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2年級上冊31頁~32頁“加、減法估算”。
教材分析:
“100以內加、減法估算”是估算教學的起始課,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百以內的加減法口算、筆算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呈現了“判斷媽媽要買3種生活用品,帶100元錢夠不夠”的情境,提供了兩種估算策略,并提出 “還可以怎樣算”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培養學生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能力,增加數感,體會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做一做”呈現了學生熟悉的參加學校運動會的素材,強化對估算方法這一教學重點的訓練。課后的3道習題,在鞏固估算方法的同時,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估算采取的策略可以很靈活,為今后進一步學習“萬以內加減法的估算”及“乘除法的估算”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雖然在1年級教學中,已經進行了有關“多一些”“少一些”的估計的初步滲透,但是在本課時教學前,學生接觸的都是口算和筆算,不僅習慣于精確計算,而且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已經達到了比較熟練的程度。因此,當面對現實的估算問題時,學生首先就會調用精確計算的經驗來解決問題。另外,學生在這之前沒有接觸過“近似數”,同時還未形成“整十數相加比較簡便”的認識,這也影響了學生對估算方法的理解和運用。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互動交流初步學會用“估十”“湊十”等最基本的方法估數,增強數感;能用“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等不同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2.結合具體問題,激發有效思考,初步培養學生靈活選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現實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估算的欲望,初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引導學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認識數學的功能。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初步學會用“估十”和“湊十”的方法估數,能說明估算過程,初步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方法,培養初步的估算意識。
教學難點:在現實情境中,培養學生主動運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生動、具體的購物情境,通過與錄像中的小朋友比賽,使學生切實感受到估算方法的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的便捷性。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估算的欲望。
2.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使學生充分體驗數學的“再創造”過程,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積極主動地構建新知。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應用,強化學生的估算意識,使學生初步意識到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應靈活選用估算的方法和策略。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學習估算的欲望
1.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逛超市嗎?星期天,王阿姨領著女兒和鄰居的兩個小朋友一起去逛超市,我們也一起去看看好嗎?(播放課件。)
2.設置比賽情境,產生認知差異。
師:咱們也和這3位小朋友一起思考,比一比誰能先解決問題,好嗎?
(課件出示:孩子們,我用100元錢買這3樣生活用品夠不夠?)
教師說明比賽要求,學生試著解決問題。
(1)老師說“開始”,大家就按屏幕上出示的具體價格開始計算。
(2)當老師說“停”的時候,所有人必須停止并坐好。
(課件出示價格及小朋友快速判斷的畫面。)
3.引發思考,激發探究新知欲望。
師:通過比賽,你有什么想法嗎?
【設計意圖:對于學生來說,結合現實情境,初步培養估算意識是一個重點。因此,激發學生學習估算的欲望顯得尤為重要。從第一次設計中的“猜測教室里大約有多少臺電腦”到第二次設計中的“猜測鞋子的價格”,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通過實踐證明這兩次的設計既浪費時間又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經過實踐反思,我將此環節改為具體的購物情境,通過與錄像中的小朋友比賽,引導學生切實感受到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便捷性,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估算的欲望,為學習估算方法作鋪墊。】
二、互動交流——體會估算方法多樣化
1.體驗 “估十”的方法。
(1)傾聽錄像中小朋友的方法。
(2)引導學生復述“估十”的方法,教師適時進行板書。
(3)引出課題:她用的這種方法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估算的方法。(板書課題:加減法的估算。)
(4)引導學生嘗試用“估十”的方法獨立進行估算。
【設計意圖:在幾次實踐中我發現:讓學生自己用估算的方法解決問題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將此環節改為“傾聽錄像中的小朋友是怎樣算的”,引導學生體驗“估十”的方法,初步明確:估算其實就是把問題中的數估成是與其比較接近的并且算起來很容易的數,然后再快速地算出來。】
2.體驗算法多樣化。
(1)明確:估算的方法有很多種,只要是能快速地算出來就可以。
(2)鼓勵學生用其他的方法進行估算。
預設:學生可能用“連減” 、“加減混合”、 “尾數湊十”等多種方法估算。教師應及時評價。
(3)小結:我們在用估算的知識解決問題時,關鍵是要把題中的數估成能使自己計算起來變得容易的數,來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意圖:此環節首先使學生明確:估算的方法有很多種。接著,再引導學生通過交流,主動去探究、體驗不同的估算方法。實踐證明:有了前面的體驗,學生能想到多種估算方法:估數時不但可以把數估成是與其比較接近的整十數,還可以估成是各位相加得十的數;估數之后不但可以用連加的方法,還可以采用連減、加減混合等方法去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感受到估算方法的多樣化,培養估算意識。】
三、鞏固練習
過渡:在生活中有很多問題有時并不須要計算出精確的結果,通常我們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1.基礎練習。( 課件出示31頁的“做一做”。)
(1)引導學生發現本題與以前解決的問題的不同。
(2)明確:求“大約有多少人參加學校運動會”是用估算的方法解決問題。
(3)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后進行全班交流,匯報思考過程。
2.對比練習。(課件出示32的第3題。)
小亮每天都要寫大字,昨天寫了29個,今天要寫42個。
(1)兩天大約寫了()個?
(2)兩天寫了()個?
引導發現:這兩個問題有什么不同?
引導交流:哪個問題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決?哪個問題須要算出精確值?
口算解決問題。
3.提升練習。(課件出示“購物搭配”。)
(1)先想一想有幾種買法,然后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2)引導匯報不同搭配方法,組織學生進行評價。
(3)拓展:本題中用90元買49元的上衣和42元褲子夠嗎?
【設計意圖:學生的估算意識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培養,因此我把練習設計進行了調整,將練習題3修改為先估“兩天大約寫了()個”,再算“兩天寫了()個”。通過比較使學生初步明確在什么情況下采用估算的方法,強化學生的估算意識;滲透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先估一估,再去計算出精確的得數的思想。
同時,增加了“購物搭配”的習題,通過引導學生運用估算的方法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購物問題,使他們了解:有時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估算時要“大估”,初步培養學生靈活選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
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須要用數學知識解決的問題,其中有的須要計算出準確的得數,也有的不須要進行精確計算,只要進行簡單的估算也能作出判斷。所以,今后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根據實際生活需要,動腦筋去選擇恰當的方法。
(作者單位:七臺河市新風小學)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