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教科版《語文》2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了解帕斯卡是怎樣發現聲學的振動原理的,激發學生學習帕斯卡仔細觀察、好動腦筋的良好品質和習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實驗感知聲學振動原理。
教學重點:了解帕斯卡是怎樣發現聲學的振動原理的,激發學生學習帕斯卡仔細觀察、好動腦筋的良好品質和習慣。
教學難點:通過實驗感知聲學振動原理。
教學準備:音樂課件、鑼、餐盤、勺子。
教學流程:
一、樂曲導入,激起閱讀愿望
1.多媒體播放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學生用心去聽。
2.讓學生說一說他們聽到了什么聲音。
3.讓學生想一想,平時生活中他還聽到過什么聲音。
4.我們一出生,周圍就伴隨著各種各樣的聲音,有動聽的音樂,也有煩人的噪音,但是你們想過沒有,這些普通的聲音是怎樣發出來的呢?學習了第7課《聲音的秘密》,相信你會找到答案的。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欣賞一段音樂,初步感受樂曲中的秘密,為新課作鋪墊。
二、創設情境,引讀課文。
1.看到課題讓學生說一說想知道些什么。
2.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輕輕打開書,自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課文的自然段,并且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讀順。(生自讀課文。)
3.讓學生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4.讓學生說一說帕斯卡發現了什么。(在黑板上貼出帕斯卡的字卡。)
5.讓學生再來讀一遍課文,找一找,畫一畫,并說一說對帕斯卡的了解。
6.指導學生說一說對帕斯卡的了解。
7.讓學生說一說帕斯卡是怎樣發現聲音的秘密的。聲音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這個問題在第幾段中被提到?
8.誰來讀一讀第3段,同學們邊聽邊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么事?(師指名來讀,生邊聽邊思考問題。)
9.交流剛才提出的問題。
10.讓學生說一說哪句話寫出了他對聲音產生了興趣。指名學生讀一讀。(生讀。師板書:聽——著了迷。)
11.教師范讀,讓學生想一想在意、著了迷是什么意思。
12.“這刀叉和盤子相碰的聲音,誰聽了都不會在意。”“誰”都包括那些人?
13.是呀,我們家廚房有叮叮當當的餐具碰撞聲,我們都沒在意,可小帕斯卡卻在意了,由此可見,帕斯卡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根據生的回答,師相應板書:善于觀察。)
14.我們以前沒有在意叮叮當當的餐具碰撞聲,現在我們把教室想象成廚房,你就是玩耍中的帕斯卡,聽到聲音會想什么?(師敲響盤子。)
15.你在想什么?帕斯卡在想什么呢?(指名回答。)
16.帕斯卡比我們想得更深入,他多愛動腦筋啊!(師相應板書:想——為什么 愛動腦筋。)
17.你能讀出他那種思考的語氣嗎?練一練。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文,同時激發了學生探索秘密的極大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敢說、樂說。
三、設計情境,體驗實驗經過
1.帕斯卡觀察得仔細,思考得深入、全面,為了揭開這個謎團,他會怎樣去做呢?
2.同學們猜對了,那么帕斯卡是怎樣開展實驗的呢?請同桌合作學習,輪流來讀課文第4段。看大屏幕,這次問題老人給我們提出了自學要求:同桌合作學習第4段,找一找帕斯卡實驗的動作,并試著模仿著做一做,說一說從這段描寫中,你能體會出帕斯卡是一個怎樣的人。(同桌合作學習。)
3.誰來說一說帕斯卡是怎樣實驗的呢?你找到了哪些表示他實驗動作的詞語。(指名回答。師相應板書:做——敲、按。)
4.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帕斯卡實驗的這句話。(生讀。)
5.由此可以看出帕斯卡還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師板書:敢于實踐。)
6.下面我們和帕斯卡一起走進實驗,來共同尋找聲音的秘密。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實驗用品“鑼”。老師來敲,同學們仔細聽,注意看,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師敲響鑼,生聽。)
7.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
8.下面老師找一個同學與老師合作來敲鑼,你們再來看一看,聽一聽。(生敲鑼,師用手去按鑼。)
9.讓學生說一說聲音為什么馬上消失了呢?
10.剛才老師的手還感覺有些發麻呢!老師看到有些同學已經迫不及待地也想參與實驗了,現在我們來分成兩個小組,左邊的小組拿出課前準備的尺子,放在桌子的邊緣,用手使勁拍打一下尺子,看一看你有什么發現,再用手按住尺子,看看你又有什么發現。右邊的小組把手伸進書桌堂里,耳朵貼在書桌面上,手在里面拍打桌面,只拍一下,你聽到了什么,再用手去按住桌面,你又有什么發現?(生分組來做實驗。)
11.學生交流實驗體會。
12.你們太了不起了,有這么多發現,那么聲音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誰來讀第5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聲音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指名來讀課文。)
13.讓我們來齊讀這兩句,帕斯卡通過觀察和實驗,終于得出結論。(生齊讀。師板書:振動。)
14.帕斯卡為什么會發現聲音的秘密呢?
15.是的,正因為帕斯卡善于觀察,愛動腦筋、勇于實踐,所以才有了這么偉大的發現。這就是聲學的振動原理。讓我們來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邊讀邊想對帕斯卡說點什么。
16.那么此時此刻,你想對帕斯卡說點什么?
17.學生自由交流想法。
設計意圖:愛探索,愛嘗試是孩子的特點,通過創設實驗的氛圍,引導學生動手參與實驗,讓他們親眼看得到,親耳聽得到,在這樣的環節中促使學生自讀自悟,學生也將自然而然地找到謎底,從而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
四、總結全文,揭示主題
師:帕斯卡的確很了不起,他一生中取得了許多偉大的成就,帕斯卡能走上科學研究之路的起點就是這次發現聲音秘密的經歷。同學們現在只有八九歲,從現在開始,學會觀察,學會思考,敢于實踐,像帕斯卡一樣做生活的有心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班也能出現許多的小帕斯卡。
設計意圖:在此處通過引發學生思考:他一生有哪些成就?努力營造自主、快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地與課文展開對話,培養學生邊讀邊思,邊讀邊悟的良好閱讀習慣。
反思:
我所講的內容是教科版2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聲音的秘密》。本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就是了解帕斯卡是怎樣發現聲學的振動原理的,激發學生學習帕斯卡仔細觀察、好動腦筋的良好品質和習慣。
上課伊始,我以向學生贈送禮物為引子,讓學生來欣賞一段音樂,并說一說聽到了什么,初步感知樂曲中的秘密。我將課文第一自然段設為開篇導語,激發起學生探索聲音秘密的閱讀愿望和興趣。
看到課題后,學生產生了許多問題,聲音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我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走進課文,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索秘密的極大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敢說、樂說。
愛探索,愛嘗試是孩子的特點,我利用這個特點創設實驗的氛圍,引導學生動手參與實驗,讓他們親眼看得到,親耳聽得到,再請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序地說出來。在這樣的環節中促使學生自讀自悟實驗過程,并將探索聲音秘密的實驗再現在面前。學生將自然而然地找到謎底。從此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同時訓練學生有序地表達。
課堂上我將采用自由讀、指名讀、范讀等形式的讀,抓住重點句子,指導朗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在學生熟讀后,我引導學生說一說從句子中知道了什么。尤其在文末的一句“從此開始了他一生偉大的科學探索”,在此處引發學生思考:他一生有哪些成就?努力營造自主、快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地與課文展開對話,培養學生邊讀邊思,邊讀邊悟的良好閱讀習慣。
(作者單位:寧安市蘭崗鎮學校)
編輯/李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