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制度是國家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它不僅是維護國家經濟健康發展的法律保障,也是加強行政權力監督、完善反腐倡廉體系的重要組成。強化審計監督在反腐倡廉監督機制中的積極作用,對提高審計社會地位、完善反腐倡廉體系建設意義重大。
審計監督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具有獨特的優勢
反腐敗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審計機關自身具備的業務特長、職能優勢和獨立性等特點,使得審計在反腐敗工作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和積極的作用。
一是審計監督能夠有效預防腐敗現象。審計的重要職能是使政府部門權力得到制約,促進行政行為的公開透明,從而逐步鏟除滋生腐敗的溫床。近年來,為配合國家反腐敗工作的深入開展,審計部門由過去單一的事后審計逐步向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結合轉變,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像對腐敗高發領域的工程建設,更是全程跟蹤監督,并及時向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及時有效地預防腐敗。
二是審計監督能夠提前發現腐敗線索。審計監督直接對準具體事項和個體,直接監督權力和經濟行為,具有信息量大、發現問題早的優勢。新的審計法實施條例還明確規定,群眾發現問題可直接向審計機關舉報,這也擴大了審計部門發現問題的渠道。特別像經濟領域的腐敗行為一般會通過資金往來和賬目反映出來,在常規的財務收支、財政預決算審計中,審計機關通過采取適當的技術手段,便可查出貪污、行賄、偷漏稅、造假賬、私設“小金庫”,以及損失浪費等經濟犯罪行為。
三是審計監督能夠及時披露腐敗問題。審計機關推行的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將審計結果通過媒體公布于眾,將一些違法違規和腐敗問題——披露。幾年前掀起的“審計風暴”,每年都集中向社會披露多個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2009年,全國審計機關分別向社會發布審計結果公告4131篇,揭露了多個領域、多個單位的違規違法行為,極大地增強了審計防腐威懾力;全省共查出各類違規問題金額142.69億元。
四是審計監督能夠有效促進腐敗整改。《審計法》規定,審計的首要職責是監督,監督就必須查錯糾弊。目前,各級審計機關均出臺完善了審計整改制度,加強問題的跟蹤整改和問責制度。2009年,全國各級審計機關共向被審計單位提出審計建議227775條,被采納154654條。被審計單位根據審計建議制定整改措施14211項,建立健全財務管理、權力規范運行等規章制度5635項。通過審計建議和意見,被審計單位的財經法紀意識進一步增強,被審計單位領導干部的決策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
五是審計監督能夠嚴厲懲處腐敗案件。反腐敗是審計機關的一項法定職責,也是一項重要使命。對審計發現的腐敗案件查處,屬審計處理權限的,以下達審計決定的方式,直接作出通報批評、罰款或沒收非法所得等處理;對處理權限以外的,依法移送紀檢監察或司法機關處理。2009年,全國共有103名被審計領導干部和308名其他人員的問題被移送司法、紀檢監察機關處理;全省審計機關共向司法、紀檢監察機關移送案件線索和事項80件,其中被處理的經濟責任人4名。
充分發揮審計在重點領域的反腐倡廉功能
《中央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將審計監督納入反腐倡廉監督機制,要求“突出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資金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這是反腐敗工作對審計監督的具體要求,也是發揮審計反腐倡廉功能需要開展的重點工作。
一要加強對工程建設領域腐敗的監督與查處力度。工程建設領域一直是反腐敗工作的重點之一。中央從2009年開始決定用兩年的時間,組織審計、監察、司法等部門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目的就是要依法監督與查處工程建設領域腐敗問題。審計部門要按照統一安排,加強對重點工程的審計監督,全程介入對工程立項、設計、合同、預算、招投標、開工、施工過程、竣工決算以及資金使用、管理的審計監督,并注重發現案件線索,深挖工程質量問題和安全事故背后的腐敗問題,充分發揮審計監督效應。
二要加強對重點專項資金腐敗的監督和查處力度。專項資金是指具有專門用途的資金,涉及民生工程資金、環境保護資金、專項扶持資金等,涉及面廣,影響面大。各級審計機關要按監督權限將本級專項資金納入審計范圍,定期檢查補助資金使用及補助項目的實施情況,對弄虛作假騙取、挪用或擠占財政補助資金,或改變資金用途移作他用的,要獨立地或配合其他部門予以嚴厲處罰。
三要加強對財政財務收支腐敗的監督和查處力度。財政財務收支行為是傳統的財務工作,也是審計部門傳統的監督內容。隨著全社會財經法紀意識的逐步提高,這一領域的腐敗現象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隱蔽。這就要求審計部門更要“火眼金星”,緊抓不放,深挖根源,在開展常規審計過程中注重運用審計技巧,搜集審計疑點,發現或查處腐敗問題。對違反財政財務收支的行為,審計部門要采取責令限期繳納應當上繳的款項、責令限期退還被侵占的國有資產、責令限期退還違法所得、責令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進行整改等處理措施。
四要加強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腐敗的監督和查處力度。開展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是從源頭治腐、制度反腐的重要舉措。隨著我省“三責聯審”、“績效審計”工作的逐步推廣,經濟責任審計已覆蓋到用人、有權、用財及其效益評估的全方面。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就是要強化對領導干部的權力監督,防止權力腐敗。特別是要積極提高任中審計比例,及時發現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讓腐敗問題及早暴露,讓有問題的干部及時醒悟。另外,離任時也要積極審計監督,從中找到履行經濟責任、遵守廉潔規定方面的薄弱環節乃至重大失誤,并切實搞好整改。
積極有效地整合審計反腐倡廉的監督機制
目前,腐敗行為正朝著智能化、集團化方向發展,開展反腐敗工作必須系統地整合各種社會力量,形成科學的反腐敗監督機制。對于發揮審計監督的反腐倡廉工作來講,重點應完善以下幾方面的機制。
一要加強審檢合作。加強檢審協作配合,是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增強反腐敗工作合力的需要;也是全面履行審計職能,拓展審計領域,實現審計成果最大化的需要。實施審計前,要主動與檢察機關聯系,了解有無對被審計單位或人員的舉報材料,及時發現和掌握案件線索。審計過程中,發現涉嫌貪污賄賂、瀆職等職務犯罪需追究刑事責任的,可請檢察機關提前介入,熟悉案情,幫助分析案件性質。發現被審計單位及有關人員涉嫌職務犯罪的,應及時移送檢察機關處理。對一時無法確定是否涉嫌犯罪的,應向檢察機關咨詢。案件移送后,要及時跟蹤了解辦理情況,需要審計機關補充資料的,要及時補充。
二要加強經審合作。由組織、紀檢、人事、審計、監察、國資等部門組成的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制度,對加強干部監督、查處腐敗案件、規范權力運行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一項運行成熟、合作規范的機制。在今后的發展中,應充分發揮審計的先鋒模范作用,不斷總結完善,努力構建協作配合的長效機制。審計部門要及時牽頭組織或督促有關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建立健全與各部門的情況通報、線索移送、案件協查、信息交流機制,真正將經審合作運用到干部監督、反腐敗工作的各個方面。
三要加強審計問責。審計的特殊法律地位,使得審計整改遠遠落后于審計事業發展的步伐。啟動審計問責,嚴肅處理查出的問題,有利于嚴懲腐敗、增加政府公信力。從審計自身來講,應完善審計整改跟蹤的制度,加大整改問題公告力度;從政府層面,可以將審計整改納入政府問責范疇,對屢查屢犯、屢查不改的重大問題,政府可以啟動行政問責。另外,還可以積極探索建立人大和審計機關的“互動”網絡,形成對違法違紀單位負責人的責任追究合力,增強對責任官員問責的壓力和威懾氛圍。
(作者系連云港市審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袁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