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對于每一堂課的教學設計我從不敢馬虎,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小結,作業等環節總是提前認認真真地想好、寫好。因為在我的潛意識里,作為教師,就應該這樣,也必須這樣,這是上課的基本條件。但我有時不曾設計的環節卻讓課堂漸入佳境……
周二的第一節課,我像往常一樣夾著課本和精心準備的資料去2年級1班上課。剛走到教室門口,轟隆隆的雷聲就來了,伴隨著傾盆大雨,教室里簡直炸開了鍋。一雙雙小眼睛直望著窗外,伴隨著突然而來的一聲聲巨雷,歡呼聲、驚叫聲此起彼伏。站著的,望著的……充滿了好奇,似乎沒有聽到上課鈴聲響過了,甚至許多人沒有看到我已經到教室里了。“怎么辦?”孩子們冷不防地向我拋過來的這個球,我是接住,還是避開?責備一通,將適得其反!讓他們坐回原位,規矩一番,強迫他們聽我講授新課的內容,這也不現實!其實看到他們這個興奮的勁頭,我也不忍心打斷他們。雷聲、雨聲繼續著,就算維持紀律,也會被又一陣的雷聲來襲掀起熱浪。驚叫、歡呼、張望、好奇……看樣子,原定的內容是無法上下去了。就隨著他們吧。
過了一會兒,我清了清嗓子,強行讓全班學生都安靜下來。然后我說,現在我們把所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好嗎?一部分學生馬上拿出了紙和筆,另一部分學生意猶未盡,心思完全還在暴風雨上。我走到小軍旁邊,他對我說,好恐怖哦!我說,那你就把恐怖寫下來吧!他開心地笑了。可能是因為我沒有責罰他非要把教室門打開,去看外面的情景吧!雨把窗戶全部模糊了,只能看見外面陰沉沉的一片。孩子們想盡辦法,偷偷地背對著我,采用各種方式去看外面。小超時不時打開教室前門,小浩悄悄地打開教室后門。我走過去,他說:“水好深啊,都快流到教室里面來了,哎呀,我們外面的墻報倒了。”我問他:“墻報為什么會倒呢?”他會意地笑了,然后說:“老師,我會寫了。”
學生漸漸地寫起來了,可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按捺不住,非得看看外面。我想,讓他們看一看外面的情景,寫起來會更順利吧。于是,我對大家說,現在老師打開前門,大家不要吵鬧,到門邊來看一看外面的情景,然后寫下來。學生可高興了,紛紛擁到門口,滿臉興奮,忍不住“哇”地驚叫。一會兒工夫,我就示意他們回到座位上,關上了門。一個學生突然說:“老師,雨變小了。”我對他說,你可以寫雨的變化呀。
教室逐漸響起來學生刷刷的寫作聲,看他們的速度,表達的欲望很強烈,可以稱得上“奮筆疾書”了。下課了,幾個學生興奮地告訴我,“我寫了9行;我寫了10行……”對于平時的寫話課,他們總是寥寥地兩三句話,這次算是十分可喜的了!
寫話、作文怎么教,怎樣培養學生的興趣,怎樣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怎樣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是一個不簡單的問題。隨時引導學生觀察、記錄,利用突發事件,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一次偶然,卻超越了以前精心的備課。
在回辦公室的路上,我感到十分的輕松和愉快。突如其來的暴風雨,還有一篇篇生動精彩的寫話,引發了我對課堂教學的新的思考。
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有感情、有思想的孩子,如果這堂課我不了解學生對暴風雨的興奮,而是按部就班地繼續讓學生學習我已經準備好了的教學,可以預見教學效果是不會理想的,因為學生的興奮點始終在眼前的暴風雨身上。我為我的大膽決定而高興。這堂課雖然沒有按照我預先設定的樣子進行,但我沒有因此而失去我的課堂,失去我的學生。我適時地保護了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和熱情。還有什么比這更重要的呢?
我認為應對課堂中的突發事件,教師首先要做足“準備”工夫。課堂教學是瞬息萬變的,無論在哪個教學環節中,都會因為學生、時間、教學情景等的不同,而隨時變化;突發事件是難以避免的,如果遇到應沉著冷靜,樹立“以變應變”的心理準備,不可隨意處置。在行動上應加強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儲備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其次要善于運用教學智慧,因為意外生成的教學環節是最生動的、最吸引學生的。
此刻,我不禁想起了意大利的瑞吉歐·艾米莉亞在談到教師角色時曾提到的一句話: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
(作者單位:山東省滕州市級索鎮中心小學)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