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人為本和和諧管理的思想作為當代管理思潮之一,指引著當代圖書館的發展。作為現代圖書館先鋒的高校圖書館,在管理過程中應當將“以人為本”的和諧管理思想運用到其中,作為現代圖書館管理的轉變方向?;诖耍疚奶岢龈咝D書館實施以人為本、和諧管理的初步構想。
關鍵詞:以人為本;和諧管理;管理;高校圖書館;現代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06—0105—02
作為當代管理思潮之一的以人為本的和諧管理思想以其獨到之處倍受各國管理者的青睞。在當代社會,和諧的理念被運用于各類社會組織的管理形態中,包括企業管理、經濟管理、政治管理、社會管理,并用于處理人類各大文明的關系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等等,都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如果將和諧管理應用于圖書館的管理中,對推動現代圖書館的發展將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1.“以人為本”是現代圖書館管理的轉變方向
以人為本,倡導人文關懷,實行人本和諧管理,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提供人性化服務,是現代圖書館在21世紀的一個發展方向。它對于提升現代圖書館的管理水平,充分發揮現代圖書館的服務潛力,改善現代圖書館的服務環境,樹立現代圖書館的自我形象,無疑是提供了一個寬松的發展空間,為現代圖書館的發展指引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和思路。現代高校的圖書館是建立在服務性質基礎之上的,其存在的目的和意義就是方便知識資源的傳播,以書為本還是以人為本,以藏為主還是以用為主,是傳統圖書館和現代圖書館最本質的區別。盡管“書本位”與“人本位”僅一字之差,但它們卻從本質上反映出傳統圖書館與現代化圖書館不同的辦館理念及運作模式。
傳統圖書館是以藏書建設為主,重視的是書的保存和傳承,它在選藏圖書上注重的是書的本體價值、未來的價值,為的是更多、更好地收藏有保存價值的書,它往往很少關注、考慮當前讀者和社會對信息的需求及其變化,對讀者滿意與否并不在乎。
而現代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不同的是:無論是文獻的收集與加工,還是文獻的傳遞與為讀者服務,都是從讀者的角度考慮,最大程度地滿足廣大讀者對文獻信息的多樣化的現實需求,重視文化知識在現實社會的傳播和運用,所選藏的圖書更側重于書的信息價值、現實價值、使用價值,目的是更好的為現代讀者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所以“人本位”是現代圖書館管理的轉變方向。如何盡最大限度的發揮資源的潛力是現代圖書館需要思考的重點。
2.現代圖書館人本管理、和諧管理的含義及實質
所謂人文管理,就是以人為本的管理。它注重對人的管理,注重寬松和諧的氣氛,注重靈活的領導方式。就是把“人”作為管理活動的核心和現代圖書館最重要的資源。就圖書館管理而言,以人為本包括“以讀者為本”和“以館員為本”兩個同等重要的方面。一是在讀者與館員之間,以讀者為中心,即奉行“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原則,使圖書館的全部工作都以滿足讀者的需求為出發點,最大限度地實現圖書館的自身價值。二是在圖書館內部人員中以圖書管理員為根本,從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的原則出發,充分發揮管理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實現圖書館共同的目標而不懈的努力。
現代圖書館人文管理主要指管理者在堅持科學管理的基礎上,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而采取的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在尊重人、認識人、發展人、培養人的基礎上,善于團結組織人才,靈活運用各種語言,注重對館員進行情感管理,疏導館員的不良情緒,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把每個館員的個人利益通過有機整合,匯聚成集體的共同利益,樹立管理者的良好自身形象,調動和發揮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從而達到圖書館預期的管理目標,同時在圖書館的服務中體現一種人文關懷,關注讀者的人生發展、價值取向,引導讀者積極向上、奮發圖強,把圖書館的一切工作重點都滲透在維護、關愛讀者的服務之中,讓讀者真切感到來館如到家。
在現實生活中,不和諧狀態的存在是絕對的,而和諧則是相對的。和諧管理的目的即是使系統由不和諧逐步趨近和諧的狀態。一個系統在要素、構成、組織、精神、內外協調以及總結構等方面都存在和諧問題,和諧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如何在各個子系統中,通過優化組合形成一種和諧狀態,從而達到整體和諧的目的。在圖書館系統中,協調好書與書的關系、人與書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使之處于和諧狀態,例如“和諧的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等等,才有可能促進其本身的生存發展。例如,在處理讀者與館員的關系中,就必須認識到,圖書管理員與讀者之間是管理與被管理,服務與接受服務的關系,沒有讀者,圖書管理員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反之,如果沒有圖書管理員,讀者也不可能有良好的讀書環境,基于此,作為院校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就有必要采取雙向的,互動或者換位的教育模式,讓圖書管理人員認識到自己工作的性質,讓讀者體驗圖書管理人員的辛苦,使雙方都能夠換位思考,相信效果會事半功倍。
3.高校圖書館實施以人為本、和諧管理的初步構想
3.1更新服務觀念,強化人本和諧管理思想
圖書館的價值體現于讀者對它的利用之中,而圖書館的管理工作通常又是單調、枯燥和煩瑣的。吸引讀者、滿足讀者需求,除較高的書刊利用率、現代化設備、誘人的特色服務外,還應有一種人文關懷。如果沒有較強的“讀者是上帝”、“為讀者服務是天職”的觀念,就容易產生厭惡的情緒,工作就不會有熱情,態度當然也就不會好,對人對事都冷眼冷臉相待,就容易使讀者反感,容易發生矛盾和沖突。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是圖書館價值觀的凝結與提煉,它給圖書館的行為準則和發展目標樹立了一個全新的方向,對社會昭示了更加細微之至的服務,對館員喚起了巨大的工作動力和服務熱情,這是高校圖書館適應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只有“讀者第一”,并以高水平、高效率、高熱情地為讀者服務,才能實現圖書館管理的全面和諧。
3.2學校應盡可能保證圖書館經費和人員的投入
高校的和諧發展當然包括其內部圖書館的和諧發展,因此學校在統籌兼顧、全面權衡的基礎上把圖書館的發展真正納入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切實保證圖書館的經費投入,保證圖書館的專業化。當前存在一種錯誤的認識,大家都認為圖書管理工作很簡單,在院校的層次定位中也往往把圖書管理工作放在后勤行列,把一些不適應其他崗位的教職員工安排到圖書館工作,殊不知,這就是管理者沒有深刻認識到圖書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的、科學的工作,圖書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最終要從圖書館的綜合形象體現,如果任由拖沓松散的作風發展,則圖書館的整體形象就會打折扣,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就要下臺階,圖書館的保障服務能力就無法體現。所以在圖書館的人員安排上,除了盡量使用文化水平高、熱心為師生服務、態度好、懂管理的高素質人才之外,應加大培訓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力度,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同時,對不得已而安置在圖書館的教師家屬或富余人員,亦應下大力氣對其進行培訓,盡快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以適應和諧管理的需要。在圖書館的綜合建設中要努力培養人文素質,升華圖書館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優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內在于主體的精神品格,它需要通過人文知識、人文科學的學習和熏陶后內化而成。圖書館的人文精神是指圖書館在實踐、理論研究和工作中體現以人為本思想,以滿足需求,實現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發展,體現人文關懷,創造美與和諧作為圖書館活動的宗旨。它是現代圖書館實現人文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3.3尊重、理解、信任館員,建立館員與讀者之間、館員與館員之間的和諧關系
尊重理解是信任的前提。圖書館所有服務都是通過館員辛勤工作實現的,各個工作崗位都有不同要求。信任館員就是要相信他們的人格、人品、責任心和工作能力,尊重不同性別、年齡、資歷、性格及不同家庭社會背景的各個館員,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不用一種尺度、標準來衡量所有館員,同時管理者要善于對館員取得的成績多加贊賞,用人性化的、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來管理館員,使更多人具有成就感,使他們自覺地、主動地去實現知識和智力的碰撞。并積極配置能體現其工作特點的工具、設備,為館員提供便利的工作條件和環境,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勞動,減輕館員的工作負荷。根據每個館員的特點,將館員的事業發展同整個圖書館的事業發展結合起來,讓館員既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又和圖書館事業的整體發展相適應。作為管理者,必須理解人們正常的需求。例如:休息的愿望,成長進步的要求等,這都是人之常情,是他們追求進步的表現。所以,作為圖書館的管理人員,還要努力協調各方關系,在編制員額允許的情況下,努力營造活潑向上的環境氛圍,最大限度的為所屬館員提供成長進步的平臺,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拴心留人的環境,才能使全體館員安心本職工作,才能讓外部人才樂于來館工作,才能保持圖書館的勃勃生機。
3.4與時俱進,確保高校圖書館與學校同步發展
時代的發展瞬息萬變,學校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時常抓各種偶然出現的機遇建設各種新專業,開設新課程,圖書館在做好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的同時,應對學校的規劃做研究,配合學校的發展,使圖書館的一切工作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在圖書的采購中,應以讀者需求為導向進行選書、購書。例如除了根據讀者的閱讀傾向購書外,采訪人員可以通過直接采訪讀者和有關專家來了解讀者的信息需求等等。因為,讀者不僅僅是圖書資源的使用者,還應該是圖書資源的建設者。
參考文獻:
[1]毛毳.和諧管理應用于圖書館管理的探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5,(9):21-22.
[2]鄧慈武.以人為本:現代圖書館的管理新理念[J].圖書館,2005,(4):92-93.
[3]樊曉勇,彭曉麗.論公共圖書館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J].圖書館,2005,(5):73-75.
[4]龔月新.論高校圖書館的和諧管理[J].圖書館學研究,20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