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青島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并能夠對要研究的問題進行親身體驗,在實驗中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2.培養學生愿意交流與合作的習慣,能用所學到的知識解釋科學現象,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學生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3.了解大腦中各個神經中樞的功能,知道人體的各種感覺是對外界的反應。知道大腦在人的語言、思維、情感及各項生命活動中的作用,了解神經系統在人體進行信息傳遞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尺子、木棍、硬幣、鉛筆等。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包括乒乓球運動員比賽、腦神經示意圖、聾啞人進行交流等資料性課件及米尺。
教學流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抓尺子的游戲。比一比,看誰的反應快。
(游戲方法:手指與米尺的零刻度持平,準備抓住尺子。記錄尺子掉下來時所捏住的刻度,這個距離可以說明自己的反應速度。教師示范,然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比賽。)
師:誰的反應快?
…………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有道理,你們還想提出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人的反應是靠什么來完成的?
生:靠人的大腦。
生:靠人的神經。
師:人的反應到底靠什么來完成的呢?下面我們就來認識腦與神經。(板書:腦與神經。)
二、活動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腦與神經。
出示腦與神經示意圖課件,讓學生觀察大腦內各種神經中樞。(包括感覺中樞、視覺中樞、運動中樞、聽覺中樞等。)
讓學生交流,都觀察到了什么。
師:這些神經中樞、運動中樞、聽覺中樞等都分管我們身體的哪些活動呢?你們可以猜一猜。
師:試著說說看,這些神經中樞是怎樣指揮我們的身體進行工作的。
(出示腦與神經關系的示意圖課件。學生看示意圖。)
師:現在你又了解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神經是人體的“電話線”,能把身體各部分獲得的信息及時報告給大腦,并能把大腦下達的命令傳給身體各部分。
生:我還知道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人體的一切活動都是由大腦來發號施令的。
2.腦與神經的作用。
師:誰能結合剛才所了解的知識來具體說一說“抓尺子”這個游戲是怎樣完成的?
(生開始交流。)
師:怎樣才能提高我們的反應能力?
…………
師:通過科學的反復練習,能使我們腦內各個神經中樞活躍起來,從而提高我們的反應能力。這就像乒乓球運動員進行訓練一樣。(播放運動員打乒乓球的課件。)
(生交流觀察到了什么。)
師:(小結)這些乒乓球運動員就是靠長期反復的練習,使體內的各個神經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并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從而提高反應能力,贏得比賽。
三、自由活動
1.模擬盲人、聾啞人傳遞信息。
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出盲人、聾啞人傳遞信息的游戲。在小組內進行游戲。教師巡視并參與。
讓學生交流盲人、聾啞人怎樣傳遞信息的。
2.教師進行總結并展示課件:聾啞人傳遞信息進行交流。
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大腦與神經的關系,知道當人體的某一個神經中樞受損時,人體會強化其他神經中樞的作用來進行彌補。
四、拓展延伸
師:誰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釋一下“只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好”這句話?
…………
師:我們如果長時間地讀書、寫字、思考問題,就會感到頭暈、頭痛、頭腦不靈活。這多數是由于高級神經活動過度緊張引起的,所以我們只有休息好了,科學用腦,才能工作好、學習好。
反思:
本次科學探究活動的主要內容是“腦與神經”,在探究過程中,以游戲、自主探究、實驗交流為主,比較突出地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全過程”這一理念,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游戲導入,為新知設疑。在探究新知之前,教師采用巧妙的方法,帶領學生進行“抓尺子”游戲。在游戲中,讓學生自己感覺自己的反應速度以及靈活性,使學生在玩兒中產生疑問:人的反應是靠什么來完成的?這種求知欲被激發以后,學生就產生了急不可待的要弄清這個問題的心理,這樣就邁出了要探究新知的第一步。
2.在本課的探究活動中,多媒體資源貫穿探究活動的全過程,使學生能真實地對腦和神經系統進行觀察解析腦與神經的作用。學生在親歷新知的過程中,解決了課前提出的疑問,在自己的腦海里對新知給予了詮釋。
3.在模擬聾啞人傳遞信息的自由活動中,進一步了解了大腦與神經的關系。進一步了解了當人體的某一個神經中樞受損時,人體會強化其他神經中樞的作用進行代償這一特點。
綜觀本課教學過程,老師的精心設計,使學生掌握了新知,同時體驗了合作交流與成功的樂趣。
(作者單位:望奎六中小學部)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