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訓需求分析是整個培訓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依據。近年來,我們運用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和基于勝任能力等分析方法,對學院已舉辦的4期省部級領導干部培訓班學員進行了培訓需求調研,獲取了較為詳細的培訓需求信息,并結合學院功能定位和教學優勢,不斷優化相關班次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省部級領導干部;培訓需求;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72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06-0160-03
目前,我國已逐步構建了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布局合理、競爭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訓機構體系,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以下簡稱“中井院”)作為“一校五院”的國家級干部培訓機構之一,在中高級領導干部培訓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06-2010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中明確提出:“中央根據需要適時舉辦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就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進行集中研討。每年安排500名左右省部級在職干部、3000名左右廳局級干部參加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中國延安干部學院的脫產培訓”。自辦學以來,中井院已經銜接舉辦3期中央黨校省部級領導干部進修班(黨性分析階段),培訓學員86人,并且于今年獨立設置了1期省部級干部“弘揚井岡山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專題研究班,培訓學員24人,這些班次都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為了使學院的省部級領導干部培訓班繼續順利開展,我們不但要積淀已取得的經驗,還要進一步深入了解省部級領導干部的培訓需求,不斷優化教學設計,才能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此,省部級領導干部的培訓需求和教學設計研究也就成為學院一項重要的教學研究工作,對于學院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省部級領導干部的培訓需求分析
為了加強對省部級領導干部培訓規律的探索與研究,不斷提高學院干部教育質量和培訓效果,進一步增強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運用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和基于勝任能力(competency-based)等分析方法,對學院已舉辦的4期省部級領導干部培訓班學員進行了培訓需求調研,共發放學員培訓需求調查問卷110份,收回106份,有效問卷104份,獲取了較為詳細具體的培訓需求信息。
首先,從個人層次來看,雖然個人需求復雜多樣,難以統一界定,但基于職位需求的個人需求卻有一定的共性。省部級領導干部處于重要的決策層,把握一個部門(地區)的發展方向,面臨的問題具有復雜多變性,在組織管理上擁有很大的權力和責任。十七以來,為了形成干部年齡梯隊,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的順利推進,一大批德才兼備、年輕有為、銳意進取的干部走上了領導崗位,其中不少“60后”的省部級領導成為了我國政壇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們學歷層次高(研究生學歷約占77%),實踐經驗也很豐富。為了更加勝任新晉崗位,他們希望通過培訓進一步提升素質和能力,調研顯示,比較靠前的培訓需求有科學決策、駕馭全局、危機管理、組織協調和心理調適等方面的能力。

其次,從組織層次來看,省部級領導干部的培訓需求是與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緊密相連的。調研顯示,省部級領導干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高度關注,尤其把科學發展觀放在需求首位(約占95%),希望能更加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此來提升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同時,還有不少省部級領導干部(約占89%)表示,自身還相對缺少對黨的歷史和優良傳統的系統了解,還需要加強黨性鍛煉,希望通過培訓增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宗旨意識,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再次,從戰略層次來看,創新已經成為時代進步的靈魂。當今世界,在全球經濟市場化與政治民主化的背景下,政府在經濟和社會中的職能和管理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人們對政府執政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要求我國加快行政體制改革的步伐。與此同時,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機既給我國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又給我國參與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提供了機遇,有利于切實提高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所以,作為時代改革的主要推動者,省部級領導需要以更宏觀的角度審視發展問題,切實提高創新開拓能力,化危機為動力,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增強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除了上述培訓需求,我們還運用基于勝任能力的培訓需求分析方法,學習和借鑒了西方發達國家高級公務員核心能力框架的構建方法,拓展對我國省部級領導干部的培訓需求的理解。高級公務員核心能力框架是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在對公共和私人部門成功的高級領導者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并經過科學分析,制定的高級公務員應具備的核心能力和具體要素,每項核心能力與工作情景相關,具有動態性,并且可以預測工作者將來的工作績效,核心能力之下的具體要素不僅是對核心能力的解釋,還有一系列的關鍵行為特征描述。我們也初步提出了一個高級領導干部核心能力框架,作為我們進行教學設計的重要依據。
責任價值這一能力體現了我國政治體制的現實特色,高級領導干部必須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牢靠的政治素養,這樣才能始終保持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意識,理解依法執政的重要性。
決策駕馭這一能力要求高級領導干部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基于對現實狀況的充分了解,作出科學合理的決策。同時,身處當今的風險社會,高級領導干部面對頻繁的突發事件,要能迅速反應、駕馭掌控。
創新開拓這一能力強調高級領導干部要能正確認識內外環境,把握有利時機,構建戰略愿景,有效地管理人、財、物、信息等資源,致力于愿景的實現。
組織領導這一能力要求高級領導干部支持一種積極的組織文化,對組織內外的個人、群體進行協調,激勵個體的發展,使其潛能最大化,促進合作和團隊工作,旨在完成組織的任務、目標和使命。
二、中井院省部級領導干部培訓班的教學設計研究
(一)培訓需求與教學優勢的結合
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不但要建立在全面了解省部級領導干部培訓需求的基礎上,還要充分認識到學院的功能定位和教學優勢,尋找結合點,才能看清自己的發展方向,真正做到特色立院,發揮學院在干部教育培訓大格局中的獨特作用。
中井院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兩基一站”,即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基本國情教育的基地,廣大黨員干部永葆革青春的加油站,側重于理想信念教育和黨性教育,既區別于中央黨校的系統理論教育、國家行政學院的政府管理培訓,又不同于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的能力培養和行為訓練、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的企業管理培訓。
在革命傳統教育方面,學院依托井岡山及周邊地區豐富且不可替代的教學資源,一是通過解讀井岡山革命斗爭歷史,幫助學員理解井岡山革命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脈相承的內在邏輯,從獨特的視角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培訓,增強學員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二是通過挖掘井岡山精神的歷史蘊含和時代價值,幫助學員在新時期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宗旨意識、轉變工作作風。
在基本國情教育方面,學院認真總結當代中國特別是江西等中部省市在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的經驗,以社會實踐課程為主體,形成以現場體驗、調查研究、案例分析互為補充為特色的獨特的國情教育課程,通過培訓,幫助廣大學員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切實解決影響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謀劃發展的正確思路、促進發展的政策、保證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此外,學院還通過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激情教學、音像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情”、“理”、“史”的結合上下功夫,努力實現理論與史實相統一、內容與形式相統一、激情與理性相統一,將靜態的歷史資源成功轉變成生動的、具有感染力的形象,使學員“心靈受到震撼、靈魂得到凈化、黨性得到錘煉,精神得到升華”,從而成為了“廣大黨員干部永葆革青春的加油站”。
因此,在學院的省部級領導干部培訓班的教學設計中,必須將學員的培訓需求與這些教學優勢相結合,在教學目標上,應圍繞“理想信念”、“艱苦奮斗”、“敢闖新路”、“優良作風”等主題開展設計;在教學內容上,把革命傳統教育和國情教育做優做強,通過學習井岡山精神,幫助學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質,重點滿足學員在責任價值方面的培訓需求,通過調研國情民意、研討交流、案例分析等教學內容,兼顧學員在決策駕馭、創新開拓和組織領導方面的培訓需求;在教學方法上,考慮到領導干部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把課堂講授和現場體驗有機結合起來,靈活運用學員論壇、分組研討、激情教學、音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師和學員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實現教學相長、學學相長。
(二)關于省部級領導干部培訓班教學設計的評估
在已舉辦的4期省部級領導干部培訓班中,學院還開展了教學督導和評估工作,征求學員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學員普遍認為,弘揚井岡山精神是時代發展和黨建的需要,井岡山有著不可替代的獨具特色的教學資源,在此進行干部培訓,可以堅定信念、牢記宗旨、強化責任、提升能力,不斷增強黨員先進性意識和執政意識,永遠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學員們反映,學院省部級領導干部培訓班教學設計針對性強,培訓目的明確,培訓重點突出,培訓方法新穎生動,教學管理嚴格,整體教學工作令人滿意。
學員也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可供我們將來進行教學設計參考,具體包括:
1.教學主題:應緊緊圍繞井岡山斗爭和井岡山精神,更加突出辦班主旨和特色。要充分運用井岡山及其周邊地區的革命歷史資源,把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培訓重點。
2.課程內容:避免大而全,注意保持學院的特色,避免與其它培訓機構的重疊。教學內容要相對集中,主要圍繞井岡山革命斗爭史、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警示教育等,不宜開設太多專題。
3.現場教學:應跳出井岡山講井岡山,要在與時代的結合上多做文章,要從歷史汲取營養,目的是要為今天更好地服務。
4.專題教學:要留有充分的互動時間。相對“井岡山精神”等特色課程,少數其他課程稍顯遜色,可做適當調整和提升。
5.分組討論:這是比較積極有效的教學形式,學員可以互相啟發,思想碰撞,火化時現。建議多安排一些分組討論課,充分發揮學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聰明才智。
6.時間安排:應適當寬松一些,兩周的學制較為適合。考慮到參加培訓的學員大多年齡偏高、平時工作任務繁重等實際情況,盡量留出一些時間,以便學員適當休整,閱讀原著,思考問題。
(三)關于省部級領導干部培訓班教學設計的建議
第一,在教學內容上,要在充分考慮學員個人層次、組織層次和戰略層次方面培訓需求基礎上,同時突出學院的教學優勢,把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培訓重點。
中央要求,新一輪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要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來謀劃,圍繞黨的十七大確立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戰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來開展。因此,省部級領導干部培訓班的教學設計要把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培訓的中心,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來武裝干部。具體說,就是依托井岡山以及周邊地區的教學資源,深入挖掘井岡山精神的時代價值,重點開設“井岡山革命斗爭史概述及幾個重大問題”、“從井岡山道路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井岡山精神的時代價值”等專題品牌課程,同時開展“七個一”模式(即圍繞一個主題、優化一套流程、設計一次活動、開展一次互動、突出一個亮點、進行一次點評、收獲一次獨特效果)的現場體驗教學,做好歷史和現實的結合,充分發揮“讓歷史告訴現在,讓歷史啟迪未來”、“使現代承接傳統,使現代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使廣大干部更加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增強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提高推動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能力。
第二,在教學布局上,保持培訓特色和教學優勢的同時,進一步完善能力本位的培訓內容,提高相關課程的教學水平,兼顧學員的其它培訓需求。
在保證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培訓重點、搞好特色課程的前提下,可以進一步完善教學布局,加入一些能力本位的培訓內容。比如在課程設置上,有選擇性地增加一些突發事件的預警與應對、提高協調利益關系能力和管理社會事務能力、領導干部心理健康與調適等方面的課程,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并且留出充足的互動時間,引導學員思考和研究問題,從偏重理論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轉變,在培訓中把握實踐前沿,突出培訓的實踐性、應用性,有效地提升領導領導干部的總攬全局、科學決策、戰略思維、機遇判斷、用人激勵等能力,兼顧滿足學員在決策駕馭、創新開拓和組織領導方面的培訓需求。
第三,在教學方法上,要注意創新培訓方式,推進培訓的多樣化,靈活安排培訓時間,增強學習的自主性,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
培訓方法的創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要遵循領導干部的學習培訓規律和特點,適應現代教育培訓的發展趨勢,不斷創新培訓方式和手段,使領導干部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以更好地體現。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培訓方式,除了專題教學和現場體驗教學外,還應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實踐教學,組織學員實地考察調研,帶著問題去了解民情、民意,調研要有總結、有成果、有收獲;應多開展分組研討、學員論壇、學員講壇等研究式教學,以研究實際問題為導向,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調動學員的學習潛能,提高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大案例教學的力度,將學員帶入真實情景,搭建學習平臺,把教師深厚的理論資源和學員豐富的實踐經驗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教學相長、學學相長。此外,學制安排上,適當延長,留給學員閱讀和思考時間。還可以鼓勵學員回到工作崗位后,利用業余時間在線學習,可以滿足他們個性化、差異化學習要求,增強學習的自主性,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
參考文獻:
[1]十七大報告編寫組.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中共中央組織部干部教育局.《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學習輔導[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06.
[3]翁文艷.國外領導教育與培訓概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王雪:現代培訓管理[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4.
[5]趙洪俊.中國領導人才能力測評技術參考手冊[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