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為促進節能減排,推動遼寧省供熱改革,本文對芬蘭能源環境協會、赫爾辛基能源公司以及拉赫迪科技商業園等12家政府相關部門和設備生產公司進行了考察,了解了芬蘭供熱管理體制、供熱領域先進技術以及節能減排政策,為推動遼寧省供熱改革,制定節能減排實施方案提供了借鑒和啟示。
一、芬蘭節能減排與集中供熱基本情況
(一)節能減排
芬蘭國土面積33.8萬平方公里,是遼寧的2.3倍;人口515萬,是遼寧的13%,全國林木資源和水資源豐富,人均占有資源、能源遠超遼寧。但芬蘭政府放眼未來,始終堅持推行節能減排理念,支持節能減排科學研究,以經濟為主要杠桿鼓勵企業、公民進行節能減排,極大減少了全國能源需求與消耗。經過近40年的不懈努力,節能減排已成為芬蘭全民共同遵守的生活理念,相關技術、產業飛速發展,居于世界領先地位。芬蘭政府對集中供熱、污水處理、發電、垃圾處理及綜合利用等公共事業建設極為重視,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不惜投入重金,重視工程質量,保證這些領域建設能夠在促進節能減排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為保證實現承諾的節能減排目標,芬蘭政府研究制定了自愿節能協議,對自愿加入協議并經政府審核實現節能承諾的企業,給予相當比例的補貼和稅收優惠;對不參加協議的企業,則采取提高稅收比例等政策加以限制。這種方式效果很好,芬蘭率先超額完成歐盟2007年以前的減排目標。在此基礎上,芬蘭制定了2020年節能效率提高20%、溫室氣體排放減少20%、可再生能源占交通總能耗10%、節能效率提高20%的宏偉目標。
(二)集中供熱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供熱始終是芬蘭能源消耗的重點領域。為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芬蘭從上世紀50年代即大力發展集中供熱,至今已形成了一套適合該國國情的、行之有效的供熱體系。截至2006年,集中供熱已經占芬蘭供熱市場的49%,電力供暖占17.5%,輕油燃料供暖占14%,木材燃料供暖占11.4%,其他燃料供暖占8.1%。2006年全國集中供熱銷售熱能達到3010萬兆瓦時,其中75%是以熱電聯產方式提供的,其余25%為鍋爐房、地源熱泵等。據統計,僅熱電聯產2006年就為芬蘭節約能源2500萬兆瓦時,因此,不斷擴大熱電聯產規模,通過熱電聯產實現集中供熱已經成為芬蘭的國策。
1,管理體制。芬蘭全國共有大約150家集中供熱公司,都為其所在城市的市政府所有,沒有實行私有化。每年市政府要為其控制的公司制定供熱標準和目標,年終進行考核,并不定期審計公司財務狀況。公司按市場經濟規律運營,根據市場變化制定自己的發展戰略、供熱價格和發展自己的客戶群。各市供熱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都由市政府投入,為此市政府都不惜投入大量資金。以赫爾辛基為例,修建了長達44公里的地下隧道用于鋪設供熱管網、安置大型換熱機組,解決了占地問題且便于維護;還考慮到未來30年發展需要,投入了大約1.5億歐元,基本實現了“一勞永逸”。這些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設備維護都由赫爾辛基能源公司完成。該公司每年對設備、管網等進行1-2次全面檢查,防患于未然,保證了赫爾辛基市每年供暖間斷不超過3個小時(市政府制定的目標是不超過6個小時)。
2,技術和設備。芬蘭集中供熱已經實現了建筑供熱、制冷和生活熱水供應一體。換熱站以樓宇換熱站為主,均采用供熱機組。熱計量以樓宇為單位設置熱計量表,其先進的自控系統使調峰鍋爐和換熱站全部達到無人值守條件。芬蘭本國公司生產的供熱相關設備工藝先進、性能安全可靠,銷售到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國中南海、人民大會堂和使館區供暖相關設備很多從芬蘭進口。以閥門為例,其使用壽命可達30-50年。目前芬蘭DN200及其以下口徑閥門常用球閥,DN200以上口徑常用三偏心金屬硬密封蝶閥,連接形式均為焊接。控制閥多為自動、半自動流量控制閥,調節更精確、效率更高。換熱器常用焊接板式換熱器,其換熱效率較膠墊密封板式換熱器高且節省投資。換熱機組常的用有壁掛式戶用換熱機組、樓宇換熱機組。熱計量表主要有機械式、電磁和超聲波熱計量表三種,以前多用機械和電磁熱計量表,現在開始使用超聲波熱計量表,并逐步取代前兩種計量方式,計量更為精準。
3,定價與收費方式。芬蘭的供熱價格以市場為導向,各供熱公司根據市場情況制定有競爭力的價格。對此,芬蘭沒有專門的立法和行業法規,通過國家的競爭法和消費者權益保障法來保證消費者利益。為保證良性運行,政府進行監督管理,對各地區占主導地位的公司明確提出價格須與成本關聯,透明定價,不能過高;也不允許制定傾銷性價格造成惡性競爭;對同等條件的客戶不能有價格歧視。目前,芬蘭供熱價格主要由入網費用、固定費用和能源費用決定,其中前兩個因素基本是固定的,第三個因素則是可變的,是導致熱價浮動的關鍵。由于芬蘭的熱計量是以樓為單位,供熱公司只與負責該建筑的物業公司簽訂合同,收取費用,并不直接接觸用戶,減少了溝通成本和矛盾。物業公司則是由公寓樓中居民選舉出的董事會聘用,負責公寓樓所有物業服務。
盡管在集中供熱領域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芬蘭政府仍認為其未來將面臨很多挑戰,包括如何加強低碳燃料的熱效率;如何實現熱一電比例最佳的熱電聯產;如何更加有效地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如何減少投資風險等。
二、遼寧省供熱領域存在的差距
(一)市場調整機制沒有完全建立
首先,分戶計量的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供暖商品化還沒有完全實現;其次,以市場為導向的定價機制沒有建立,在能源價格飛漲的情況下,國家對供暖價格嚴格控制,導致企業長期處于虧損狀態;其次,企業服務意識落后,質量不達標。
(二)設備陳舊,技術落后
設備方面。以閥門為例,產品質量與芬蘭無法相比(當然成本低),基本1-2年就會出現故障,盡管我國也采用焊接閥門,但由于產品質量影響,大多采用法蘭連接方式,增加了運行維修管理難度和管道泄漏量;受水質影響和資金不足的制約,不能廣泛采用供熱機組和高效焊接板式換熱器,而國產板式換熱器較國外先進板式換熱器技術落后;另外,國產熱計量表的質量更是成為推行熱計量的障礙之一。此外,地下管網老化嚴重,經常出現暴裂事故,造成每年搶修停供時間都在1-3天左右。技術方面根本無法達到供熱、制冷、熱水三供合一的要求,遠程控制也因成本過高而難以實行。
(三)供熱水質差
制約遼寧省供熱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水質差。因居民偷水現象嚴重。輕則增加供熱成本,重則造成嚴重事故,只能以沒有進行過濾、軟化、除氧處理的水進行循環供熱,甚至人為加入染料或化學制劑,導致先進、精密設備難以使用。
(四)政府投入不足,導致供熱企業運營困難
熱價較低、收繳困難是當前省內供熱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本應作為市政投入重點的供熱領域不僅得不到政府資金支持,相反,為保證社會穩定,還需要供熱公司承擔諸如保障棚戶區改造供暖等社會責任,導致很多企業負債經營,陷入“虧損——無力維修更新設備、改善工藝——成本更高——虧損更嚴重”的惡性循環。
(五)城市老建筑節能效果差
以本鋼(集團)熱力開發公司為例,供熱范圍內節能建筑僅為5%,如果都為節能建筑,每年可節能30%。節約標煤10萬噸,同時可解決頂層、把山住戶供暖不達標問題。
三、促進遼寧省節能減排的啟示與借鑒
(一)堅持政府主導一節能減排之根本
通過對芬蘭的考察,我們認為其之所以能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芬蘭政府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將促進節能減排作為國家基本政策堅持不懈加以推動,歷時40余年才有如此功效;二是充分發揮經濟杠桿調節作用,相關政策、措施符合國情、科學可行,得到企業、國民的認可和支持。當前,全國各地及遼寧省都面臨資源能源緊缺,中央政府和省政府都把節能減排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政府可借鑒芬蘭成功經驗,不斷加強政府主導力度,一方面要將節能減排作為基本政策,常抓不懈,既不能急功近利、借機大搞政績工程,也不能“三分鐘熱情”,隨潮流不斷改變“熱點”;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強宣傳,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措施,特別是要注重發揮經濟杠桿調節作用,逐步實現企業和國民由利益驅動向自覺自愿轉變,使節能減排深入人心,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助推產業發展一節能減排之機遇
一種好的理念必然會提供一個難得的機遇,進而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芬蘭政府就成功處理好了“理念”與“產業”之間的關系,在推動節能減排理念的同時,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鼓勵和推動相關產業發展,使其相關技術和設備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甚至產業集群,并且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取得巨大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取得了巨大經濟效益。當前,節能減排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關注的熱點,為我國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僅以供熱領域為例,目前全國城鎮冬季需采暖面積65億平方米,占城鎮總建筑面積42.6%,其中實現集中供熱僅為35%左右(芬蘭統計);到2020年,預計全國城鎮人口達到8億,房屋建筑面積新增250億平方米,按42.6%比例計算,新增供暖面積將達106.5億平方米;另據世界銀行統計,2005年中國集中供熱管網長度(一級網和二級網)達7.2萬公里……數字后面蘊藏的鍋爐、管網、閥門、換熱器、換熱機組、儀表等設備需求巨大,商機無限。遼寧省是全國的老工業基地,機械制造基礎雄厚、企業眾多,科技人才和技術工人資源豐富,原材料供應相對充足,應該把握難得機遇,重點扶持和鼓勵相關企業發展,提高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實現“大項目-產業鏈一產業集群一產業基地”發展模式,將遼寧省打造成為全國節能減排重點產業基地。
(三)推廣集中供熱一節能減排之重點
遼寧省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與芬蘭相似,供熱、制冷和生活熱水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消耗能源占相當比例,如能像芬蘭那樣大力發展集中供熱(與分散供暖和小鍋爐房供暖相比,熱效率可提高50%,熱電聯產方式更高),不僅能在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方面取得成就,也可以促使全社會認識到節能減排與每個人都密不可分,為其他領域推進節能減排奠定一定基礎。目前,遼寧省世行貸款(三期)供熱項目已經開始建設,預計2010年10個子項目全部完工,屆時將新增53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面積,拆除小鍋爐房241座,高耗能小鍋爐645臺;年節約標煤53萬噸,節電4557.3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硫15122噸,粉塵21531噸。這些成效還是在多數熱源采用自建鍋爐房,以煤為燃料條件下取得的,如能加大熱電聯產供熱方式比例,效果會更明顯。據統計,目前全省供熱面積4.8億平方米,集中供熱占70%(統計口徑不同,芬蘭是以全國所有需要供熱面積為基礎,遼寧省以城鎮供熱面積為基礎),還有1.44億平方米采用分散小鍋爐房供熱,效率低、能耗高、污染大。簡單推算,如果1.44億平方米都實現集中供熱,年可節約標煤144萬噸,節電12396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硫41132萬噸,粉塵58564萬噸,數字相當可觀。此外,按“十一五”規劃目標,全省每年供熱面積將增加3000萬平方米,80%實現集中供熱,節能減排空間很大。
(四)優化體制機制一節能減排之保障
熱、水、電、氣、油等都是保障社會正常運轉的必要資源,消耗量驚人。我國各級政府雖然掌控著這些關系國家命脈的資源,但與這些資源配置相關的體制機制已難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浪費不少、矛盾很大,直接影響節能減排效率,亟待改革。以供熱為例,遼寧省雖然集中供熱已經達到70%,但與芬蘭相比差距很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節能減排效率(20%以上)。要縮小差距、提高效率,就必須加大力度推動供熱體制機制改革。改革的內容包括建立供熱法規政策體系,制定《遼寧省城市供熱條例》,發布《城市供熱指導原則》;建立供熱咨詢、培訓、仲裁、用戶投訴受理、反饋和監督等機構;搞好分戶供熱與按表計量、按熱收費等項改革,將采暖費列入職工收入,變暗補為明補,誰用熱誰交費,樹立節能意識;分期分批改造不符合節能標準的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通過試點一擴大方式引進適合遼寧省實際的技術方案與設備;在全省社保體系不完善情況下,采取采暖財政補貼和社會救助相結合的辦法解決城市生活困難居民的采暖問題;逐步采用變流量設計,達到熱計量收費技術要求;供熱價格由政府控制,采取兩部制方式,即供熱價格=固定部分(40%)+可變部分(60%);依據熱計量繳費,采取年繳、季繳和月繳三種收費方式,減輕低收入者繳費壓力等。其他供排水、垃圾處理及綜合利用、污水處理、燃氣供應等領域實際上都存在與供熱相類似的問題,建議各級政府認真研究,大力推動相關體制機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