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芳草綠。” 孩子們盼望已久的長跑接力賽開始了。往日平靜的操場頓時沸騰了,加油聲、喝彩聲此起彼伏,拉拉隊的所有孩子打著橫幅,搖著彩帶,齊聲吶喊。我也像十幾歲的孩子一樣,扯著喉嚨拼命地為學生鼓勁,往日的嚴肅早已拋到了九霄云外。畢竟這是每年才一次的集體比賽項目,大家都想取得好成績證實集體的力量。由于“戰略”部署得利,運動員超常發揮,我們班級以19分38秒的好成績位居學年組第一,孩子們圍著我擊掌、擁抱,激動的心情不亞于獲得世界冠軍。然而我無意識抬頭瞥了一眼教室的窗口,鄰班窗口的一個畫面讓我頓時愕然了——一雙手高高地舉著一張用廢舊紙盒精心制作的標語牌——5年3班加油!鮮紅的大字在太陽光下越發顯得刺眼,圓圓的臉上一雙明亮的眼睛里流露出無辜又無助的神情,嘴唇緊緊地閉著,臉上寫滿了倔犟與固執。我的心猛地一抖,為什么他被關在了教室,沒有參加這難得的春季盛會?生病了?和同學吵架了?我多么希望我的猜想是對的。鄰班同事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振振有詞地和我解釋:“去年比賽因為班級沒取上名次和外班同學打起來了,今年就不讓他出來,免的惹事……”
作為一名教師,組織學生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是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教師法中明確規定的義務。而我們的孩子就因為自己的一時沖動,就被禁閉在了冰冷的教室里。也許同事的做法情有可原,但是我還是要為這個孩子鳴不平,同時也為他喝彩。不平的是老師剝奪了他本應該享受的權利,為他喝彩的是他依然選擇堅守和張揚。他的身體雖在教室中,但是他的心和操場上所有的孩子一樣在飛翔。他用他的舉動捍衛了自己的榮譽感,張揚了自己參與的本性,這是讓我感到莫大安慰的地方。
后來的一個機會,我和同事袒露了我的心跡,她也從冷靜與反思中找回了為人師者的職責,不好意思地和我說:“下次我拉著他的手,去享受參與的快樂……”多好!拉著他的手,這是多美的舉動。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拉著手前行這么簡單,就是用心去攙扶一個生命,用理解與包容去審視我們的孩子。我的心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豁然開朗:孩子的無聲喝彩震撼了我,我為孩子的堅持默默喝彩,更為我的工作伙伴能從教育的誤區中走出由衷地喝彩!
(作者單位:龍江縣實驗小學)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