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指自己相信自己,是一個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方面。古往今來,自信總被看做是成功的一個秘訣。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引導他們成為社會成功者的必由之路。
自信心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長期的努力,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在評價孩子時,應先肯定成績,但是表揚和獎勵要恰如其分。父母和教師經常在語言和行動中自覺或不自覺地評價孩子,孩子也就從他們的語言和行動中逐步形成對自己的評價。在評價孩子時,首先應充分肯定成績,使孩子不僅能認識到自己的長處,更重要的是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理解孩子,不要用成人自己的標準去指責甚至貶低孩子,這樣做是不公正的。當然,肯定孩子的成績,對孩子的表揚或獎勵應合乎事實,既不夸大,也不縮小,使其感到愉快,但又不產生驕躁情緒。對孩子一般的好行為,只要適當的表揚即可,只有當孩子的進步十分突出時,才給予一些獎勵。濫用獎勵,有害無益。
不要當著別人的面責備孩子。即使對孩子的行為再不滿意,也不要當著別人的面責備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讓孩子當眾出丑,特別不能在別人面前揭孩子的傷疤。如若孩子在他人面前丟盡了面子,那么,他的自信心就會喪失殆盡。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于自己的名譽就愈看重,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名譽的人,因而便會小心地去維持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是你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其無地自容,他們會失望,他們愈是覺得自己的名譽已經受了打擊,則他們設法維持別人的好評的心理也就愈加淡薄。
一個自尊、自信的心理防線已被擊潰的孩子,非但不會再去追求成功,還有可能產生以丑為美的異常心理。當然,這并不是說,就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與別人談論他的不足之處。應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正確地在人前評價自己的孩子。對自我評價過低的孩子,不妨多講些孩子的長處,不講或少講短處,對孩子的評價可比孩子的實際情況略高一些;相反,對自我評價過高、自信心較強的孩子,不妨慎重地選擇一兩個希望他馬上改正的短處或缺點,以愛護而不是挖苦的方式當眾提出。這樣,既不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又能幫助他克服這些缺點。
鼓勵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當孩子第一次學著自己上街買東西時,要放手讓他去買,雖然他有可能會把錢丟失,也可能買回不稱心的東西,但是這比起孩子形成自信心方面的收獲來說,這些損失算不了什么。不要不相信、不放心孩子會獨立地去完成一件事情,不要剝奪他們嘗試的機會,為了讓孩子不做錯事而過分限制孩子是不可取的,包辦代替只能造成孩子的無能和過分依賴。事實上,孩子的每一次嘗試,都是一次了不起的成功,會給他增添一份自信。
對孩子的期望要恰如其分。望子成龍之心人皆有之,但要善于認清孩子的天資和潛力,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要切合實際,使他們跳一跳就能摘到樹上的蘋果,而不是看到高高掛在樹上的蘋果可望而不可及。例如,有的父母不管自己的孩子對音樂有沒有興趣,花費了多年積蓄買來鋼琴,硬要孩子苦練。這種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實在害苦了沒有太多藝術天賦的孩子。每天味同嚼蠟般的練習仍然沒有多少長進,加上父母的失望和指責,會極大地挫傷孩子的自信心。
讓孩子有一技之長。在日本小提琴家鈴木鎮一的教室里,有一個剛滿5歲的男孩,他愛哭,不愛交往。在鈴木的指導下,他開始學拉小提琴,經過半年的訓練,他的演奏技能超過了其他的孩子。一技之長使他增強了自信心,他更努力地練習拉小提琴,琴拉得越來越出色了。在生活中,他也變得活潑起來,時而還帶有點幽默,常在大孩子面前指手畫腳,指揮曾不愿與他一起游戲的孩子。
根據孩子自己的興趣,讓他學習一種技能,如器樂、繪畫、武術、舞蹈等,使其能在同齡的孩子中出類拔萃,這常能為孩子的成功開辟一條蹊徑。一技之長對孩子成長的真正價值并不在一技之長本身。不少孩子在長大以后可能對此技能已經興趣索然了,或者只是將它作為工作之余的一種生活調劑而已。一技之長的真正價值在于它能給予孩子自信心,使其從內心感受到自己是強者。
要保護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堡壘。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都有被自己或被別人認為較強的方面,這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堡壘,孩子的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堡壘之上的。如果在此受到損傷,就有可能從根本上動搖孩子的自信心。
有個6歲的男孩自小喜愛聽故事和講故事。教師和家長都夸獎他講故事很有趣,并讓他當眾講故事。有一次,幼兒園舉行故事比賽,他代表他的班級參加競賽。由于心理緊張,講故事時停頓了幾次,評委老師表揚了其他孩子,批評了他。男孩心目中的堡壘被摧毀了,他不再認為自己能講好故事,他不再喜歡講故事了。更糟糕的是,在別的方面他也失去了自信心,行為變得退縮了。因此,要特別注意保護孩子心目中最為重要的堡壘,避免它受到損傷,一旦發生,則應及時加以補救。
教育家程淑華說:“欣賞每一個孩子,是教育成功的秘訣。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喚醒、激勵和欣賞。”作為教師,也許最須要學習的就是激勵和賞識。對孩子多一點賞識,多一點包容,少一點責備,少一點懲罰。讓我們都來做樂于欣賞、善于欣賞的教師吧!或許,一個個奇跡就會在我們的欣賞中誕生!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