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爆發后,由于國民黨上層以軍政部長何應欽為代表的親日派,在最高會議上堅決反對對日本開戰,消息傳出,激起了國人的極大憤怒。當時,在國民黨內部,有許多年輕有為的青年軍官對親日派極為不滿, 秘密組建了“中國青年軍人將校團”(以下簡稱“青年將團”),以圖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
秘密組建“青年將團”
王鳳起,遼寧昌圖人。1939年,王鳳起從抗戰前線考入設在陪都重慶的中央陸軍大學第17期深造。在那里,他很快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知音,與四川人陳蘊山、湖南人曹澤衡、貴州人胡翔、浙江人梅含章、河北人傅岳結成了“反蔣六兄弟”。
“青年將團”的成員都是年輕有為的熱血青年,他們認為,要推翻蔣介石的政權,非得有一個手握重兵、威震四方的頭面人物出來舉旗不可。他們心中的理想人選就是陳誠(時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北省主席)。1941年冬,王鳳起受眾人委托,秘密拜見陳誠。
王鳳起和陳誠一番豪情滿懷的談話,使陳誠對王鳳起另眼相看。王鳳起“陸大”畢業后,被陳誠指名要到第六戰區,任他的侍從機要參謀。接著,陳誠調任遠征軍司令,王鳳起又隨他到了云南。
有了陳誠的秘密照顧,不久,“青年將團”中的核心人物也都從“陸大”畢業并進入各部隊任要職。
從1941年“青年將團”秘密成立到1943年,短短的兩年時間,“青年將團”在國民黨各大戰區、各軍兵種具備了相當的力量,并逐步形成了一張組織嚴密的網。他們制定了完備的政變奪權綱領、計劃,加緊備戰,伺機待發。
密信泄密,主謀者被捕
為了確保軍事政變成功,“青年將團”多方活動,秘密創建政變指揮部。征得陳誠同意,經過“青年將團”一班人積極爭取,1943年10月,王鳳起被國防部調到重慶,任陪都衛戍司令部少將作戰科長。
王鳳起在辦理調動手續時,意外地收到了陳蘊山(時任陪都憲兵司令部作戰科上校科長)從重慶送來的密信,說局勢瞬息萬變,催他趕快去重慶。當時因為有急事不能馬上赴渝,王鳳起便托即將赴渝的“青年將團”成員、上校參謀徐文山將他寫給陳蘊山的密信帶到重慶。他在信中對陳蘊山發出三條指令:一是抓緊時間擬定舉事之時需要逮捕的人員名單;二是立即物色并組織政變突擊隊;三是等他到了重慶,即日發動政變。
帶著密信的徐文山乘坐一輛美國軍用卡車離開楚雄,一路往昆明飛馳,打算到昆明再轉乘飛機去重慶。在昆明城外,吉普車遇到一個檢查站,被迫停下來接受檢查。軍統特務從徐文山身上搜出了王鳳起寫給陳蘊山的密信,立即向重慶的戴笠作了報告。戴笠大驚,連夜驅車去委員長官邸報告這一驚天大案。蔣介石看了密信大為震怒,立即下達手諭,命令秘密逮捕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青年將團”骨干,并押解至重慶由戴笠直接審訊。
很快,陳誠也得知消息,他意識到蔣介石肯定會對“青年將團”成員實施鎮壓。為了不牽連到自己,陳誠趕緊叫來副參謀長劉云翰等人商量對策,并囑咐親信說:“我們要爭取主動,立即逮捕王鳳起,等候押解重慶。我這就連夜飛赴重慶,去澄清事實。不然的話,我又該挨戴笠的黑整了!”
王鳳起被捕后,陳誠暗中派劉云翰到獄中看望。王鳳起自然心領神會:“推翻蔣政府是中國的光明出路,‘青年將團’是我們自愿組織的團體,與陳長官沒有任何關系,請副參謀長轉告陳長官放心!”王鳳起在獄中當面向劉云翰表了態。
第二天晚上,王鳳起被秘密押往重慶,戴笠親自審問王鳳起。當戴笠審問其動機時,王鳳起昂首挺胸地回答:“我們‘青年將團’的成員,都是一批對時局憂心如焚的年輕軍官。我們發現在國民黨的上層,在抗日問題上表現得畏首畏尾,親日派猖獗……因此,我們‘青年將團’的動機和任務就是除掉黨內的親日派,建立起一個全民抗日的新中國。”
戴笠知道,在抗日戰爭初期,何應欽等人在最高會議上堅決反對對日開戰,這確是事實。可他想了想,又詭秘地問王鳳起:“你們都是校長的學生,既然你們認為自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好的,為何不直接向校長報告?”
王鳳起裝做一副很委屈的樣子解釋道:“前年某日,我曾專門去陪都,找到中央黨部組織部長朱家驊,希望通過他見到委座,向委座面呈一切,可惜石沉大海。下情既難上達,迫不得己,只好先造成既成事實。”
“那么,你們的行動計劃是什么?”
為了保護“青年將團”的力量,王鳳起把密信中的內容重復了一遍。因為密信已經在戴笠的手上,如果隱瞞勢必招來酷刑。審訊從晚上八時一直進行到凌晨三點才結束。與此同時,胡翔等五人也在各地相繼被捕。
接下來,戴笠秘密地將在冊的“青年將團”軍官300多人一網打盡。
盡管蔣介石對抓捕“青年將團”的事極為保密,但還是被我黨獲悉,重慶《新華日報》很快報道了“有愛國青年將官們因反對內敵而被捕關押”的消息。一時間,輿論大嘩。
無罪釋放,繼續反蔣
“青年將團”的主要成員都被關進白公館監獄,王鳳起等六名“青年將團”核心人物雖是蔣介石指名訊辦的“欽犯”,但因有陳誠等暗中斡旋,在獄中成為受到優待的“特別休養人”,有相當的自由。
1947年3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為了拉攏人心,另一方面也急需軍事人才補充,加上陳誠不斷在蔣介石面前說好話,蔣介石作出批示,宣布在白公館被關押近四年的王鳳起等六人“無罪釋放,由國防部分派工作”。
3月28日,王鳳起等人回到南京,到國防部報到。
“青年將團”表面上是被蔣介石瓦解了,但其中堅力量更加成熟,“青年將團”的影響無處不在。王鳳起趁當時東北局勢混亂之機,想方設法回到自己的老家沈陽,通過妻子的老師、中共地下黨負責人閻寶航、高崇民的關系,秘密到已經解放了的哈爾濱請求任務。黨組織讓他們夫婦再次潛入沈陽,留在國民黨內部,爭取沈陽和平解放。
王鳳起很快找到同鄉兼陸大校友、時任沈陽第二守備部隊少將總隊長的秦祥征,擔任了該部隊副總隊長兼參謀長。
王鳳起利用自己的身份作掩護,對守城的國民黨部隊進行策反。1948年5月,國民黨守城主力部隊新l軍新53師師長許賡陽答應起義,聽從王鳳起調配。王鳳起的策反活動被沈陽防守司令周福成發現。10月29日,周福成將秦祥征叫去大罵,下令秦祥征即刻將王鳳起抓起來槍斃。
秦祥征和王鳳起早已結為反蔣同盟,他們先下手為強,火速與兵臨城下的解放軍聯系,提前宣布起義。10月30日,他們派兵前去扣押東北“剿匪”總司令衛立煌,但遲了一步,衛立煌已飛離沈陽。11月2日,沈陽解放。解放后,王鳳起擔任吉林省人民政府參事。
梅含章被派到江陰要塞任守備部隊隊長,后升任要塞司令部參謀長。1949年4月21日,在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的關鍵時刻,他同要塞工兵營長唐秉煜、炮臺守備總隊隊長吳廣文(均為中共地下黨員)等一起,成功舉行了江陰要塞起義,逮捕要塞司令戴戎光,讓解放軍渡江部隊在20分鐘內就拿下了江陰要塞。解放后,梅含章任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省政協委員。
陳蘊山回到家鄉四川冕寧,利用自己國民黨少將的身份,對地方武裝進行策反,不幸被不明真相的同志誤殺,后來得以平反。
曹澤衡在解放前夕任國民黨第42補給區參謀長,后率部起義,轉業回到湖南老家。
胡翔、傅岳起義后,分別在重慶、南京從事黃埔同學會和軍事教學工作。
(摘自《環球軍事》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