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信息組織的現狀仍然不盡如人意,如何對這些信息進行有效的組織,使網民能在龐大的萬維網上快速找到有用信息,是目前倍受關注的一個問題。本文通過對傳統文獻分類法與網絡信息分類法的比較,淺談網絡信息組織的改進方法。
關鍵詞:傳統文獻分類法;網絡信息分類法;改進方法
中圖分類號:G254.3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06—0118—03
萬維網的飛速發展,導致網絡信息爆炸性增長。網絡信息形式多樣,內容復雜,且呈現出分散、無序狀態。如何對這些信息進行有效的組織,使網民能在龐大的萬維網上快速找到有用信息,己成為一個倍受關注的問題。
網絡環境下,采用分類法組織信息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以人工標引方式采用現有的文獻分類法;二是以人工標引或自動標引方式采用自編的網絡信息分類法。本文通過對兩種分類法優缺點的比較,淺談網絡信息組織的改進方法。
1.傳統文獻分類法與網絡信息分類法優缺點比較
1.1從揭示角度比較
傳統文獻分類法,一般以學科為中心建立分類體系,將有關主題的文獻集中到學科之下。例如,《中圖法》的基本大類是以科學分類為基礎,結合文獻分類的需要,在五大部類的基礎上展開的,如下表所示:
網絡分類法,則以主題為中心、或主題結合學科的方式組織分類體系。例如,新浪就是采用主題與學科結合方式的代表,建立了以事物對象為中心的分類體系。新浪共有18個基本大類,如下表所示:
1.2從類目設置比較
傳統文獻分類法的類目設置主要使用概念邏輯方法對類目進行劃分,每一次劃分使用一個分類標準,逐級進行,層層展開,比較重視類目設置的邏輯性、系統性,設類全面、不同門類之間類目設置均衡。例如,《中圖法》就是在考慮到各學科領域平衡的基礎上,以國際上通用的基本學科劃分和專業劃分為依據,同時考慮習慣的知識領域劃分,設置了22個基本大類(上文已提到)。“社會科學總論”和“自然科學總論”,不屬于獨立學科,用以概括這兩個科學領域的綜合性知識,這是文獻分類的實際需要。社會科學各大類,按照政治、經濟、文化的次序排列,自然科學各大類則按學科屬性,遵循從一般到特殊、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理論到應用的次序排列。

網絡分類體系則由于網絡信息的多樣性、用戶及其信息需求的多樣性,單一的邏輯劃分無法滿足網絡信息的組織與檢索的需求,因此“多重列類成為網絡分類法類目設置的重要方法。其中在類目設置中增加了網絡資源形式的類目,而且根據資源的分布和多數用戶的需求,對類目的等級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不少主題對象的類目,如新浪中的“新聞”、“娛樂”等,在傳統分類體系中只是二級、三級類目,但在網絡分類體系中,由于其在網絡信息資源中數量集中,用戶服務對象需求量大,往往被設置為基本大類;反之,一些在傳統文獻單位比較集中,作為重點設置的自然科學、應用技術門類的專門性資源,由于網絡資源數量相對較少以及用戶需求的影響,多數通用性分類型搜索引擎只設置了概括性類目,從而在類目設置和組織上出現了與傳統文獻分類法不同的特點。
1.3從類目名稱比較
傳統分類法的類名力求科學、準確、規范,并具有很高的穩定性。網絡分類法在類名選擇上更注意面向各類用戶,力求通俗易懂、時新、簡練,但準確性不如傳統分類法。

1.4從類目展開的形式比較
傳統文獻分類體系由于組織文獻的需要以及傳統手工使用環境的影響,基本上采用線性序列。《中圖法》分類體系中采用的是從屬關系、并列關系、交替關系和相關關系四種關系類型。
網絡分類法是結合超文本技術的應用,采取多維結構,從多個角度設置類目、展開類目體系。新浪提供了從地區和資源類型角度檢索入口,是一種不同于傳統線性序列的網狀結構,從不同角度對主題關系進行揭示。如對教育類資源,同時從教育主題、學科、文化和人群等多個角度加以展開。如對旅游類的資源,同時按線路、服務等加以組織,使得用戶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使用。新浪對于同時從屬于幾個門類的類目,使用鏈接方式,通過在相應類下重復反映,使其同時成為有關類目的有機組成部分。
1.5從同位類排列方式比較

文獻分類體系對同位類一般按照類目的關系排列。例如,《中圖法》類目排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事物客觀發展次序、事物內部固有次序、科學的系統次序以及人們認識事物的邏輯次序排列同位類,貫徹從總到分、從一般到具體的原則。
網絡分類法中的英文搜索引擎大都是按照字順方式排列同位類的;國內的搜索引擎的同位排列中,由于漢字的特點,多數不采用字順排列方式,在具體的排列形式上往往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新浪在同位類的排列中,采用了分類字順的方式,即由同一上位類區分出來的類目,按字順方式排序;每一類目下分出的子目再按下級類目的字順排列,形成一個層層展開的分類字順系統。
2.網絡信息組織的改進方法
通過以上的比較可以看出,傳統文獻分類法與網絡信息分類法在揭示角度、類目設置、類目名稱、類目展開的形式、同位類排列方式等各個方面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缺點。當前的網絡信息分類法要更有效地組織網絡信息資源,必須進一步完善。應在借鑒傳統文獻分類法長處、發揮現有網絡信息分類法優勢的基礎上,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改進。
2.1科學性
網絡信息分類法應建立在科學的知識分類的基礎上,應按照各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關系并結合網絡信息資源的特點,形成一個科學的檢索系統。網絡信息分類體系是通過類名體現出來的,類名反映和限定著類目所表達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用戶也是通過類名來識別和選擇檢索路徑的,所以類目的設置與排序,必須遵守基本的學科劃分和邏輯劃分原則,類目的命名要科學、準確、規范,涵蓋的知識領域要全面,以便各種各樣的信息都有類可入。
2.2實用性
實用性就是要根據網絡信息資源的特征和類型以及網絡用戶的檢索需求來設置類目,類目設置不僅要全面,更要精而有用。在編列類目時,要符合網絡信息的實際情況,以足夠的信息內容作為保障。信息內容多,類目就分得細;信息內容少,類目就分得粗。切忌無用的類目,還要根據網絡信息的實際情況來安排類目的次序。對于一些類目在其上位類或其它類目中能明確反映出來同時又不影響整個體系編制的情況下可以不單獨列出。而對于一些需要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多維反映的類目就應充分利用網狀的結構通過各個節點鏈接相關信息,以充分將有關信息有效地組織到相應的類目中,增強類目體系的整體性和有序性,同時也可提高檢索過程的檢全率。當然在需要適度細分而又不會減少用戶使用興趣的情況下,也可適當細分,使信息更具有專指度,增強檢索過程的檢準率。
2.3動態性
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下,網絡信息分類法的分類對象、服務對象都會有所變化。一旦分類對象或用戶需求發生了變化,網絡信息分類法也就必須相應地有所改變。在網絡信息環境下,網絡分類法的處理對象—網絡信息資源,具有許多與傳統文獻資源不同的特點,如數量大、種類多、動態性強,特別是在內容上差異顯著,商業、娛樂、生活信息大量涌現,學科性信息反而所占比重不大。與此同時,網絡分類法的服務對象也發生了變化,網絡打破了信息獲取與傳遞的障礙,與網絡相接的任何一個終端用戶都可以成為網絡信息的檢索用戶,用戶成分變得多樣化,尤其是易操作、界面友好的萬維網的興起,使得社會各行業、各階層的人士都可能成為網絡的使用者,不再僅限于計算機專業人員或科研、教育人員,普通用戶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因此,網絡信息分類法的編制一方面必須充分考慮網絡信息資源本身瞬息萬變的狀況,及時對類目作出動態性調整;另一方面必須充分追蹤用戶的變化,針對用戶的變化作出相應的改變,以便用戶的檢索和利用。
2.4易用性
在網絡環境下,由于信息技術水平己發展到一定的層次,人們開始追求以人為本的技術設計思想,比較強調用戶使用的便捷。在網絡環境下,對用戶是否友好成為系統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無論是檢索系統還是檢索語言,可近性、易用性都被排在效率與質量的前面。傳統文獻分類法是針對文獻信息,主要面向圖書情報機構的專業人員,所以,有些類目語言就比較專業化,類目設置也偏向學科性。在網絡環境下,大量用戶都是非專業人員,并且他們自身的素質,知識結構千差萬別,要盡最大可能滿足大多數用戶的要求,就需要在保留傳統分類法本身的科學性、規范性的同時,注意吸取已有的網絡信息分類法在用戶易用性上的長處。這就要求分類法的編制要充分考慮用戶的檢索需要和檢索習慣,在類目設置、詞匯的選擇上,為用戶提供便利條件。
具體來說,增強網絡信息資源組織的易用性包括以下幾點:
①在類目的劃分上,不再局限單一的劃分標準,可以同時采用多種標準進行劃分,對信息資源進行多維揭示,為用戶提供多角度、多途徑的檢索入口。
②利用超文本技術實現對信息資源的鏈接、跳轉。
③類目層次不宜過多,要突出重點類目。
網絡環境下,基本大類的設置,除了要考慮知識的系統性、科學性外,還要考慮信息資源本身的價值重要性及用戶的興趣。因此可將一些重要的、用戶關注較多的二、三級類目提升到一級類目,以方便用戶直觀地、快速地找到所需信息。如“甲流”時期,關于“甲流”的信息本應放在“醫療健康”等相關類目下,但是考慮到用戶對它的關注度特別高,可以將其提升到一級類目,使用戶能夠方便地、快速地定位到所需的信息上來。在詞匯的選擇上,應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詞,使大多數的用戶易于理解,尤其是對于一些非學術性信息,應適當地使用自然語言。
參考文獻:
[1]朱強.〈中圖法〉網絡化發展方向談[J].圖書館學刊,2006,(3).
[2]崔艷華.網絡信息分類體系的研究[J].圖書館學刊,2006,(2).
[3]宋力.〈中圖法〉“多重列類”探微[J].圖書館建設,2006,(5).
[4]崔艷華.我國網絡信息分類體系實施方法[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6,(6).
[5]劉燕.試論網絡信息分類法的特點及其構建原則[J].情報探索,2006,(6).
[6]司莉,徐麗曉,陳紅艷.知識組織系統在我國數字圖書館中的應用及界面研究[J].情報科學,2007,(3).
[7]禇芹芹.我國網絡信息組織研究現狀分析[J].圖書館學刊,2008,(03).
[8]趙燕杰.網絡信息組織的分類與發展[J].現代情報,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