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哲學史上有一位巨人,一生足跡未出其生活的小城,每天的活動如起床、喝茶、寫作、上課、進餐、散步等都是在固定的時間進行。他知天文地理,尤其以重大的貢獻成為西方哲學史上一個鮮明的坐標。有人將他的哲學思想喻為哲學領域內“哥白尼式的革命”;有人將他的哲學比做一座橋,一座想入哲學之門必須通過的橋;我國近代偉人梁啟超贊之為“近世第一大哲”。這個人就是德國哲學家伊曼紐爾·康德。
康德雖偏居一隅,經歷并不復雜,生活又極其刻板,但這些并不優越的外部條件并未妨礙他的思想遨游于自由的王國,穿云破霧,以耀目的光芒閃爍于文明的星空,并以哲學家對人性的深思,燭照精微的洞見,啟迪后人繼續探索于精神的大千世界。
康德曾教導其門人說:“我不是教給你們哲學,而是教給你們如何作哲學思考。”不言而喻,康德其人其言對我們教育工作者尤有特殊的啟迪。
十幾年來,《黑龍江教育》不斷研究總結名師的教育教學風格。綜觀名師的成長,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皆具獨特的思考能力,思想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正因此,他們不滿足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原地周而復始,不滿足于平平淡淡甚至于庸常,不滿足于前行步伐的緩慢。正因此,他們敢于懷疑權威,敢于挑戰成說,敢于打破常規,敢于獨創新體;正因此,他們以思想的標尺,時時審視走過的路,不斷反思實踐,不斷從舊的印跡中發現須要修正的問題,確立前行的新目標。所有這一切,都源于名師們思想的內驅力。
人的價值的重新確立是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以人為本是時代的呼聲。教育必須緊隨其發展,熱切呼喚具有獨立人格與獨特個性的一代代新人的產生。這是教育、教師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人格獨立的前提是精神的獨立,而精神獨立的前提是思想的獨立。所以,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每天與充滿靈性、充滿生機、充滿潛力的學生生活在一起,就更須不唯常規,敢于懷疑,敢于標新立異,具有獨立思想、獨立思考的能力,以見微知著,高屋建瓴,從更高的層次依循教育規律辦事,并有所創建,用思想的鏵犁耕耘出一片新的沃野,讓個性張揚的學生茁壯成長。
比陸地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人的思想與心靈。無論我們身處何方、身居何職,無論我們從事的工作看似多么平常,都無法束縛住精神獨立的翅膀,因為思想會賦予我們飛翔的力量!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