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民日報》“人民論壇”欄日刊發了《“四怨干部”要不得》的文章,讀來令人深思。放眼四周,在現實生活中,心存怨氣的干部并不鮮見。
怨氣乃人由心靈深處滋生出來的怨恨之氣。干部怨氣從何而來,很值得探究。筆者以為,最為核心的不外乎兩者:一為盡心盡力,而不被他人理解;二為干有成效,卻不被組織重用。兩者又可歸結為一點,當“付出”與“得到”不相對稱,尤其是“付出”小于“得到”時,心的天平便會失去平衡,心的質態便會發生扭曲,怨氣也就由此而生。
心里的怨氣積累多了,就會演變為“心怨”:牢騷滿腹,只講長處、不談短板;消極無為,只講怪話、不見行動。心怨雖不是什么痼疾,但發作起來卻來勢兇猛、影響頗大。尤其是干部心怨不可小覷,小到延誤一個處室、一個單位的工作,大到放緩一個部門、一個地區的發展。
干部“心怨”當需“心藥”醫。從心靈出發,理順情緒、消弭怨恨;從大局出發,加深理解、提高認識;從事業出發,明晰責任、提振信心。最有效的良方就是:
始終保持一顆“靜心”。靜心是一種素質,知榮明辱,心無旁騖。靜心要靠重品行滋養,面對不被理解、不被認同、不被提拔、不被重用,正確的態度是加倍努力,一如既往地干好工作、始終如一地推動發展,以高昂的士氣、堅定的信心、頑強的斗志,搶抓機遇、揚長補短,用實績說話,用實績贏得尊重。心有靜氣,則怨氣流逝、正氣在身。
始終保持一顆“定心”。定心是一種力量,不鉆牛角尖、不打“小九九”,服從安排、擺正位置。定心要靠講黨性修養,面對不順心的事不氣餒、面對自認為不如自己的人提拔不眼紅,相信群眾的眼睛是亮的、相信領導的心是明的、相信組織的考慮是對的。心有定力,則寵辱不驚、怨恨無存。
始終保持一顆“熱心”。熱心是一種責任,盡為民之責、盡發展之責。熱心要靠作表率保養,面對挫折、面對失敗,不找借口、不尋開脫,而是認真應對矛盾和問題,找出更全面、更本質的因素,勇敢地負責,大膽地行動,多謀發展之道,多謀富民之策,把更多的心思傾注在干事創業上,把全部的本領施展到科學發展的實踐中。心有熱情,則怨氣頓消、勁頭十足。
有人說得好,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出;多元的社會,心定者贏;發展的社會,心熱者勝。一句話,讓心靈灑滿陽光,是根治干部心怨的良方,也是促使干部始終保持正氣的秘笈。
責任編輯: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