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加快推進、江蘇沿海地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給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啟東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我們將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實施“江海聯動、橋港互動、融入上海、走向世界”的發展戰略,進一步放大獨具特色的發展優勢,弘揚勇闖善為的拼搏精神,持續掀起新一輪沿海開發熱潮,努力把啟東建設成為江蘇沿海開發的先導區、全面接軌上海的橋頭堡。
突出港口建設,進一步強化沿海開發的龍頭帶動。
呂四港地處“黃金水道”和“黃金海岸”的最佳交匯點,是我國東部沿海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我們將按照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重要組成部分的工作目標,加快推進呂四大港開發,努力把呂四港建設成為長江北翼第一海港。
一是加快完善呂四港區規劃編制。加快推進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規的修編工作,真正做到近期規劃與遠景規劃相一致、下位規劃與上位規劃相銜接、專項規劃與總體規劃相配套、開發規劃與生態規劃相協調,切實維護規劃的權威性與法定性。繼續深化呂四港建港條件、功能定位、港口開發方案、產業發展方向等各項專項研究,做好連興港25萬噸單點系泊工程、橫沙遠景發展島、冷家沙轉運基地以及其他海域的規劃研究工作。
二是迅速啟動港口工程建設。全面展開呂四港區域用海報批工作,加快實施挖入式港池圍墾工程、呂四港區10萬噸級進港航道工程建設。力爭到2012年,呂四港區成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建成3萬噸級以上泊位10個,其中5—10萬噸級泊位6個,港口吞吐量突破2000萬噸。
三是科學實施灘涂匡圍工程。按照集約高效、科學布局、綜合開發、開發與保護并重的導向,合理確定匡圍范圍、時序和空間布局,有序實施灘涂匡圍工程。
集聚優勢產業,進一步提升沿海開發的競爭實力。
一是加快建設“兩區三園一帶”。堅持“整合、優化、擴容”開發三同步,實現“集聚、集群、集約”布局三提高,推進“商務、政務、服務”功能三配套,強勢推進啟東經濟開發區、呂四海洋經濟開發區、濱江精細化工園、濱海工業園、啟隆高科技生態產業園和沿江船舶工業帶等“兩區三園一帶”建設,加快打造產業特色鮮明、輻射帶動有力、綜合實力強大、發展后勁充足的產業發展新平臺。
二是加快壯大優勢主導產業。以打造上海北翼國際化先進制造業基地為目標,加快發展帶動力強、技術含量高、產業鏈長的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確保到2012年電力能源、電子信息、船舶及重大裝備、臨港產業、精密機械、電動工具、醫藥化工、現代紡織等八大產業在規模工業產值中的占比達到95%以上。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主攻與重點產業相關聯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字號”、“國字頭”的大企業大集團,著力招引龍頭型、基地型項目。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積極培育自主研發力量,加快建立創新支撐平臺,全面提高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商務、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呂四港物流基地、崇啟大橋橋頭堡物流園區等建設,不斷增強服務業對沿海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三是加快發展江海旅游業。以打造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為目標,充分發揮三水交匯、日出寅陽、千年古鎮、生態濕地等特色資源優勢,加快完善全市旅游規劃體系,不斷完善旅游配套設施,突出圓陀角生態旅游度假區、呂四海洋風情區、東元灣濱海明珠城等重點旅游景區的開發建設,著力構建江海旅游產業帶,全面提升啟東旅游業整體水平。
加快基礎建設,進一步完善沿海開發的功能配套。
一是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圍繞構筑“公、鐵、水”一體化綜合交通網絡的要求,加快“六橫、六縱、兩沿、兩高速、一環、一通道”的重點交通網絡建設,全面推進崇啟大橋、海啟高速公路和臨海高等級公路工程以及寧啟鐵路啟東段實施工程,完善呂四大港集疏運體系,建設內河航道運輸體系,努力把啟東建設成為通江達海、承南啟北的交通樞紐。
二是切實加強水利電力建設。加快實施主海堤外調工程,為呂四大港開發提供充足的土地后備資源。以提高防洪排澇能力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內河水系,確保能排能灌。以保護水資源、確保淡水供應為重點,加快建設備用水源庫,實施區域供水南海線、221線、通呂線等工程,確保2011年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加快推進重點電網項目建設改造工程,不斷提升對沿海重點區域的供電能力,提高電網的安全性和供電質量。
三是不斷完善綜合服務體系。認真研究出臺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臨港產業等方面的具體政策,對重大開發建設項目,優先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專項規劃以及年度重大項目計劃;對特色產業基地和重大建設項目,在項目報批、要素供給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加快構建投融資服務平臺,鼓勵支持各類產業資本、創業投資基金參與沿海開發,為加快推進沿海開發提供金融支撐。
培育現代城鎮,進一步優化沿海開發的人居環境。
一是突出中心城區建設。大力實施“南進東拓”的城市發展戰略,著力打造特色鮮明的門戶新城、活力新城、宜居新城。扎實推進以拉開城市發展框架為主體的路網建設,加快完善“八橫八縱”城市路網體系。扎實推進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為主體的基礎建設,按照“現代、生態、宜居”的定位,加快推進新城區建設,加大主城區建設改造力度。扎實推進以提升城市宜居品位為主體的生態建設,做好水、綠、景文章,推進道路綠化、公園綠化、節點綠化、小區綠化、濱河綠化。
二是加快特色城鎮建設。加快以圓陀角旅游度假區為主體的寅陽新城、以大港開發為主體的呂四臨港新城建設,合理擴大城鎮規模,發展特色產業,引導人口加快集聚。進一步完善鎮村建設規劃,優化農民集中居住點布局,打造一批生態示范鎮、示范村和歷史文化名鎮,形成科學合理的城鎮空間布局。
三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著力打造一批萬畝以上集資金、技術、人才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建設設施蔬果種植、“四青”特色種植、出口農產品創匯、農業休閑旅游、規模化畜禽健康養殖等特色產業基地,努力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加快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和利益分享機制,開展實用科技和就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綜合素質,引導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鼓勵農民用土地承包經營權等要素入股,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增加農民的經營性收入。
堅持環保優先,進一步打造沿海開發的生態特色。
一是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大力推進“綠色沿海”建設,加強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積極構建沿海生態廊道和生態隔離帶,努力維護生態系統穩定,確保區域生態安全。
二是切實加強污染防治。調整產業結構,嚴格控制污染源,減少污染物排放。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嚴把環境準入門檻。加強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加大對違法排污行為的監督查處力度,不斷提高環境監管水平。
三是加快發展低碳經濟。積極探索低碳能源、低碳消費、低碳產業等發展模式,推動低碳經濟快速發展。按照“減量化、再使用、可循環”的原則,推進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加強資源回收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力宣傳循環經濟理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形成全社會節約資源的良好氛圍。
(作者系中共啟東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夏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