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印的吻
一位富有幽默感、精通印刷術的教授,為了使學生了解“鉛印”和“影印”這兩種基本的印刷方式,特舉行一次淺顯的示范。首先他請一位漂亮的女學生走到課堂前面,對她說:“請涂上新鮮口紅,然后吻我。”
接著,他指指臉上的紅印,對學生說:“這便是鉛印。”
然后他由胸前的口袋里取出一條白手巾,仔細地把臉上的紅印印在手巾上。他一面舉起手巾,讓全班學生看那清楚的痕跡,一面低聲說:“這就是影印,影印與鉛印的效果差不多,但過程卻乏味多了。”
記在實驗報告上
助手輕輕地走進實驗室,對一心埋頭工作的教授說:“先生,您的兒子剛才來電話說,他已從夏令營里回來了。”
“很好,請把它記在今天的實驗報告上。”教授說。
找筆
勃拉溫教授正忙著趕寫一篇學術報告。
“親愛的。”他對妻子說,“我的鉛筆放在哪兒了?”
“它不是正夾在你的耳朵上嗎?”妻子回答。
“你沒看見我都要忙死了,你就不能說的具體一點,鉛筆究竟夾在哪只耳朵上?”教授有些生氣了。
丈夫是單身漢
“見到您很高興。”教授對一個熟人漫不經心地說,“你的丈夫好嗎?”
“我還沒有結婚……”
“噢,是嗎?那就是說你的丈夫還是單身漢。”
為了活得久一點
學生問白發蒼蒼的系主任,有沒有從頭到尾把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讀過一遍。系主任想了一會兒才回答:“像《戰爭與和平》這樣的不朽名著,每人都應該在去世以前把它讀完。為了活得久一點,我還沒有開始閱讀。”
醫學教授
醫學教授臨終的時候,對他周圍的醫生說:“我將留給你們3位偉大醫生的名字。”
在場的所有醫生都希望這3個人中能有自己。
這位著名的教授繼續說:“這3位偉大的醫生,就是水、運動和正常的飲食。”
修改的功效
約翰是一名教寫作的老師,他發現很難使學生相信修改文章的必要性。對他們來說,草稿即是定稿。最后,約翰在辦公室門上貼上一張大標語,通過這一方法使好多學生養成了修改文章的習慣。標語上寫的是:
“哦,這很難,你知道。我決定一下是否自殺,你知道。”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第三場第一幕,草稿。
“生,還是死,問題就在這里。”定稿。
言論
“人不是一件東西,他是一個置身于不斷發展過程中的生命體。在生命的每一時刻,他都在成為卻永遠尚未成為他能夠成為的那個人。” 我想,馬克思的這一段話足以讓我們品味到等待在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學會等待
知道事物應該是什么樣,說明你是聰明的人;知道事物實際是什么樣,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知道怎樣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狄德羅
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輕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