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地處寒帶,到了冬天總會下雪,風雪大時,迎面而來的雪花讓人張不開眼睛,往往在前一晚還是明月高照的好夜色,第二天早晨起來拉開窗簾一看, 就發現外頭已積雪盈尺,連開門都要花很大的力氣。每到這種天氣,一般公司都會讓員工休假不用上班,許多學校也會通過傳播媒體宣布停課。比較特別的是唯獨那些公立小學,即使積雪已經深到叫人舉步維艱,仍然照常開放。于是,就會見到整個街上只有那醒目的黃色校車,緩緩地在路旁接送小學生,他們是最不畏風雪的了。
紐約公立小學的行為讓一些家長很難理解。就連身強體壯的大人都不必去上班的壞天氣里,那些小學生為什么反而要到學校報到呢? 所以,每次下大雪而小學沒有停課的時候, 總會有不諒解的家長打電話到學校去抱怨。不過,這些打電話的家長反應都差不多,一開始是怒氣沖沖地興師問罪,沒有多久就不好意思地說道歉,然后通常都是帶著微笑掛上電話。 家長得到的說明是紐約這個超級大都市住著許多富豪,相對地也有不少窮得可憐的家庭。貧窮的家庭冬天開不起暖氣, 三餐也是有一頓沒一頓,孩子的營養都得靠公立學校提供的免費午餐,有的甚至會多打包一些回家當晚餐。學校如果停課,窮孩子就要挨餓受凍, 所以老師們情愿自己辛苦一點,也不愿意輕易停課。有些經濟能力較好的家長會問:“何不讓有錢人的孩子停課一天,窮人家的孩子則到學校去享受暖氣和營養午餐?” 他們得到的答復是:“這樣一來, 容易讓那些窮苦的孩子覺得是在接受救濟。”
讀到這個故事,讓我分外感動,感動于紐約公立小學的做法,感動于學校的這種大愛。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說:“如果教育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般。”教育的愛,應當面向每一個學生。這種愛不分教育對象的家庭地位,經濟狀況;也不分學生的成績優劣,性格差異。每一位學生都是我們的教育對象,也是我們施愛的對象,能夠真心地去愛每一個學生才是最優秀的教育,那些處于劣勢的孩子更需要我們的愛,我們的教育更應當為其著想。紐約公立小學下雪天上課,就是從那些窮人的角度考慮,給予那些貧窮孩子更多的關愛。
然而,令人感動的是,紐約市公立小學對于那些窮孩子的愛是一種無聲的愛,這種愛悄無聲息,沒有任何造作的痕跡,孩子稚嫩的心靈并沒有因為學校老師特殊的關愛而受到傷害,他們始終沒有因為貧窮而感到自卑。老師在施愛的同時維護了學生的尊嚴,這種愛才是一種真正的大愛,一種超脫世俗功利的愛。
試想,我們的教育中也有這樣的愛嗎?我們對學生的愛也有這番境界嗎?學校對于那些貧困生的補助,做到這樣悄無聲息了嗎?我們經常看到電視鏡頭上那些受助學生低頭流淚的場景。在受助者看來那是一種感動的淚,果真如此嗎?在大庭廣眾之下裸露學生的貧窮,這怎么不是一種心靈的戕害?這樣的助學活動又如何不讓孩子埋下自卑的種子,失去自信的力量呢?近年來,有關學校貧困生生活補助無人認領的報道屢見不鮮。難道真的是我們的學生家庭條件穩步攀升,沒有貧困生的存在了嗎?答案不容置疑,不是因為沒有貧困生,而是貧困生拒絕這種補助。為了幾百元錢,將自己的貧困暴露無遺,讓自己的自尊無處安放,讓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左右思量,窮困生們唯有選擇放棄。他們寧愿忍受嚴寒與饑餓,也斷然拒絕那種特殊的照顧,那種踐踏自尊的偽愛。
再者,我們一些教師對于后進生的愛不也是如此嗎?放學讓他們留下來補習功課,試卷分成A、B卷等等,這些看似是對于后進生的一種關愛,卻深深地傷害了學生。因為這種愛失去了公平的原則,看似關愛卻讓他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與其他學生的不同,這種不同直接讓其產生深深的自卑感,進而自己給自己貼上標簽,認定自己永遠比其他學生差一等,是個名副其實的“差生”。我們說學習的問題并不可怕,但是心理一旦出現這種自卑將會影響學生的整個人生。愛學生反而傷害學生,不是因老師愛錯了對象,而是因為老師愛錯了方式。
教師對于學生的愛,應當真正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并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偉大,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師德的高尚,而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成長,為了學生的幸福。紐約公立小學下雪天不停課的故事,給我們教師上了生動的一課,讓我們感受到了老師對于學生真正的愛。
(作者單位:安徽省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