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掛滿了柔軟幕帳》為例,從查閱詠嘆調相關內容、譜面學習、深層次的二度創作三個方面來闡述如何學唱好一首新的詠嘆調。
【關鍵詞】《掛滿了柔軟幕帳》;相關內容;譜面;二度創作
歌唱藝術是一門通過聲音、節奏、旋律及動作等一系列綜合元素塑造藝術形象的表演藝術。一首新的詠嘆調的譜子拿到手以后,要怎樣去學唱它,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版本。要想演唱好一首歌曲,不僅要掌握嫻熟的演唱技巧,更需要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以及深刻的把握作品的靈魂。演唱者要通過體驗自己歌唱的對象,體驗聲音的流動變化與生活形象和生活情趣的對應關系,從而再創造地表達出來。本文以普契尼的歌劇《曼儂·萊斯科》中的女主人公曼儂的詠嘆調《掛滿了柔軟幕帳》為例,從三大方面來分析如何學唱好一首新的歌劇詠嘆調。
一、詠嘆調相關內容的查閱
理解作品的內涵和要表達的主題,解讀作曲家及作品的時代背景是深刻理解作品的一把“金鑰匙”。因此,在學唱一首新的歌劇詠嘆調前,我們有必要對作曲家及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做一定的了解。
普契尼是繼威爾第之后意大利最有影響的歌劇作曲家。1858年出生在意大利盧卡城的音樂世家,是“真實主義”歌劇樂派的代表人物。一生創作了12部歌劇,其中《曼儂·萊斯科》、《繡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四部巨作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深受人們喜愛。
這部歌劇是普契尼的成名作,充分體現了作曲家的創作風格,于1893年在意大利都靈皇家歌劇院上演。劇本是根據普雷沃的著名戀愛小說《瑪儂·萊斯科和騎士德·格里厄的故事》改編而作。歌劇劇情大概是:少女瑪儂準備進入修道院,在途中與騎士德·格里厄相愛,并私奔到巴黎。后卻成為老財務官杰龍特的愛妾,過著奢侈的生活。但瑪儂發現自己仍然愛著騎士,懷念以前的生活,于是二人復合,被發現后拿著珠寶準備私奔,最終被判流放美洲,騎士為愛追隨,在逃亡途中,瑪儂死在他的懷中。這首《掛滿了柔軟幕帳》詠嘆調出現在第二幕。瑪儂已經成為老財務官杰龍特的愛妾,過著奢侈的生活。當她的哥哥來看她,并且唱到“和那個男人一起生活在那簡陋的房屋”時,瑪儂觸景生情,于是唱出了這首詠嘆調,訴說了與德·格里厄生活在一起要比過這種生活好得多,表達了對真摯愛情的回憶和向往。
二、譜面學習
深入了解作曲家及創作背景是理解作品的基礎,真正唱好歌劇,根本當然還是作品本身。我們必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譜面的學習上,力求全面準確把握,重點在兩個方面著力:
1、旋律的學習
這里指的旋律學習,不單是指帶有歌詞的旋律部分,也包括前奏、間奏、尾聲等無歌詞的伴奏部分,它與帶歌詞的旋律部分相互銜接.關系密切,共同傳達著整個作品所要表達的意思。比如《掛滿了柔軟幕帳》這首詠嘆調的前奏從后半拍進入,用三個帶有保持音記號的同音帶出一個下行音階,一下子就把悲傷、無奈的情緒表現出來同時拉近了聽眾與瑪儂之間的距離,因此伴奏部分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人們常說休止符是“無聲的旋律”,此時無聲更有聲!譜子上作曲家所標記的如速度、強弱等表情術語更是作曲家的指揮棒,代表著作曲家的要求,所以我們在學習旋律時要深刻理解并嚴格按照譜面上作曲家的要求來學習,不能只學帶歌詞的旋律部分。
2、歌詞的學習
《掛滿了柔軟幕帳》這首詠嘆調的歌詞原文是意大利文,譜面上翻譯家周楓將每一句的大意翻譯成了中文。然而意大利文與英文相似,都與漢語在語法上有所不同,所表達的詞意與漢語也是前后對置的,這樣就沒有辦法準確地理解原文歌詞的意思了!比如第一句:
In quell-le tri-ne mor-bi-de nell`al-co-va do-ra-ta
掛 #8239;滿 #8239;#8239;了 柔 #8239;軟 #8239;幕 #8239;#8239;帳 #8239;富 #8239;#8239;#8239;麗 #8239;堂 皇的 臥 房
(周楓譯)
在 #8239;那 些 #8239;#8239;花 #8239;邊 #8239;柔 軟 的 #8239;在 #8239;#8239;#8239;#8239;#8239;凹 室 金色的
(詞對詞譯)
從上圖看,兩組翻譯從整句大意上看差不多,但從詞對詞翻譯來看,兩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如果按周楓翻譯的詞對詞來唱的話就沒辦法把原文的意思唱準確,只能唱個大概意思!詞對詞翻譯就不同了,它一目了然完全能靈活、準確地表達原文歌詞的意思。所以要學好唱好這首詠嘆調,就必須拿起字典逐字來查。不單是意大利文只要歌詞是外文的我們都有必要作詞對詞翻譯。
歌詞的朗讀是熟悉并理解歌詞最好的辦法。同時朗讀歌詞還要與旋律結合起來,即旋律中時值長的音所對應的詞朗讀時要拉長些,反之時值短的音就讀短些。比如第一句:如上圖,第一個歌詞in所對應的旋律時值是兩拍所以要朗讀的長些,而quel-le tri-ne每個詞所對應的旋律時值都是半拍較短,就要象講話那樣短些,這樣歌詞與旋律就配合的非常密切,更有利于歌唱時的連慣性。
三、深層次地二度創作
藝術的靈魂在于創造。唱好一首新的詠嘆調,僅僅機械地按照譜子進行,不會有錯,但也僅僅是“匠”,而達不到“藝術”的高度。因此,需要對所演唱的作品進行二度創作。所謂二度創作,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即透過作曲家創作的譜子表面,挖掘出作曲家內在所要表達的東西。
1、從譜面上來看
從譜面上看,重點是對譜子進行曲式分析 。對作品進行曲式分析,加深了作品的縱向感,相當于醫學上的解剖學,讓演唱者能一目了然地看清整個作品的結構,對準確表達作品起重要作用。
《掛滿了柔軟幕帳》這首詠嘆調是〔A+B(A`+C)〕無再現的復二部曲式。A部由兩個樂句組成,第一樂句(6-9小節)bE大調;第二樂句(10-13小節)轉到其屬關系調,推動了音樂發展,出現小高潮,表達了瑪儂對這種生活的厭倦。B部是單二部曲式,第一部A`由兩個樂句組成,上樂句(14-17小節) bG大調,是A 部第一樂句的移高小三度模進,整個音區都在高音區,加上pp的要求,使情緒一下子明朗起來,表現了瑪儂對美好愛情的回憶。下樂句(18-21小節)與A部第二樂句調性相同,音區高小三度,但加密旋律,形成上行音階,推進全曲高潮,而后下行引出第二部分C部。C部是由4個樂句構成的一段式,前3句是變化模進發展的,最后1句用連續三連音的說話式的音調來結束全曲,bG大調,表達了對真摯愛情的無限向往。
2、從作曲家創作風格來看
每位歌劇作曲家都有他自身獨特的創作風格,而詠嘆調恰恰是展現作曲家風格的最好地方,所以唱詠嘆調之前先了解作曲家的創作風格對準確表達作品是很有必要的。
表情記號在普契尼的歌劇詠嘆調中尤為重要,它會告訴你速度的變化、強弱的對比、哪些音需要保持、延長或回原速,往深的來說,這些表情記號會告訴你哪些是旋律線的拉開,哪些是宣敘調式的講話。就本詠嘆調中比較突出的A`中第二樂句來說吧,這是一個上行音階線條,在低音外標有“∠”大漸強符號,到了最高音降b上,除了標有“f”外還有“pocoallarg”,意思是稍稍寬廣的,而且在后一個音4上標有延長音符號,這樣整個旋律線就組成了一句排山倒海式的大線條,雖然中間有換氣,但并不影響整個情緒的連貫性,一氣呵成,轉眼之間作曲家的表情記號就變成了“P”和“atempo”再加上一個三連音,立刻出現了與前面大線條有明顯對比的宣敘式的旋律,這就是普契尼典型的“詠敘綜合唱法”的創作風格,讓人很容易在音樂中感受到他所要描寫的東西。這種現象在本詠嘆調中的A部和C部都有出現。
3、角色分析
歌劇詠嘆調與一般的歌曲還有所不同,它是某一主人公在歌劇中某個場景抒發內心情感所唱的唱段,脫離不了與主人公的關系,因此在演唱前對詠嘆調主人公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瑪儂這個角色,在原著普雷沃的筆下是個“極端善變、浪蕩不羈”的女人。而歌劇中,普契尼卻將她塑造成他所喜愛的樣子,如蝴蝶夫人那樣清純、美麗、熱情,為愛犧牲一切。但從整部歌劇來看,瑪儂仍有著“既要東家才,又要西家財”的情結所在,否則就不會與騎士逃走時,還不忘拿走老財務官的珠寶了。在演唱這首詠嘆調時,要十分注意瑪儂的這種性格。
4、分析并借鑒好的歌唱家所唱
關起門來自己學習固然認真,但有時也有偏差的時候。在詠嘆調已經非常熟悉以后,就可以聽聽好的不同歌唱家對這首詠嘆調的演繹了,找出其中的差異。對于不同點就要試著找出為什么?畢竟我們都不是生活在普契尼那個年代,對他的了解是有限的,只有多問“為什么”,才能更加準確地表達這首作品,并借鑒他們的優點為我所用。
最后,就是用我們的聲音作為畫筆,隨想象及靈魂深處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準確地把詠嘆調描繪出來,這樣一首新的詠嘆調就學唱完畢了。
參考文獻:
[1]徐固弼,等,編譯.西洋歌劇.名作解說[M].
[2]林伯杰.1夜變成歌劇通·第八章·(普契尼的“女人”)[M].人民音樂出版社,156.
[3]楊列京·佐世容.談談普契尼的歌劇[J].音樂探索,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