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縣農業資源開發局自1998年成立以來,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方針政策,以“情系三農,開發為民”為宗旨,堅持連續開發、重點開發、規模開發、多元開發,共實施各級各類開發項目153個,開發治理面積41萬畝,項目總投資41048.09萬元,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取得了顯著成績。
近年來,溧水縣農業資源開發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中心,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發展現代高效設施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努力把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成為高標準的現代農業園區。
按照中央關于資金安排要向高標準農田建設聚集、項目布局要向糧食主產區聚集“兩個聚集”要求,農業局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提出了“整合全縣各級各類涉農資金,建設高標準現代農業園區,放大平臺效應”的建議,得到了縣政府的采納。2009年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為主要建設平臺,按照“渠道不亂、疊加投入、各記其功”的原則,農業綜合開發部門以農業基礎設施投入為主、國土部門以土地平整補貼為主、農林部門以標準示范和設施農業建設為主、財政部門以農橋建設為主、交通部門以項目區主干道路配套為主、農工辦以土地規模流轉補貼為主,通過整合不同支農項目資金,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打造傅家邊地區現代農業的新亮點,高標準完成省級規模開發項目建設,一年打造又“一個奉賢圩”。
根據溧水縣農業資源開發的規劃布局及縣確定的主導產業規劃和項目的立項原則,我們及早深入到各鎮認真調查研究,建立了每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庫。在項目建庫過程中,嚴格按照省局部署和《南京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庫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及時對項目庫進行更新和完善并及時上報。所有入庫項目規模和數量符合規定,預期效益較好,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和較強的帶動作用。
同時認真做好下年度項目預啟動,為實施好來年項目打下堅實基礎。近幾年,農業局“不等不靠、先干后要”,積極主動安排下年度準備向上申報的重點區域進行土方先行建設工程,這為申報和實施下年度項目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礎。
連續不斷的綜合開發,使全縣農業結構得到較大調整,農業的效益得到顯著提高,農民的收入得到明顯增加,為全縣新農村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近年來,以土地治理項目為載體,重點加強路、橋、涵、閘、排灌站等基礎設施配套,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全縣實施土地治理面積31.99萬畝,“十五”以來,改良土壤9.03萬畝,新建硬質渠324.3公里,鋪設砂石路445.27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10820座。通過堅持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使過去的“羊腸道、蚯蚓溝、凹凸地”變成了如今的“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現代化標準良田。
項目區的建設和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全縣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洪藍鎮奉賢圩的萬畝規模開發,是2006年、2007年和2009年連續扶持實施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總投入農業開發資金1638萬元。該項目配套了一批水利、農業、農機、林業設施,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并圍繞高效農業規?;氐慕ㄔO,著力將項目區建成產業有特色、科技含量高、綜合效益好、農民生產條件明顯改善的區域。如今,項目區農民比立項前人均增收300元~500元。
在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的同時,圍繞區域特色優勢農產品,積極扶持了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了現代高效農業規模化。
2003、2005和2008年度投入農業開發財政資金540萬元、銀行貸款230萬元,實施了南京東潤食品有限公司獺兔加工項目,為農戶提供了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服務,全縣獺兔養殖規模從2004年底的45萬只增加到現在的100萬只,獺兔深加工產品達到75萬只,實現銷售收入5121.36萬元,帶動農戶3500多戶,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
2004年度投入農業開發財政資金200萬元,銀行貸款130萬元,實施南京百匯食品有限公司特色蔬菜項目,黑莓生產“龍頭企業+基地+中介組織+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全面推進,呈現出“龍型”經濟的帶動作用,黑莓加工能力逐年提高。目前,年加工蔬果產量達1.8萬噸。
2007和2008年度投入農業開發財政資金960萬元、銀行貸款480萬元,實施南京新得力食品有限公司年產1萬噸黑莓產品加工推進項目和3000噸黑莓濃縮汁加工擴建項目。通過2007年項目的實施,每年可消化黑莓1.2萬噸,年新增加工莓果能力5000噸,年均實現銷售收入4490萬元,利稅363萬元。通過2008年項目的實施,年新增產值16051萬元,年新增利稅1020.64萬元,新增農村勞力就業245人。
2005年和2007年投入農業開發財政資金246萬元的連續扶持,使溧水嚴景萬茶場(去年掛牌成立了溧水縣和鳳嚴海林茶葉專業合作社)大大改善了生產條件。
2009年共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22個,治理面積3.28萬畝,項目總投資10164.2萬元,也將為農民就業與增收提供極大的便利。
幾年的不懈努力,有效推動并初步建成了永陽、傅家邊兩個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和白馬、東屏、永陽三個有機蔬菜基地以及黑莓、茶葉、山梔、獺兔、有機蔬菜等特色主導產業的建設和發展。全縣規模化、產業化、區域化、特色化的農業開發格局基本形成。
農業綜合開發給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也為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實惠,群眾滿懷深情地稱它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責任編輯: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