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善操作、會落實、能創新”成為徐州干部最鮮明的特質,這是徐州市委書記曹新平向全市領導干部推薦《致加西亞的信》和《沒有任何借口》兩本書時提出的。目前,這句話在全市干部中廣為流傳,它為徐州的干部培養,為徐州的經濟振興、科學發展、跨越提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歷史上,鼓樓區乃徐州第一區,曾為徐州乃至江蘇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由于徐州市區發展重心轉移、老工業基地遺留問題突出等原因,始終面臨著處理歷史舊帳與謀求創新發展的雙重壓力。這雙重壓力既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現實,又是我們尋求破繭重生的巨大內在動力。它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一定要創新思路、創新方法,不能循規蹈矩、亦步亦趨;一定要腳踏實地,果斷行事,不拖延怠惰,貽誤時機。只有如此才能順利突破制約發展的瓶頸,使鼓樓區成為徐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快車上的尖兵。
樹立危機意識才能搶抓發展機遇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不進則退、不爭則慢”。剛剛過去的2009年,鼓樓區上下牢固樹立機遇意識和危機意識,以爭先創優、只爭朝夕的精神,搶抓國家擴大內需、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徐州融入長三角板塊和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支持老城區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確定了服務企業、保住存量,快上項目、擴大增量,繁榮市場、激活變量,整合資源、做大總量的發展思路,在逆勢中贏得了先機。
在持續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亮劍出招、闖關過坎,克服了許多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困難,解決了一些多年未能解決的問題,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1.4億元,增長23%;財政總收入完成10.1億元,增長2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6.3億元,增長27.5%;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好于預期,順利實現了2009年年初確定的地區生產總值超50億、財政總收入超10億的“雙超”目標,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
——成功爭取了荊馬河治理納入國家拉動內需水利工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徐運新河水環境綜合整治納入國家治淮工程計劃。
——提出用3年時間把八里家居物流產業帶建設成為經營面積超百萬平方米、營業額超百億元的全國第四大家居物流中心的目標定位,得到徐州市委市政府充分認可,并被納入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商貿物流產業培育發展規劃。
——爭取到徐州市委市政府將北三環物流集聚區納入全市五大重點規劃建設的物流園區,鼓樓工業企業搬遷納入全市產業結構調整戰略計劃。
——以徐州打造千億元商貿物流產業、提升中心商圈檔次為契機,引進創意元素對原徐州市機關北大院進行改造,一座熠熠生輝、時尚多元的“彭城壹號”項目,在徐州市中心商圈五大建設項目中率先建成開業,成為徐州市商業經濟新亮點;總投資達55億元的蘇寧商務廣場項目拆遷工作基本完成,即將開工建設;今年1月6日,蘇寧置業有限公司與美國凱悅酒店集團成功簽約,全球頂級酒店品牌凱悅酒店正式落戶鼓樓。
——以鼓樓區行政中心為核心,規劃建設5平方公里的全市商貿服務業副中心——鼓樓核心區,以形成北區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同時,位于中山北路與二環路交叉的北區熱電廠順利搬遷,地塊掛牌成功拍賣,將引進北京銀建集團和新加坡林增集團,聯手打造以國際品牌五星級酒店為標志的鼓樓綜合商務廣場,使鼓樓核心區從無到有、從構想到實施,邁出了極其重要的一步。
——積極搶抓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改造棚戶區機遇,在全市主城區率先動遷、率先完成6414周邊棚戶區拆遷工作,小朱莊棚戶區拆遷進入掃尾階段,四道街棚戶區拆遷加快推進;兵工路等又一批棚戶區改造也已經列入徐州市2010年城建重點工程。
——按照“集中開發、集約發展”的思路,以打造徐州中山北路“黃金城道”為重要抓手,鼓樓區走出了一條“規劃先導、環境改善、建設跟進、項目落地”的城市發展新路徑,形成了一條黃金城道貫穿12大項目的集約化大建設局面。增強創新能力才能破解發展難題
創新力是執政的第一能力。創新力首先就是在遇到矛盾和困難的時候,能夠把自己的能力水平創造性地發揮出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復雜局面,要做到心明眼亮、思路清晰,把握大勢、善謀全局,在乘勢而上中搶抓更多機遇,在破解難題中實現更大發展。
目前鼓樓區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段,但也是社會矛盾錯綜復雜的凸顯期。在強化招商引資、加快“退二進三”、提升產業層次、實施棚戶區改造等方面,將會遇到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要發展就不能按部就班,就要破“怕”破“難”。我們堅持以機制創新破解發展難題,打破固有模式,突破思維定勢,強化“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在評價考核、服務企業、民生保障、信訪穩定等方面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在全區進一步確立起促進科學發展的工作導向、政策導向。特別是把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大城建項目和實事工程、事關鼓樓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大事作為創新主戰場,把體制機制作為創新的主攻方向,把解決問題作為衡量創新建設的重要標準,通過創新改進工作,破解難題,提高水平,促進發展,在干部隊伍中積極營造一種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干事創業氛圍,全面奏響了鼓樓區持續創新的最強音。
強化執行能力才能實現發展新跨越
執行,簡單說,就是做,就是落實。再好的創新思路,都必須通過干部的實際操作來落到實處,沒有強有力的執行,再美好的藍圖也只是一紙空文,再宏偉的計劃也會變成空中樓閣。執行力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建立和完善很多制度。比如,要建立主體明確、職責清楚、具體量化的崗位責任制,把職責明確到崗,責任落實到人;要界定決策失誤、執行失誤與失誤主體之間的對應關系,細化責任認定;要研究出臺獎勤罰懶、用能去庸的措施;要勇于治“虛”、治“假”,敢于治“漂”、治“浮”,切實做到知實情、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通過制度完善,使執行有章可循,做到人人有任務、人人有責任、人人有壓力,從而改變不執行不作為的不良工作作風,強化干部的執行力。
鼓樓區正處于大干快干則上,小進慢進則退的關鍵時期,工作難度大,棘手問題多,尤其需要強化執行力。執行力強,就能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執行力弱,勢必貽誤時機,影響發展。因此,我們將在加快發展的速度、提高發展的質量和優化發展的環境上,不遺余力地貫徹鐵一般的執行力,讓高效的執行力成為鼓樓區加快發展道路上堅如磐石的根基。
越是發展的困難時期,越是改革的關鍵節點,越需要堅強有力的干部執行力。切實負起責任,高效率、快節奏,滿負荷、大力度地推動各項工作,敢較真、敢碰硬,緊要關頭沖得上、頂得住。必須有“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干事、特別能執行”的精神,勤抓落實、善抓落實、敢抓落實,始終做到議而有決、決而有辦、辦而有責、責而有究,確保各項決策部署和任務目標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
今年是鼓樓區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全面勝利的關鍵一年,也是我區奮力實施“創新發展、進位爭先,全面趕超、三年翻番”行動綱領的開局之年。要實現建設“現代服務業強區、生態宜居新區、文明和諧城區”新鼓樓的戰略目標,就必須大力提升行政機關執行力,不等不靠、搶抓機遇、超前謀劃、未雨綢繆;就需要廣大干部職工牢固樹立“沒有任何借口”的工作理念,大力發揚《致加西亞的信》一書中送信人羅文那種忠誠、敬業、負責的執行精神,真干實干加巧干,以堅決的執行力搶抓發展先機,進一步增創未來發展的競爭優勢,為實現鼓樓新的跨越式發展而努力。
責任編輯: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