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分析盧卡奇關于歷史和階級意識的理論入手,指出在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不斷成熟的過程中,在無產階級自身消除“物化”和將“物化”的人還原為社會的人的過程中,農民階級也在發生轉變。農民階級的這種轉變是盧卡奇所構想的理想社會能夠實現的條件之一。通過嚴密的分析,文章認為農民階級是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力量之一。
關鍵詞:階級意識;物化;農民階級
中圖分類號:B03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06—0007—02
近年來,學術界、社會大眾以及媒介對于農民和農民階級的關注越來越多。本文以盧卡奇的相關理論為切入點,結合當代商品經濟發達國家和中國的現狀,通過分析農民階級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論述了農民階級的變化是盧卡奇所構想的理想社會能夠實現的條件之一。意在提醒人們,在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中,農民階級是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力量之一。
一、盧卡奇關于農民階級在歷史中作用的見解
盧卡奇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1923年,他以著名的《歷史和階級意識》一書開啟了西方馬克思主義新思潮,其歷史和階級意識理論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于歷史,馬克思認為:“歷史不是個人與個人的關系,而是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關系、農民和地主的關系?!盵1]135盧卡奇在吸取馬克思的歷史觀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歷史不是個人與個人的關系,而是階級關系的總和。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盧卡奇的目的意在通過對資產階級歷史學家的分析和批判,達到其想通過無產階級階級意識的轉變和成熟來取得無產階級執政的目的。某些資產階級的歷史學家們為了說明資本主義制度的合理性和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長久存在,就將資本主義制度說成是一種符合自然規律的制度,這種制度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都必將以其合理性而獲得永久存在的機會。例如,朗格認為:“每一時代都以同等距離接近上帝,”[2]54盧卡奇認為,朗格的歷史觀不符合歷史發展事實,如果每一時代的歷史都是同樣完美,那么作為歷史的發展也就不存在了。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盧卡奇提出了自己的歷史觀。盧卡奇認為歷史是關系的總體,這種關系的總體在具體分析時又可以這樣認為,即人與作為整體的社會的相互關系。因為只有當這種關系被確立時,人在特定時期存在的意識才能在它所有的本質特征中表現出來。按照盧卡奇的觀點,反映歷史的意識有真的意識和“虛假意識”兩種,而“虛假意識”不能決定歷史,相反它由歷史本身決定。但是,“虛假意識”在某些程度上又能反映歷史。所以,歷史具有客觀性和虛假性這樣雙重的辨證性質。
對于具體歷史本身,盧卡奇認為:“一方面,在主觀上,它作為某種在社會和歷史的環境中能被證明的事物,作為某種能被理解的事物,即‘正確的’事物表現出來。同時,在客觀上這種意識又忽略了社會發展,不能充分表達這種本質;另一方面,當這種意識推動和實現了它所沒有認識和選擇的社會客觀目標時,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這種意識在主觀上達不到它自己確定的目標”。[2]56但是,如果人們在虛假意識對人的直接行動和整個社會結構的影響中確定虛假意識和由此產生的利益的話,就有可能推理出它適合于人們客觀地位的思想和感情。而這又與我們所要分析的階級意識密切相關,階級意識即是人們能對于在生產過程中所處的特殊典型的地位做出恰當和合理的反應。按盧卡奇的觀點,階級意識就是歷史本身。如果階級意識從個別階級的利益出發,它就不能發現社會存在的總體,這樣也就無法在社會總體中起主導作用。
基于此,盧卡奇認為在前資本主義社會,階級利益在經濟上沒有得到充分明確的體現。經濟因素是和政治的、宗教的因素不可分割地混合在一起的。在資本主義社會,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使經濟達到了自在自為的階段,經濟因素和政治的、宗教的因素徹底分開。這使得經濟在資本主義社會得到獨立存在。也就是說,“只有資本主義才使經濟的階級利益作為歷史的動力以它的全貌表現出來。在資產階級社會中,只有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是純粹的階級。只有他們的存在和發展是完全依賴于現代生產發展的過程,甚至對于社會的總體組織來講,也只有從他們的這種有利地位出發,才能構思出一個計劃,其它階級的觀點(例如農民階級)是模棱兩可的?!盵2]67因為農民階級的存在并不是全部的基于他們在資本主義生產體系中的作用之上的。因此,盧卡奇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農民階級的階級意識是游離于社會整體意識之外的,是和資產階級或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相分離的。農民階級的階級意識是與社會歷史發展所需的意識相背離,并且,世界歷史上所發生的多次的農民斗爭運動都證明了農民階級的階級意識是借來的意識。
二、農民階級在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根據當代歷史的發展來看,盧卡奇的農民階級歷史觀有其不合理的地方,這已經由許多商品經濟發達國家和中國的歷史發展所證明。本文試圖從消除“物化”對人的影響和盧卡奇所構想的理想社會能夠實現的條件兩方面來論證農民階級對歷史發展的影響,以及他們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一)盧卡奇對理想社會所做的構想
理解盧卡奇對理想社會的構想,首先要從物化現象開始,盧卡奇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商品交換形式處于支配地位,并滲透到生活的每個角落,滲透到社會的所有方面,并且商品結構以自己的形象來改造社會。據盧卡奇的理論,只有商品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才會出現物化現象,并且也只有在資本主義社會才會出現特有的物化現象。
對于物化現象,馬克思是這樣描述的:“可見,商品形式的奧秘不過在于:商品形式在人們面前把人們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反映成勞動產品本身的物的性質,反映成這些物的天然的社會屬性,從而把生產者同總勞動的社會關系反映成存在于生產者之外的物于物之間的關系。由于這種轉換,勞動產品成為商品,成為了可感覺而又超感覺的物或社會的物?!盵3]88—89在吸取馬克思的物化理論的基礎上,盧卡奇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商品的社會,因此,物化已經滲透到社會和生活的每個角落,而商品交換的體系化、程序化和普遍化導致了各方面各領域的物化。只有無產階級在歷史的物化學校里不斷接受教育,從資本主義所造成的困境中解放出來,從其飽受苦難的物化現象中解脫出來,而獲得其成熟的階級意識。由此而形成的社會是一個物化消除的社會。但是按這樣的構想,問題就隨之出現,僅僅無產階級自身消除了物化,而達到其階級意識的成熟,那么其他階級呢?特別是人數眾多的農民階級,他們在這所同時代的歷史學校里又得到了什么教育?他們對歷史的進步能夠做什么貢獻呢?盧卡奇并沒有給出進一步的解釋。
(二)農民階級是推動歷史前進和理想社會順利實現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馬克思時代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受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的限制,農民階級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受到很大的影響,對于那時的農民階級的狀況,馬克思曾經描述道:“小農人數眾多,他們的生活條件相同,但是彼此間并沒有發生多式多樣的關系。他們的生產方式不是使他們互相交往,而是使他們互相隔離。……由于他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間形成任何的共同關系,形成任何全國性的聯系,形成任何一種政治組織”[4]152,155然而,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上述現象在商品經濟發達國家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例如在商品經濟發達國家存在有大量的各種農民協會(例如魚農協會、果農協會等),在中國沿海發達地區,也存在著大量的各種農民組織。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資本主義社會是商品交換非常頻繁和非常發達的社會,也是物化滲透到社會和生活每個角落的社會。在資本主義社會里,不僅無產階級飽受物化的折磨,資產階級和農民階級同樣也飽受物化的折磨,特別在當今世界,不斷加深的物化現象正在以它前所未有的速度,通過電視、廣告、報紙、雜志、網絡等媒體,通過商品交換影響和擴散到它們所能達到的任何地方。
那么,商品交換占支配地位的市場經濟國家農民階級發生了哪些變化呢?那就是大量農民已經走出農村,參與到商品經濟的活動中,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數量正在急劇減少,在當代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農民數量只占總人口的一小部分,例如日本的農民人數很少,“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日本的農家人口為837萬,在1.2億多的人口中,農民只占總人口的比例為7%”。[5]就當代中國的現狀而言,也有多達2億的農民走出農村,參與到商品經濟的活動當中來,毫無疑問,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商品交換的愈加頻繁,這種轉變將會加快,農民階級的自覺參與既有利于自身的階級意識的成熟,也大大推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歷史的前進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在此過程中,農民階級的“小農意識”是否會影響無產階級意識的純潔性呢?從大的歷史尺度來看,這些負面影響應該不會出現,因為在商品交換占支配地位的社會中,幾乎每個成員都受到物化現象的影響和支配,而當他們在物化的歷史學校里接受反復的教育,特別是他們努力消除物化影響的過程中,在不斷的將物化的人還原為社會的人的過程中,已經或正在成為無產階級一員的農民的意識也在不斷的向成熟的無產階級的意識轉變,最終成為合格的無產階級的一員。只有發生這樣的轉變,盧卡奇所構想的理想社會才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喬治·盧卡奇.歷史和階級意識[M].張西平翻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邯鄲日報社新聞網[N/OL].[2007-4-14]http://www.handannews.com.cn/hdwb/2007-04/14/content_774409.htm.
Another view obout Peasantry’ history of Lukacs
Zhao Jianwei,Jiao Cai Li
(Luoding Luod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uoding,China, Postcode: 5272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 Lukacs’ theory about “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then pointing out that the class consciousness of the proletariat becoming more mature, when proletariat itself eliminate the \"materialization\" and restore materialization’s people to the community of people, Peasantry is also changing. When Peasantry would be shift, then Lukacs ideal society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rigorous analysis, this article think that Peasantry is another important force to push history forward.
Key words: class consciousness; materialized; Peas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