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一直在增溫的古籍拍賣,在09年的春拍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而秋拍更是人氣鼎盛,比春拍尤過之,可謂盛況空前。藏書界人士普遍認為,古籍的價值回歸還處于初級階段,遠遠未到“頂”,是一匹黑馬,因而受到中長線投資者的看好,最近又傳出一些基金投資者,大舉進軍古籍市場,更激起了古籍拍賣的水漲船高。
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11月、12月的秋拍,有至少15家拍賣機構開設古籍專場,除了嘉德、翰海、嘉泰、中國書店、北京德寶這些“老字號”,又有新面孔切入,如天津三品堂。此外,北京華辰推出“書巢秘藏近代名土手跡”的專場,似有意開始介入文獻類市場:連西泠印社也在孔夫子舊書網上宣傳她的秋拍“名家手跡·碑帖法書專場”,在手稿、信札、碑帖方面進軍。
近現代詩詞集“賣瘋了”
12月5日的上海博古齋秋拍古籍第一場,內有近現代名家詩詞集不少,頗受矚目,全部以高價成交。北京的一位藏家看中此場幾種詞集,委托友人代為競投,誰料成交價全部超出心理價位的上限,而一本也沒有買到,唯有感嘆市場“賣瘋了”。而位廣東的藏家看中了此場中的冊番禺徐灝的《攘云閣詞》,薄薄30頁的紅印本,給出4000元的出價上限托人競投,不料此書以4500落槌,與之失之交臂。
清末四大詞家鄭文焯的《樵風樂府九卷》一冊見諸該場,為民國間吳氏雙照樓精刻本,卷一處題“丙辰持贈白葭先生,鶴記”,鈐有“樵風遺老”印,且有鄭文焯題寫封面。原為鄭文焯自藏,后出贈。以6000起拍,1.2萬落槌。
清代鄧廷楨的《雙硯齋詞鈔二卷晴花暖玉詞二卷》一冊,以鄧廷楨曾任湖北按察使、江西布政使、陜西按察使、林則徐親密同僚的名氣,加上精寫刻、大開本的書品,極受追捧,2500起拍,競至2.1萬元成交。
此場中的《秋夢庵詞鈔二卷附續、再續》,是葉恭綽祖父葉衍蘭的詞集,葉衍蘭在清代咸、同至光緒初年與沈世良、汪瑔有“粵東三家”之譽,是當時嶺南詞壇成就最高的詞人之一,其詞集甚為罕見,惜拍賣行對此拍品描述不多,只是用了和百度百科上如出一轍的葉衍蘭小傳。如果能點到其詞學地位及珍罕程度,或不僅僅以底價的5000元成交也。
書札手稿有看頭
中國嘉德秋拍古籍場成交總額為2080萬元,仍為國內古籍專場執牛耳者,其專場一如往年以名家書札打頭,三四十本名家手札冊頁,幾乎沒有流標的,反映了書札類文獻的地位一如既往。該場中的3036號拍品《李叔同等撰書弘上人等書札(七十七張)》,以257.6萬元高居成交的榜首,成為09年秋拍中令人眼前一亮的拍品,更是文化界學術界重要的文獻,這一批書札原為弘-法師的俗家弟子及崇拜者郁智朗所有。郁智朗,福建居士,30年代問與弘-上人保持密切關系。此件均為郁居士與弘-上人及其好友問往來書信等,為郁氏后人保存至今,并著錄于林子春編《弘-法師書信》。
此外,58萬元成交的《林語堂自由日記》一冊,以及以33萬成交的《曾國藩等書札冊》,皆屬學術界難得的新發現。
北京保利的4189號拍品《民國名宿賢達傳略手稿》1箱數百封,是值得一提的拍品,是為民國政府編寫《當代賢達傳略》所征集之稿本,內多名士、社會賢達、驍將政客、民族將領之生平傳略、墨跡遺存。可貴的是,幾由本人親筆撰寫,多附近照影像。資料豐富,浩然壯觀,洋洋數百封,文史價值極高。為研究民國人物生平事跡之必備資料。含傅作義、孔祥熙、谷正綱、周啟賢、蕭一山、沙克都爾扎布、謝冠生、鄧錫侯、梁冠英等。估價僅6萬而被競爭到42.56萬成交,反映了藏書界對其價值的認可。
西泠拍賣五周年慶之“名家手跡、碑帖法書專場”有蔡元培《中國古代哲學史大綱序》手稿29萬元成交,胡適《嘗試集》第二編第二版稿本212.8萬元成交,陳垣行書《論琳瑯秘室叢書本丁鶴年集二則》手稿紙本三頁3.36萬元成交,等等,皆難得之品。
明清精刻仍是市場中堅
明清精刻是古籍門類的市場中堅,這可稱得上是藏書界的共識,幾乎所有涉足古籍經營的拍賣公司,要想在這一類別做大做強,莫不要倚重明清精刻,如09年的上海博古齋秋拍第場,古籍成交率75%,成交額900余萬元,創出該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來古籍拍賣歷史新高,其中的明清精刻可謂重中之重,當中明版書大多以數十萬元的高價拍出,如明嘉靖癸卯年(1523)應天府刊本《性理大全書七十卷》,61萬元落槌;明趙開美校刻本《太史升庵文集八十一卷》8冊,15萬元落槌;清代精刻成交也不俗,就連清末光緒十四年(1888)榆園刻的《松壺畫贅二卷》也拍出6000元冊,除了因為內容是工詩善畫的錢杜(1764-1845)題畫之詩、品畫之論,還因此書的刊刻者許增作為文人學者,刻書素以精審著稱,故為藝林所重。
明清精刻之中,套色印本是歷來的重要類,試以清末所刻的《桐蔭論畫》為例,說一說今年秋拍中的套色印本的升溫。《桐蔭論畫》書分三集,每集各得畫家一百二十位,加以品評,每人名下標以逸、神、妙、能諸品,后附小傳。是晚清有影響的部畫論。《初編》刊刻于同治三年,《二編》、《三編》則雕版于光緒八年。方體字刊刻精整,行款疏朗,套印精美。2008年,該書的拍賣價在4000左右,2009年春拍躍升到五、六千,09年的秋拍,隨著大市的火爆,2009年11月21日的北京歌德拍賣八冊金鑲玉裝的《桐蔭論畫》成交1.8萬元,到了第2天的中國書店秋拍,又見此書有1函4冊成交價2.464萬元。節節上升,除了是套色印刷可寶重,還與其書畫類內容有關。
明清精刻成為各路拍賣公司爭奪的貨源,書品佳的寫刻本同樣是成交的重要保證,如所見北京泰和嘉成的一套《寶華庵重刻東坡七集》6函48冊,清末端方寶華庵翻刻明成化刊本。全書字體端莊秀麗,字大行疏,紙白墨濃,由當時著名刻工陶子麟操刀,為清末精刻本之代表作,品相亦佳,成交近15萬元。
佛學典籍贏得滿堂紅
佛學典籍為傳統型藏書者所喜愛,如著名藏書家周叔弢先生喜藏敦煌寫經,并以華嚴經句“以佛莊嚴,而自莊嚴”而為書齋起名“自莊嚴堪”。而時下的藏書家追捧佛學典籍,或因愛重其年代之久遠、版本之難得且寓意吉祥,或因藏家本身有信仰(尤以港臺藏家為多),或作增值投資,故佛書的拍賣近年也直升溫,今年秋拍更有佛教文獻專場出現,贏得滿堂紅。
北京德寶2009年秋季拍賣會佛教文獻專場,成交過百萬的有兩件,過10萬的拍品有9件,全場58件拍品只有4件流標。場中最令人注目的是五代行瑫撰述的《中阿含經音釋》,為北宋寫金粟山廣惠禪院大藏經本,即《金粟山大藏經》零種。眾所周知,《金粟山大藏經》在大藏經中名氣很大,與著名的北宋開寶藏可稱寫本、刻本大藏經之雙璧。其寫經書法及所用金粟山紙亦引人注目。金粟山大藏傳本罕見,目前僅有殘冊零卷傳世,據查,我國唯貴州省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南京圖書館藏有殘卷,拍賣的此本彌足珍貴,又曾為著名大收藏家顧文彬珍藏。有舊簽識日“過云樓鑒藏第零零零貳號”。以50萬元起拍,207萬成交。
此場還有宋版大藏經多件,成交約在數十萬的價位,元明版亦不少,是為秋拍京中可一飽眼福的宋元版專場。且莫說年代久遠的佛學書籍,近現代刊刻的也逐漸被認識并看重,如上海博古齋套光緒再版的《二林居集》,6冊成交4000元。觀其版式風格,當是金陵刻經處的刻本,年代很近,但因此書作者彭二林在佛學上的造詣極深以及其家兩代狀元、數世名宦的顯赫背景,乃為拍場有慧眼者所得。版畫書大有上升空間
關于版畫書受歡迎,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民國刊刻的《純德匯編》一書,為四明叢書中的種,刻印俱佳,且有精美的版畫數頁,但在今年6月和7月曾在某拍賣行兩次上拍,價低到2000元起拍,竟無人問津,后來在9月份,轉而到了中國書店上拍,乃成交3000多元,為何有此差別?筆者翻看三次上拍之圖錄,發覺前兩次,拍賣圖錄上并沒刊登此書的版畫頁面,只是用了卷一第一頁的文字頁作為圖片,因而買家實不知此書有版畫,到了第三次,改用了版畫頁面登上圖錄,便得成交。
版畫堪稱古代版刻藝術的重要代表,她的價值經魯迅、鄭振鐸諸先生的研究和提倡,早已為世所重,在歷年的古籍市場上擁有堅實的擁躉。明代版畫發展到了一個輝煌的高峰,拍賣場近年亦多有插圖版畫豐富的明代戲曲雜劇高價成交,今年秋拍也不例外。嘉德的3150號拍品《馬致遠撰臧晉敘校雕蟲館元曲選(十函百冊)》,為明萬歷間刻本,內有插圖版畫二百幅,雕版線條流暢精美,為中國古代版畫的精品之作。此本歷四百余年保存完整,實為罕見。終以174萬元成交。3148號拍品《李卓吾評忠義水滸傳百回(十九冊)》為明代金谷園刻本。雖然只存序、目錄、第一回、第六至百回,算是殘本,但存繡像插圖九十四幅,首幅圖下有“新安黃誠之刊”。黃誠之乃新安黃氏家族成員,萬歷至天啟年間著名版畫刻工。此本全國善本書總目未見全本,此雖非全件,僅缺一冊四回,尚屬最完整者。成交6.7萬,仍有上升空間。
北京歌德的秋拍版畫書亦有出彩之品,2253號《養正圖解》白紙線裝六冊,是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武英殿刻本,宮廷刊印已屬難得,且有精美版畫60幅,圖原由明代著名畫家丁云鵬繪制,光緒二十一年武英殿頒旨據宮中舊藏寫本覆雕,其繪刻、寫印、紙墨俱佳,為清季殿版之白眉。成交33.6萬元。
中國書店亦集中上拍了版畫古籍多種,以及一些畫譜箋譜,不乏名品,如《於越先賢像傳贊二卷文二卷》1函4冊,清咸豐七年(1857)蕭山王氏養和堂刊本。是書為任熊人物版畫四種之一,是清后期著名的版畫精品,歷來為藏家所喜愛。成交5萬元。
373號拍品《紉齋畫賸》值得一提,《紉齋畫賸》,是我國清末“海上畫派”中堅人物陳允升所輯的畫譜,曾多次被翻刻,成為繼《芥子園畫譜》之后又一部產生重大影響的學習繪畫的范本。拍賣的這
部,是日本明治十一年(1878)刊本,據清光緒二年(1876)陳氏得古觀室原本摹刻而成,內收陳氏精繪山水小品160幅。版圖細致,線條流暢,不差原版分毫。4冊,以1.344萬元成交。日本人在近現代刊刻了不少畫譜及記述文人雅集的茗宴圖籍,刊刻甚精,而目前價位普遍不高,或成為下一個值得發掘的版畫書黑馬,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