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5年級下冊語文活動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時代背景,讀懂有關梅花的古詩,理解詩意及體會詩的意境。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探究能力、朗讀能力、自學實踐能力,創設新型師生關系。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探尋美、感悟美、欣賞美的能力,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詩詞文化的熱愛。
教學安排:
第一環節:教學前的準備
1.向學生交待本次活動的目的及意義。
2.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伙伴,自選研究內容。
3.制訂小組活動方案。
第二環節:走近詩詞
1.以小組活動的方式對研究的內容進行討論。
2.交流所收集到的有關梅花的詩詞資料。
3.在初步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多種形式朗讀,嘗試背誦。
第三環節:匯報總結
展示學生收集和研究的結果,感悟詩詞。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師:同學們,這學期大家通過自主選題,選擇了研究有關梅花的詩詞,大家充分地查閱資料,進行了豐富的社會實踐,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研究。這堂課,就讓大家帶著自己的研究成果,走近詩詞,走近梅花。在這銀裝素裹的世界中踏雪尋梅。
二、學生匯報,暢談感悟
師:誰先來匯報一下,你又了解了哪些有關梅花的知識?
生:梅花屬薔薇科植物,喜陽光,多生于隆冬或早春時分,花為五瓣。
生:梅花與堅毅不拔的蒼松、婀娜多姿的翠竹,并稱為“歲寒三友”。
生:梅、蘭、竹、菊四君子以梅為首。
師:是的,梅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以梅花為題,抒情言志,你們研究的有關梅花的詩詞有哪些呢?
生:有張謂的《早梅》、王冕的《白梅》《墨梅》、蘇軾的《紅梅》、李商隱的《憶梅》、王琪的《梅》、陸游的《梅花絕句》、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和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生:我在書上找到的僅僅為墨梅題畫的梅花詩就有128首之多。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對你們研究的梅花詩詞所得到的成果進行一下匯報。
生:通過實踐調查,我體會到梅花具有高潔的品質。唐朝張謂的《早梅》、南宋陸游的《梅花絕句》都體現出梅高潔品格。“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的作者王琪更是引用梅高潔品質,才能寫出這樣生動的詩句。當大雪剛剛離去,梅花就開了,每一朵都有高潔的特質,不愛世俗灰塵侵入,甘心生長在僻靜的竹屋旁。因為梅花心靈的純潔,所以它開出的每朵花都是純潔的。牡丹的絢麗、玫瑰的高貴、翠竹的挺拔、蘭花的輕柔,它都比不上,但它卻具有這些花沒有的品質——高潔。因為梅花的高潔,所以我喜愛它。
師:是啊,梅花的高潔、挺秀。古往今來,都為中華民族所尊崇,仁人志士所向往。
生:老師,我同意他的看法,我作補充。梅花不像玫瑰、杜鵑那些花那么絢麗,那么優雅,但是梅花有自己特殊的性格,那就是只在冬天、初春綻放,那時別的花都枯萎了,只有梅花在開放。別的花都有綠葉來襯托,可梅花只有白茫茫的雪和蒼老的枝干。王琪的梅中提到了林和靖這個人,他就是一個酷愛梅花的人,他在自己家的后院種了幾株梅花,并每天精心照料它們,一生沒有娶妻,人們都說他以梅為妻。可見他對梅花的重視,我喜歡梅,但我更喜歡林和靖,因為林和靖是一個具有梅花品質的人。
師:你能夠采用對比的手法并且結合相關的歷史資料來進行研究,這是進行詩詞鑒賞的好方法。
生:我也研究了王琪寫的《梅》。我體會到了《梅花》不畏嚴寒,獨步早春,梅花趕在東風之前,向人們傳遞著春的消息。它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歷來被人們當做高潔氣質的象征。梅花的香韻一向為人們所傾倒,它濃而像牡丹那樣艷麗,冷而不像雪一般的平淡,它的風韻和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所以我喜歡梅花。
師:的確,梅花是一位默默無聞的報春使者。
生:我要給他補充一下,我在網上找到了王琪的《梅》這首詩的詩詞鑒賞。從網上我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梅花充分表達了梅花高潔、純潔的品質,下面我來為大家朗誦一下這首詩。(生朗讀。)
師:你能通過讀,把對梅花的喜愛之情充分地表達出來,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我們在鑒賞詩詞的時候,就應該這樣,多讀、多悟。
生: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這首詩把梅花高潔描寫得十分突出,充分體現出了梅花的默默無聞。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詞,因為陸游在寫這首詞的時候正當政治上不如意,他想借此詞來表達自己不向惡勢力屈服的決心。所以陸游是具有梅花高潔氣質的人。
生:對,我也同意她的意見,我是從王冕的《墨梅》中體會到梅高潔的氣質。“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我覺得這首詩是借助梅花,來比喻純潔的人品和高尚的情操。春寒料峭,河水尚未解凍時,梅花就已逐漸盛開,報告春天來到。梅花不畏嚴寒,傲寒斗雪的精神和清雅高潔的形象,向來為中華民族所尊崇,所以我喜歡它。
師:“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是著名詩人林和靖對梅花高潔品格的評價。我們做人,也應該擁有純潔的人品和高尚的情操。
生:老師,我有不同的體會。我發現梅花不僅高潔而且典雅。我是從南宋大詩人陸游寫過的《梅花絕句》體會出來的。這首詩前兩句意思是:梅花不畏嚴寒,迎著凜冽的寒風綻放,紛繁似雪遍滿山中。后兩句意思是表達作者愛梅之心,有什么辦法可以把自己變成千萬個人讓每樹梅花都有一個陸放翁。因為別的花大多數都在夏天綻放出自己的笑臉,到冬天就枯萎、凋謝了,而梅花卻與眾不同,相反越寒冷開得越茂盛、越美麗。因為梅花不俗氣,很典雅,所以我喜歡梅花。
師:你能夠切身地體會到詩人創作作品的情感,這也是詩詞鑒賞的好方法。
生:我跟小辰有同感,但我認為自古梅花以高雅、高潔,不爭名利而名揚中外。它雖然沒有牡丹艷麗,沒有荷花淡雅,但它卻有一種內在的美。內在的美就像一個人長得不太漂亮,但他的品德很高尚,就可以說他很有氣質。李公明在《早梅》中寫到“只有梅花吹不盡,依然新白抱新紅”。在刮寒風中,別的花草都謝了,仍有梅花傲然挺立,而且越冷開得越好。在蘇軾的《紅梅》中,也寫出了梅花的典雅。梅花有五片花瓣,花蕊是黃色的,它是先開花后長葉,它是用雪來點綴自己,看起來更典雅。
師:你們體會得很深刻,典雅也是梅花所具有的高貴品格,我們做人不僅要注重外在美,更要注重內在美,內外兼修,才能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生:老師,我與他們的研究成果都不同,我認為梅花挺“酷”的。我是從王冕的《白梅》看出來的。“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發乾坤萬里春。”梅花出自于冰雪中,不像桃花那樣,在最美麗的春天里爭芳吐艷。雖然在冰天雪地中生長,但依舊飄香,那清香的氣味充滿天地。先天下春,這是梅的最可貴之處。它與其他的花不同,別的花大多是在溫暖的春天開放而梅卻在冰冷的冬天開放。元代詩人楊維幀曾經說過:“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這就是梅花酷的表現。我就喜歡梅花的這種酷勁兒。
師:你的見解很獨到,我們在進行研究的時候,就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諦。
生:我同意她的觀點,她剛才說的“酷”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冷峭。這種品質在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中可以表現出來,那句:“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大家有可能會問為什么毛澤東模仿陸游寫這首詩呢?那是因為陸游是愛國詩人。當時蘇共二十二大召開后在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對我國施加了很大的壓力,毛澤東為鼓舞軍心的所以寫了這首詩。我就喜歡梅花的這種品格。
師:實際上,毛主席并不是在仿寫,他是利用了“卜算子”這詞牌,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寫這首詞的。
生:王安石的《梅花》中也體現了梅花的這種品格。寒風,吹著樹木。樹木花草都枯萎了,只有梅花,傲雪怒放。正如王安石所說的那樣:“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可是梅花不爭鮮斗艷,而是回報春天。正如毛主席說的那樣:“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梅花傲霜斗雪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師:你能夠結合我們學過的詩詞來研究,非常好。
生:梅這種冷峭、孤傲的精神,它那種獨特的氣質,十分值得我學習,梅尚且如此,人更須張揚個性,不能隨波逐流,這樣才會有更大的發展。
師:說得對,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我們在生活之中正應該張揚個性,讓我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生:我喜歡梅花原因是因為它“不畏嚴寒,堅貞不屈”。我們學過王安石寫的《梅花》這首詩,詩中贊揚了梅花不畏嚴寒,獨自開放的頑強精神,表現出詩人不同凡俗的品格。前兩句寫梅花堅貞不屈。“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環境那么堅苦,梅花還能生長的那么好,我很佩服它。與梅花品質相同的人有陶淵明,他曾經做過官,但他看不慣封建官場的腐敗現象,辭職回到家鄉,親手栽培莊稼,在大自然的懷抱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人們稱他為田園詩人。陶淵明把自己在南山種豆的背景寫在了《歸園田居五首》詩中。
生:還有一個人具有梅花這種不向惡勢力低頭的精神,他就是文天祥。文天祥在1278年年底被抓進大牢。元世祖忽必烈曾來勸他投降,并用榮華富貴引誘他。但文天祥咬緊牙關,還堅定地對元世祖忽必烈說了兩個字“休想”。他的品質不正是梅花不向惡勢力低頭的精神嗎?也正因為梅花具有堅貞的品質,所以才從百花之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喜愛的一種花。但我更喜歡具有堅貞不屈的品質的人。
師:我們要像梅花那樣與丑惡的現象作斗爭,用智慧的雙眼去分辨真、善、美和假、惡、丑。
生:老師,我認為作為一個人,梅花堅貞不屈的品質是最應具備的。我是從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感悟到的。“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在天寒地凍的冬天,別的花都凋謝了,可是梅花卻在冰雪中綻放。它是最有靈魂,有骨氣的!天越冷,花開的越精神,越秀氣。當風雨送走了春天,飛雪迎來了冬天,江山萬物凍成了冰,只有梅花在那里默默開放。梅花給冬天帶來一線生機,再加上冰雪相襯,顯得更加清秀更加美麗。
師:梅花雖然濃,但不艷;雖然冷,但不淡。尤其是那疏影橫斜的風韻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然而更為可貴的,還是梅花傲雪凌霜,獨步早春,堅貞不渝的精神。
三、走近生活,拓展思維
生:老師,其實生活中也處處都有梅花。看,這枚五角錢的硬幣上的圖案就有梅花,我們政府能把錢幣上印上梅花,可見,我們中國人對梅花的喜愛。
生:看,這是我從姥爺家帶來的扇子。聽姥爺說:“古代的男人都喜歡帶扇子,尤其是帶有梅花的扇子,他們想讓自己的扇子跟梅花一樣,永不折斷。”
生:大家看,我的扇子上不僅有梅花,還有兩只喜鵲。喜鵲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而它卻與梅花在一起,眾所周知梅花也象征著吉祥,這也更能體現出人們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我的棉襖底子上也有梅花圖案,聽媽媽說,它會給人帶來吉祥。
生:看,我在家找到了幅水墨畫的梅花。這幅梅花畫得是很認真的,所以體現了中國人民很喜歡梅花,重視梅花。也表現了中國人也具有梅花精神。
生:大家看,我這有一個紅梅牌的味精,你們知道這個廠家為什么要用梅做品牌嗎?那是因為梅花具有很多美好的品質,這代表廠家也很樸實,默默為人們奉獻。
生:這把扇子是在桂林陽朔買的,當地有許多外國人都對這種扇子有濃厚的興趣。這上面畫著梅花,我想這也是外國人喜歡它的原因吧!
生:大家看,這是我在家里找到的水墨畫的梅花。
生:我爸吸完煙以后,把煙盒丟了,我看見煙盒上有梅花就拿來了。
生:看,這張剪紙是我從姥姥家碗柜中的玻璃上找到的,老人家很喜歡它,我想應該是老人想讓它給自己帶來吉祥吧!而且上面還有“喜上眉梢”,也許是老人想給自己帶來喜氣吧。
生:這個絲巾是我的,我很喜歡它,因為上面繡著梅花,梅花高潔、典雅,也能給人們帶來吉祥。
生:這是我從家里找到的我們日常生活用品面巾紙,上面印有梅花的圖案。因為花很漂亮很典雅,所以人們把梅花的圖案印在面巾紙上,這樣就顯得紙更漂亮了。
生:這是我在家里找到的英雄牌鋼筆,在鋼筆上刻有梅花,因為梅花十分堅強,有傲骨,這個廠家也想使他們鋼筆像梅花一樣的堅強。
生:我從家里找到一本書法書,它的封面上畫有了梅花。書法是我國的傳統藝術,在書法書上畫有了梅花,說明中國很重視梅花,很喜歡梅花。
生:這是我從家里找到的,梅花有高潔的品質,象征著快樂,大人們拎著它,不僅給自己一種快樂,別人也會覺得她秀氣大方。
生:老師,我認為生活中的梅還不算多,最多的還是在人的姓名中,例如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和梅葆久,著名電影演員梅婷和我校的楊莉梅老師。
生:還有著名導演梅爾·吉布森。
生:我不同意,梅爾·吉布森是外國人的名字。
生:雖然是這樣,但含有梅字,翻譯后還是用了梅花的梅,不也可以看出他們對梅花的喜愛嗎?
師:能看出來,你們非常關注生活,借助生活中的事物,也可以幫助我們對在詩詞中研究的梅進行進一步鑒賞。
生:音樂中也有梅,我找到了《一剪梅》《紅梅贊》,還有晉朝的著名古曲《梅花三弄》。
師:想聽嗎?(想。)老師這兒還有一幅《墨梅圖》,我們現在就邊賞畫邊聽曲,好嗎?
師:這美妙的古曲、俊秀的墨跡又把你帶到一個怎樣的世界中呢?
生:我仿佛看到一片梅園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一個人踏雪而來,從雪地到梅園間留下了一串串腳印,這個人好像是呂老師。
師:對,那就是我。怎么樣?很有閑情雅致吧。
師:同學們,我們經過了一個階段的研究,在詩詞中鑒賞梅;在生活中尋找梅;在音樂中暢想梅;在畫卷中勾勒梅。正像同學們所感悟到的:梅花具有高潔的形象,典雅的花朵,冷峭的個性,堅貞的意志。我們做人,也要像梅花那樣,做一個鐵骨錚錚的人。讓我們一齊朗誦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結束這堂課的研究。
反思:
在《踏雪尋梅》一課教學中,反映的時代背景距離學生生活很遠,為了使學生能切身地融入課文的氛圍中,我努力拓展信息空間,打通學生對現有信息的交流通道,充分調動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動性,為教學服務。運用情境導入,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感悟到教材所應掌握的重要內容,為學習新課作準備,為精品細讀和體會詩的意境創造了有利的空間。我充分體會到利用電教媒體,積極開發和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展學習領域的益處。我追求自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創造展示才能的機會,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引領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感受、分享成果的愉快。鼓勵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詩詞,從而在平時學習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感悟。同時要求學生要有膽量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說出自己的感悟,使學生真正地感悟到祖國詩詞文化的魅力,在詩詞的海洋中得到熏陶。
不同的語文教學擔負著不同的訓練任務,我在備課的時候根據不同的課文和學生的實際,慎重選擇訓練點。這節課的教學內容距學生來講比較遠,如何將此中心落實下去?
1.應該以學生美好生活入手,反襯課堂教學主題。開始就用一段充滿感情的導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同時簡要介紹特定的詩詞的背景。
2.要善于總結詩人的寫作方法,以定悟道。寫作方法并不一定要在作文教學中完成,它應貫穿于整個閱讀教學中。臨下課時,理應給學生總結寫作方法,然后布置研究型作業,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寫一篇與梅有關的作文。學生就能寫讀詩文上的感受,寫自己的思想動態,在寫中悟“道”。
質疑問題是探究性學習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由課題質疑是一種方法。文言文也是注意從整體體會。我們覺得要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如借助注釋理解大意的方法,畫出停頓讀通句子的方法,聯系現代文意思體會意境與感情的方法等。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主動嘗試自學一些感興趣的古詩,增強自學信心,真正成為古詩文學習的主人。
評析:
在《踏雪尋梅》一課教學中,教師在學生自主命題,自主選材基礎上,結合學生興趣,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追求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通過語文教學,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的。
詩是一種文學的表達形式,它語言的凝練,意境的深遠,韻律的優美,以及形式的講究,決定了學生在學習這種文體時是最有難度的。本課教學設計延伸到課外。在教學中,“讀”貫穿始終,用讀書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讀中求解、讀中悟情、讀中明理、讀中品味。學生積極參加教學活動,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自始至終都在認真地讀、領悟、體驗、揣摩,從而發現課文的真諦。
教師重視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精心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趣。深入地了解學生自主研究情況,并參與研討,建立自主互動的課程學習空間,努力創設新型師生關系。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對其學習方法及時進行總結與肯定,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引領作用。在學生充分地匯報后,教師及時地加以總結,同時有效地布置下一步研究的內容,使學生更好地交流課外收集的信息,提高知識水平。
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積極開發和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展學習領域,追求自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創造展示才能的機會;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引領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感受、分享成果的愉快。鼓勵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詩詞,從而在平時學習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感悟。同時要求學生要有膽量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說出自己的感悟,使學生真正地感悟到祖國詩詞文化的魅力,在詩詞的海洋中徜徉的同時得到熏陶。
一堂成功的詩詞鑒賞課來源于日常和教學生活,只要教師及時地發現學生學習的能量點,有效地調動學生研究的積極性,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就一定會碩果累累。
編輯/李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