傳授課本知識為唯一目的,容易產生“填鴨式”教學。而多媒體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有現代的教育觀念,應根據現代化教學環境中信息的傳遞方式和學生對知識信息加工的心理過程,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支持,構建良好的學習硬環境,同時還要有較好的軟環境,諸如開放的教育觀念、多樣化的教育觀念、民主化的教育觀念、創新教育的觀念等。這要求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能夠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轉變為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者。
2.重視教學設計
多媒體教學的教學設計與傳統教學的教學設計沒有本質區別,必須把教學目標的實現放在首位,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再根據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多媒體教學條件設計教學模式。由于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及教學媒體等要素的相互聯系及組織結構,所以,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內容應包括教師主導活動設計、學生參與活動設計、教學內容知識結構的設計、教學媒體運用方法的設計和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3.多媒體課件使用合理、靈活
根據教學設計要求,有選擇的使用課件,強化重點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根據教學需要靈活使用多媒體課件,需用則用,不可不分需求不分內容不分目標的堆砌課件,造成消化不良,效果不佳。同時還應注意教學過程的實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不應一味地跟著課件走。教師應當根據教學設計的原則,靈活地而不是機械地使用,有選擇、有組合地自主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揚長避短,相互補充,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輔助教學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4.重視課堂結構模式的運用
不同的學習類型應有不同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可概括為示范型、邏輯歸納型、邏輯演繹型、探究發現型、練習型和控制型六種類型。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的、不同的學習主體有針對性地選擇某種或某幾種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如示范型模式適用技能的學習,多媒體技術的作用是提供給學生示范模仿的標準行為模式,如語言、動作、書寫、操作等規范行為,教師指出標準規范行為的要點、程序、組織學生模仿、糾正錯誤,學生掌握要領,模仿練習。邏輯歸納型模式適用事實概念的學習,多媒體作用是提供若干有關科學的現象、形態、結構、文獻、史料等客觀事實,或提供有關情景,以便建立共同經驗,形成表象,教師借助事實、情景進行概括歸納,顯示事物的特征,建立觀念,學生觀察事實、現象,認識事物特征,識記事實,理解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