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明確課題
師:同學們愿不愿意做游戲?咱們做一個手指夾物體的游戲好嗎?注意聽清要求,只能用一只手,每兩個相鄰手指只許夾一個物體,最多能夾幾個物體?
生:夾4個。
師:你是怎樣夾的?
生:每兩個手指間的空隙夾1個。
師:這就是有關間隔的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間隔有關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我們學校明年將要建成一座藝體樓。(電腦出示藝體樓圖片。)這里有寬敞的圖書室、明亮的教室還有供大家娛樂的羽毛球館。你們喜歡嗎?那讓我們為學校的建設也作出一點貢獻好嗎?現在我們要綠化校園,在藝體樓旁邊的小路上植樹。讓我們來看一下。
1.出示例題: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買多少棵樹苗?
2.理解題意。
師:誰能讀一下題,這里面有哪些條件你認為比較重要?
生:全長100米、一邊植樹、每隔5米、兩端要栽。(課件演示。)
師: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生:每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5米。
師:也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等距離的植樹問題。
師:“兩端”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路的頭和尾。(課件演示,路的兩端點閃爍。)
師:如果把這根小棒看做是一條路,路的兩端指的是什么?
生:路的兩頭。(邊說邊指)
【意圖:在例題的引入中我結合明年學校建成的藝體樓,創設美化校園植樹的情境。這樣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3.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師:題意大家都已經明白了嗎?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活動材料,請你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學具擺一擺、畫一畫、算一算、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和組內同學交流一下,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么?(課件出示活動要求。)
活動單
這條小路全長100米, 現在要在一邊種一行樹,每隔5米種一棵樹(兩端都種)。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請你擺一擺、畫一畫、算一算、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請寫一寫,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
師:討論出結果了嗎?哪一個小組愿意說一說你們談論的結果。
(1)小棒操作法。
生:用擺小棒的方法,中間用圓片隔開。擺了5根小棒,有4個間隔。(實物投影出示。)
師:你為什么兩個小棒之間用圓片隔開?
生:表示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
師:這就是等距離的植樹問題。我們今天研究的都是等距離植樹的問題。
師: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生:棵數等于間隔數加1,間隔數等于棵數減1。
師:哪組還有不同擺法?
生:用小棒擺,中間用小棒隔開。擺了8根小棒,有7個間隔。
師: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生:棵數等于間隔數加1,間隔數等于棵數減1。
師:哪組還有不同的擺法?
(2)畫線段圖法。
生:畫線段圖,我畫了8棵樹,有7個間隔。
生:我也發現棵數等于間隔數加1,間隔數等于棵數減1。
師:你能告訴老師你為什么不再繼續畫下去了呢?
生:再畫它也是這個規律。我們可以用這個規律來解決較大數據的題。
師:她總結得非常好。我們可以用小數據找到規律,然后用規律來解決較大數據的題。
師:無論是擺小棒還是畫線段圖,我們都發現了一個重要的規律,大家一起說是什么?(板書: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棵數-1。)
師: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我繼續種下去,種100棵樹,有多少個間隔?1000棵呢?N棵呢?
師:也就是不管我種多少棵,間隔數=棵數-1。
師:(看線段圖)兩棵樹中間的這部分叫間隔長。假如間隔長是5米,你說這段路有多長?
生:35米。
師:怎么算的?
生:5×7=35米。
師:你能總結出一個規律嗎?
生:間隔長×間隔數=總長。(板書。)
師:這兩個規律就是解決植樹問題最重要的兩個規律。
師:下面我們用這個規律來解決剛才的這個問題。大家現在做一做。
生:100÷5=20(個) 20 +1=21(棵)。
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100÷5=20(個) 間隔數,棵數=間隔數+1,20 +1=21(棵)。
(3)演示法。
生:我們組是用演示的方法研究的。我請我們組的同學到前面演示。兩個人有1個間隔,3個人有兩個間隔,4個人有3個間隔……這也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現象,我們的結論是棵數=間隔數+1。
師:評價一下他們組的方法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們組的方法很好,他們把生活中的現象和數學問題聯系起來了,這也就是老師經常提到的:留心觀察生活,數學無處不在。
(4)手指游戲法。
生:我們組用的是課前手指游戲的方法。兩個手指1個間隔,3個手指兩個間隔……我們認為:棵數=間隔數+1。
(5)其他方法。(按比例縮小。)
生:用格尺來表示整個路100米。我的直尺上有20個間隔,21棵樹。
師:(小結)同學們通過不同的途徑,用不同的方法但都證明了一個共同的結論:棵數=間隔數+1。現在你們同意哪種方法?
【意圖:在開放的情境中,凸顯學生的知識起點,從而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方法讓學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體的表象,提煉出植樹問題解題的方法。這個環節是本節課中最重要的環節,要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己去找到棵樹與段數之間的規律,規律找到后,例題中比較大的數據就迎刃而解了,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同時也滲透了一種在數學學習上、研究問題上都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化歸思想。】
三、鞏固練習
1.今天來參觀的很多老師都是下火車以后坐汽車來到我們學校的。火車站到省醫院每隔900米設立一個公共汽車站,一共有8個車站。火車站到省醫院全長多少米?
師:你認為這里哪些條件比較重要?
生:每隔900米、8個車站。
師:請同學們在下面做一下這道題。
生:900×(8-1)=6300(米)
2.為了歡迎來參觀的老師,我們還要在教學樓與大門之間兩旁擺花,教學樓和大門相距60米,相鄰兩盆花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需要多少盆花?
師:你認為那些條件比較重要?
生:兩旁、相距60米、相鄰兩盆花之間的距離是3米。
師:下面做一下這道題。
生1:60÷2+1=31(盆 ) 31×2=62(盆 ) 。
生2:60÷2-1=29(盆 )29×2=48(盆 ) 。
師:大家覺得誰說得對?為什么?
生:60÷2-1=29(盆 ) ,對。因為這道題是兩端不植。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在教學樓與大門之間兩旁擺花。
師:兩端不植,棵數與間隔數之間是什么關系呢?請看老師用電腦演示。
生: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棵數+1。
3.參觀的老師來到我校以后,我們要搞一個慶祝活動,在操場的圓形跑道上插彩旗,操場一周長150米,如果沿著這一圈每隔15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
師:這道題與上面幾道題有什么不同呢?棵樹與間隔數之間是什么關系?
生:棵數=間隔數。
【意圖:推廣到與植樹問題相近的一些問題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不同事件。在這里我以歡迎來我校參觀的老師為情境貫穿這個習題中。第一題是例題的變型求總長,但數據調大,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第二題和第三題是兩個不同類型的植樹問題,一個是兩端不植,一個是封閉的植樹問題。讓學生用前面所學到的數學方法來解決,實現知識的再拓展,為下節課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師:你在生活中還見到過哪些植樹問題?在我們的教室里你能找到有關的植樹問題嗎?
生:教室里的桌椅、燈、門。
師:老師今天也給同學們帶來了許多有關植樹問題的圖片。(課件)我們的家鄉哈爾濱美不美啊?可以說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數學美化了生活。數學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意圖:讓學生找到生活中植樹問題的實例,教師在配上哈爾濱景區和冰雪大世界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給我們的生活創造了美,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德育教育。】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香坊小學)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