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不僅是一場科技、經濟、文化的盛宴,而且它的后續能量不容忽視。像世博會這樣具有國際影響的大型活動,效益主要不是直接體現在促進GDP增長方面,不在于“能賺多少錢”。如果各個行業僅僅盯住世博期間參觀人流帶來的收益,而不重視后世博時代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無疑是短視的。對江蘇而言,融入上海世博會,主要目的應該定位于帶動江蘇企業的技術創新,促進相關產業的升級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江蘇應抓住世博契機,搶占科技和經濟的制高點,努力朝著“創新型”省份發展,在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經濟社會轉型的“低成本擴張”。
一、借勢上海世博會,在滬蘇聯動中提升江蘇產業層次
有人說,一次成功的世博會,至少要影響人類30年。世博會既會影響人們對未來的暢想,也是對未來發展理念的展現。上海世博會所展示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的一個個炫目、奇幻的新亮點,將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推動中國企業提升產業層次。江蘇企業應該利用世博會這個大舞臺,使自己在提升產業層次的過程中更加亮麗地出鏡。
首先,要在滬蘇聯動中將“江蘇制造”提升為“江蘇創造”。江蘇多數產業都與上海聯動,滬寧產業鏈日趨完善。江蘇的許多跨國公司加工基地總部設在上海,這些企業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地位,努力放大世博效應,率先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進而帶動整個江蘇制造業水平的提升。同時,世博園里設有專門的企業館,江蘇企業可以通過參與企業館的建設,向全球展示企業的研發能力、先進理念、企業文化等,提升品牌和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參與世博會,把企業、品牌帶到各國觀眾和各國媒體的鏡頭下。最關鍵的是,江蘇企業要借勢上海世博會展示創新技術,爭取在創新技術的展示中提升企業的形象;宣傳企業的品牌,為增強企業研發能力、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要在滬蘇聯動中提升江蘇服務業發展水平。世博會與服務業發展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一方面,世博會作為一個超大型的戰略性展會,需要服務業為其提供生產資料和要素服務,尤其在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的階段,世博會更是受到廣告服務業、專業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創意服務業的明顯影響。另一方面,服務業的發展經歷了傳統服務業到現代服務業的轉變、并存過程,世博會誕生150多年以來,每一屆世博會從展館建筑到參展展品都基本和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工藝緊密聯系,其參展規模、展品種類隨著社會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不同,這就對世博會提出了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更高要求,而世博會的更高要求又促進了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因此,我們應該讓世博會對江蘇現代服務業的提升發揮顯著的作用。
世博會的會展經濟效應和城市建設效應將為江蘇提升產業層次帶來良好機遇,帶來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直接推動江蘇商貿、旅游業的發展,吸引投資,進而拉動江蘇其他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中金融、旅游、交通、航運、餐飲、廣告、電信、賓館、運輸、裝飾等行業的發展,形成以會展活動為核心的世博經濟群體,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江蘇絕大部分城市制造業對GDP的貢獻居核心地位,今后要借勢上海世博會打破江蘇“工業一統天下,不重視服務業”的局面,積聚發展旅游、商貿、會展、信息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熱情,積極與定位于國際“四大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的上海接軌,通過加快生產型服務業發展提升江蘇的產業層次。
二、讓世博會的科技元素引領和帶動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世博會的歷史,就是一部科技創新的演繹史,上海世博會是世界各國科技創新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因此,相比短期拉動效應而言,世博對于科技進步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更是應當長期關注的焦點。后世博科技時代值得期待,對于正處于經濟發展轉型關鍵階段的江蘇而言,目前正是借助科技力量,全面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關頭,必須緊緊抓住上海世博會提供的契機,通過新科技的全面展示及后續推廣應用,加快推進全方位的科技創新,并通過幾個重點領域的突破,全面引領和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讓上海世博會的科技元素成為推動新一輪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是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在當前石油危機的背景下,新能源因其清潔和可再生的特點在全球市場風起云涌,各國都在尋求新能源的突破與發展:尼日利亞計劃建設15家生物乙醇工廠;莫桑比克啟動非洲最大的乙醇生產項目;瑞典建立100多個生物沼氣站;巴西以甘蔗為原料大力發展乙醇燃料;美國能源部制訂了風力、太陽能、生物質能發電的發展計劃。目前,我國正在加緊制定新能源產業調整規劃,預計到2020年,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額將達到3萬億元。新能源技術是21世紀最有前景的產業技術,上海世博賦予了新能源技術新的發展契機,江蘇應該準確地抓住這個新契機。例如,世博會充分展示了太陽能、風能的巨大魅力,江蘇太陽能、風能產業在全國處于明顯的領先地位,應該在世博會上將這種優勢凸顯出來。再如,世博會傾力展現清潔能源車輛在“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中的廣泛應用,這種觀眾實地零距離的體驗和來自內心的認同無疑是政策支持外更有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源動力,江蘇相關企業都應該努力把握好相應的機會。
二是大力發展智能信息產業。通過智能信息技術有效地提高運營效率是本屆世博展示重點之一。從應用情況上看,很多世博會的參觀者都認為,從領到門票的那一刻起,智能信息就已經走到了我們的身邊。實際上,智能信息技術已經應用于RFID、人臉識別系統、電子圍欄等安防設備及智能交通管理等世博會的諸多領域。上海世博會對于智能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無疑將有效推動智能信息技術在全國的進一步發展。在“物聯網”、“云計算”等世界前瞻陛信息通信技術應用方面,在構筑“三網融合”等實踐方面,通過世博會的推廣,將全面提速中國在這些信息化關鍵領域的應用。江蘇在發展智能網絡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尤其是無錫在發展物聯網技術方面有著最突出的優勢,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努力從多角度發揮相應的優勢。
三是大力發展新型展示產業。上海世博會前所未有地注重了理念的傳播形式和新型展示技術的應用,主題內容的全方位展現、創新的展示形式、集成的展示技術等充分顯現了世博展覽方式的趨勢。由此看出,上海世博會無疑已經成為一個匯集全球各種新技術展示方式的盛會,江蘇相關企業可以借機從中吸取新型展示技術的精華。
四是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在世博江蘇館,圍繞生物醫藥科技如何讓生活更美好,展示了以泰州醫藥城為典型的江蘇生物醫藥產業的最新成就。以一個“生命蛋”開始,讓觀眾了解從細胞裂變到新生命誕生的演變過程。江蘇省生物醫藥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醫藥及生物技術產業年產值近2000億元,總量規模約占全國的11.5%;工業酶制劑市場占有率居全國首位,重組人胰島素、血管內皮抑素等基因工程藥物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并且形成了蘇州、南京、泰州、連云港等一批醫藥研發的重要基地。生物醫藥產業是江蘇經濟成長性最好、發展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創造和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生物醫藥產業,是江蘇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當前拉動經濟增長新的引擎。江蘇應該進一步借力上海世博,在高端醫藥制造領域取得突破,加快開發中藥及天然提取物,重點突破生物診斷試劑、疫苗及抗體類藥物的產業化,著力發展數字化高端醫療設備。
三、以“低碳世博”理念促進生產與生活方式轉變
上海世博會從籌辦之初,就將“低碳世博”作為重要理念,在世博園區選址、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等全過程貫徹“低碳發展”理念。首次設立的城市最佳實踐區、舊城區的改造、園區場館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展示等,都匯聚了全球最先進的城市低碳發展理念及實踐案例,來自全世界的觀眾將會在世博園區親身感受到低碳生活的具體實踐。世博會聚焦著未來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轉變的方向,江蘇應該借助上海世博會,把低碳經濟的理念滲透到社會生活和生產的各個領域,大力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它的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江蘇是工業大省、能源消費大省,且能源結構相對單一,以“煤炭”為主,碳排放總量較大,培育低碳產業、發展低碳經濟的需求更加迫切。
首先,江蘇應該乘上海世博會的東風,在“十二五”規劃中突出低碳經濟發展,并通過相應方針政策的配套出臺,調整產業發展目錄,鼓勵支持低碳產業發展。其次,要制定低碳技術研究支持政策,在重大科研課題中,將低碳技術研究列為重要內容之一。制定扶持低碳產業發展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土地批租優先政策,進行產業引導。再次,要進一步理清各部門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的職能,整合管理權限,明確工作目標,強化問責機制,特別加強低碳經濟發展規劃、項目制定、檢查監督、扎口管理等工作的統籌協調。
四、借世博之機促進江蘇更好地融入長三角經濟一體化
世博會是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機遇,經濟發展迅速的長三角將因上海世博會而結成一個聯系更為緊密的“世博圈”,全面實現世博會“歡聚、溝通、展示、合作”的理念。一體化的前提是合作競爭,合作是根本。江蘇與上海政治、經濟和區位聯系非常密切,上海世博會需要江蘇的支持,江蘇更應該主動全力支持上海世博會,在加快滬蘇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占據較有利的地位。
世博會將提升上海對自身及周邊地區城市功能的整合能力,把高速發展中的產業整合成完善的城市服務功能,推動長三角地區城市在旅游、會展、物流、建筑、商貿、城市規劃和建設等領域的合作。同時,要使長三角真正融為一體,成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和亞洲最大的會展城市群,真正實現經濟資源的自由流動和跨地區的經濟合作,世博會不可能孤立展示上海的發展,而是要將上海與周邊城市的發展結合起來,尤其是要展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蘇錫常都市圈乃至長三角都市群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江蘇應將世博會作為推動自身融入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實現新一輪發展的突破口,提升江蘇在長三角區域的地位,提升江蘇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金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