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現代教學理論研究發展過程中取得了顯著成果,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基于現代教學論的研究現狀,探尋未來研究走向;在研究主題上對教學論的內容和特征進行探析,尋求現代教學基本理論與學科教學論之間的深度整合,揭示現代教學論的發展趨勢及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的辦法,使之對未來教學論的發展起到可借鑒的作用。
關鍵詞:現代教學論;發展趨勢;存在問題;省思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06—0152—02
現代教學論是20世紀50年代隨著現代科技革命的飛速發展而產生的現代教育理念。它是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有意識地改革傳統教學理論,在不斷地選擇、重組、整合世界各國在教育改革和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先進的教學理論。它既蘊含了原有教學論中經過長期教學實踐檢驗的符合教學規律的合理部分,又在應答時代的挑戰過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而具有變革、創新的特點。
一、現代教學論的含義及其特征
(一)現代教學論的含義
教學論是屬于學科本體論研究的范圍,在教育界對“教學論”的研究界定大概有以下幾種基本觀點:
第一,教學論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的全部藝術。
第二,教學論是研究最優教學法的科學。
第三,教學論是處方性的,它要作出指示,提供方略。即教學論要揭示出有關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最優方略的法則。
第四,教學論是關于教學的一般原理,它不是具體學科的教學法,也不是具體的教學方法。
第五,教學論顧名思義就是研究教學的一種理論。
第六,教學論是研究教養的一般規律,揭示教養的規律就是確定獲得教養過程中各種因素的確立的因果聯系和關系。
第七,教學論是研究教學一般規律的科學,是研究培養一代新人的教育學的重要分支學科。
第八,教學論是研究教學的一般規律的科學。
綜上可見,關于教學論范疇的界定觀點各異,而概念界定中的分歧,關鍵是由于研究者對研究對象關注的視角和取向不同所致。如從哲學認識論角度研究教學,注重對教學作為人類特殊認識活動的闡釋,建構的是教學認識論;從心理學角度研究學習的心理過程、認知發展方式,建構的是教學心理學和學習理論等等。從某一學科視角出發去研究教學活動的理論,其所建構的是教學論的分支學科和交叉學科,而缺乏對教和學雙方互動認識過程的整體認識,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教學論。本文認為,教學論是研究教學一般規律及其應用的科學,是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它是由教學目的、任務、教學過程的本質與規律、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內容組成的。其中,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手段是依據教學過程的規律和教學原則實現教學目標的途徑。①
現代教學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出現的同現代社會的生產、科技和教育相適應的教學論,它是研究現代教學中的現象和問題,揭示現代教學規律的一門科學。即現代教學永遠是時間上的最近和意義上的最新。
(二)現代教學論的主要特點
現代教學論與傳統教學論相比較,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第一,不斷吸收其它學科的研究成果。教學論與心理學建立起聯系表明教學論的研究已不再停留在經驗描述的水平上,使教學論研究的科學性增強了。從此,教學論的研究擺脫了長期以來無目的的、分散的、個體的教學經驗總結的研究現狀,構建起自己的研究框架和理論體系,對教學規律的探求也變得主動了,這為教學論科學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心理學的每項研究成果都會對教學論的研究產生重大的影響,一步步地推動著教學論的研究向著科學化的方向發展。認識論對教學論的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識論作為自己的方法論基礎,堅持與教學實踐保持密切的聯系,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教學論正確的研究方向和方法。馬克思主義教學論是教學論發展史上和科學化道路上根本性的飛躍。
第二,教學論研究方法科學化。任何一門科學或學科的研究都離不開一定的研究方法,而研究方法的優劣決定著這門科學或學科的進步。教學論研究由最初的不充分的觀察、以個人經驗為主、對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以及在直覺基礎上的思辨的研究方法,到強調定量和定性分析兩種方法同舉并重,再到將自然科學研究中廣泛使用的方法引入教學論研究,即通過調查、實驗、觀察、測量等自然科學方法來建構教學論,使教學論研究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論指導下,教學理論及其研究進入科學的辯證時代。20紀50年代以來,人們看到,復雜的教學現象很難用以分析為特征的方法去研究,教學中豐富的人文因素促使研究者重新估價產生于自然現象研究的實證方法在教學研究中應用的效度問題。在科學發展的背景下和研究方法面臨現實困境的催動下,教學研究開始走向多元化,突破了某一哲學與相應教學觀念的局限,廣泛吸取了各哲學流派的理念。20世紀40年代末誕生的系統科學不斷沖擊傳統的研究模式,提供了整體結構研究的思維方式,為教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對教學研究的思維方法和技術方法帶來了廣泛的影響。
二、現代教學論的發展趨勢
現代教學論是隨著科技革命的發展所產生的現代教育意識。它是按照時代發展的要求,有意識地變革傳統教學論,不斷地選擇、融合、重組、整合世界改革潮流和教學實踐形成的先進教學理論。它既蘊含了原有教學論中經過長期教學實踐檢驗的符合教學規律的合理部分,又在應答時代的挑戰過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而具有變革、創新的特點。縱觀現代教學論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一)學科與高科技的分化與綜合性
現代教學論是高度分化與高度綜合的統一。新的學科群正在形成與現代科學技術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發展趨勢相一致,隨著對教學理論研究的深入和教學改革實踐的日益豐富。短短數年,現代教學論正在由一門學科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數量可觀的學科群。正是經過學科的分化與綜合,現代教學論將形成一個具有學科群落、理論集塊和多維結構的新格局,大大地推進了教學理論的科學化和現代化,提高了教學理論的解釋力和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有助于人們從多維度、多視角探索教學的客觀規律,從而使人們對教學這一社會現象的認識更加全面,更加深刻,也促進了教學改革實踐的深入和健康發展。
(二)學科間的融合滲透性
理論基礎不斷擴展,眾多學科積極參與和方法論大量引入,現代教學論范疇研究課題的復雜性、綜合性,要求對不同學科從不同方面、不同層次加以研究。其一是原有的理論基礎學科如哲學、心理學、生理學研究的深化和發展;其二是眾多相關學科如語言學、思維科學、信息科學、人類學、社會學、倫理學、管理學、計算機科學、未來學、創造學、生態學、數理邏輯及模糊數學等從不同角度參與。正是這種學科間的相互融合滲透,使現代教學論得以廣泛吸收多門學科的研究成果和科學方法,有助于揭示其內在的、深層次的教學規律,使現代教學論不斷豐富發展。
(三)本土化與國際化相結合
現代教學論本土化與國際化相結合,體系構建從單純的移植走向借鑒與創新的統一,“無論祖先留下的教學思想多么豐富精髓、博大精深,真正科學意義上的教學論,畢竟是漂洋過海的舶來之物。”②“中國教學論的出現是以國外有關思想的傳入為起點的。”長期以來,我國教學論研究走的是一條“拿來主義”的道路,這有其歷史必然性。正是通過這種“拿來主義”,縮短了我國與國外教學理論研究水平的差距,并通過這種移植”和“積累”,使我國現代教學論逐步走向創新、走向獨立的發展道路。
(四)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緊密結合
現代教學論的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緊密結合,研究方法正發生著深刻的變革。作為科學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必須依據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理論驗證的完整,這就需要有一個高層次的理論思考;二是實證支持的完整,這就要求有科學實驗研究作為支撐。這兩者的關鍵都在于要尋求科學的研究方法論。長期以來,我國教育理論工作者主觀上由于受傳統的思辯型思維方式的影響,客觀上由于受脫離課堂教學實踐的制約,致使思辯型研究一直在我國教學論研究中占據主導地位。源于此,我國的教學理論研究失去了對教學實踐的依托,同時也就喪失了教學理論對教學實踐的有效指導。
三、存在的問題及省思
教學論的現代發展,迫切要求教育研究方法論的突破,惟有方法論的突破,才有可能實現理論的突破。審視現代教學論的研究方法。其主要問題在于:
(一)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問題嚴重
教條主義的主要表現在于盲目遵循和應用某些權威著作結論,不加分析地引進國外的某些教學成果。如曾在我國教育歷史上占據過統治地位的凱洛夫教育體系,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教學體系,即是當時盲目學習蘇聯的結果,直至今日對我國的教學發展仍有很大的影響。在對蘇聯教學理論進行大力批駁的同時,學者們又將目光轉向西方,大量引進西方教學理論成果,同樣走向了教條主義的誤區。經驗主義的錯誤在于在研究過程中缺乏理論的深化和實踐,而僅僅從某些經驗得出簡單結論,不能有效地推而廣之。
(二)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脫離的傾向
長期以來,我國教學理論界存在著重視理論研究而輕實證研究的傾向。可以說,理論研究搞得紅紅火火,實證研究默默無聞,好多學者當理論研究需要走向實證研究的時候就不再深入下去。
(三)以分析為主缺少整合思維
單純的因果解釋和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以分析為主,將教與學、教師與學生、主體與客體、知與行、文與道放在二元對立的兩極,科學與價值對立,往往強調一方面而忽視、排斥另一方面,缺少整合思維。
總之,我國的教學論學科在廣大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實現了從傳統教學論向現代教學論的轉換,盡管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有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始終是在不斷地發展和前進的。我們堅信,在即將到來的21世紀,我國的教學論必將會擁有更美好的明天。
引注:
①裴娣娜:《教學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12-15頁。
②叢立新:《教學論三問》,教育研究,1996年第(8)期,第25-28頁。
參考文獻:
[1]王策三.教學論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張傳燧.中國教育史綱[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3]謝利民.現代教學論綱要[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黃普全,王本陸.現代教學論學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5]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裴娣娜.從傳統走向現代——論我國教學論學科發展的世紀轉換[J].教育研究,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