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中國上海文化藝術界的前輩,各位同事,在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進入倒計時的今天,我很榮幸與諸位就我正在從事的這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發表個人的觀感。我想著重談六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世界博覽會158年的歷史留給我們怎樣的思考?大家都熟悉,世博會首開記錄是在158年前的英國,從那時開始到今天,全世界大概有28個國家舉辦過數十屆的世博會。158年以來,世界博覽會留給我們的思考,我認為有三:
思考之一:世界博覽會將極大地促進一個國家的工業化發展和現代化的道路。世博會是工業化的產物,是為現代化而鋪設的溫床。我特別要舉兩個國家的縮影來說明世博會的重要意義:比如今天世界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是美國,美國從1876年辦首屆世博會到最后一屆美國人辦的1984年的世博會,14屆世博會從西部到中部然后到東部,這14屆世博會就是美國整個國家現代化的全部歷史,美國就是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宣告它進入了后工業化的時代。中國的鄰國日本,從1970年辦首屆世博會開始,到最近一屆由日本人辦的世博會即2005年的愛知世博會,這35年日本實現了什么?日本從一個二戰最慘烈的戰敗國崛起成為世界綜合國力二強。
思考之二:世界博覽會鼓勵創新并展示創新的最新成果。世界博覽會挑戰的是我們的智能極限。世界的偉大創新,各位熟悉的漢堡包、冰淇淋、電燈、電化、留聲機、飛機、衛星等都是在世博會上首次問世的。從1851年首屆世博會中國參與到1920年,70年間,我做過一個粗略的統計,中國在世博會上得過金獎的產品超過3萬件,很可惜,絕大多數都已經灰飛煙滅,有些也已經徹底變形。1933年開始世博會再也不是商品展了,世博會開始誕生主題了,就在同一個主題下,讓全世界各占其場,所以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定了一個非常豪邁的主題:進步的世紀,為了激勵人類從經濟衰退中走出,邁向長期的復蘇。1962年在美國西北部最重要的城市西雅圖舉辦了世博會,那一屆的世博會氣勢豪邁,建筑高聳入云,各位去看一下西雅圖最高的建筑,取名“太空針”,直插云霄,鼓勵人類不斷向未知的外層空間邁進,所以世界博覽會留給我們的第二個使命就是創新,唯新為先,唯新為大。
思考之三:世界博覽會應當極大地提高東道國和承辦城市的國際形象。人人都在講形象,上海現在居然在大大討論關于“穿睡衣能不能上街”這個問題,我認為這是本末倒置。香港鳳凰衛視采訪我,我講了兩句話:第一,沒有一個國家立法明令禁止某種服裝上街,所以我們不會采取限制措施;第二,人穿什么衣服上街是自身尊嚴和社會認知的結合,讓人們做理性的選擇。這種事情不必討論的,太淺顯了,而我們卻置深邃的文化問題而不問。談形象,三個度來衡量,一:知曉度;二:喜愛度;三:參與度。今天已經過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因此人們需要在形象的傳播和推廣上不遺余力。很多人不理解,以為有5500年偉大文明史的中華民族今天在世界上何人不知,何人不曉。讓我講一句很客觀的話,我從事世博工作到今天近8年了,8年來我個人的深刻感受就是世界對中國的印象是模糊的,相當程度上是矛盾的,絕不能用幾個燈籠、幾幅書畫來詮釋。各位殊不知在很多外國人的家里,中國的很多書畫作品被倒掛。所以何為形象?我以為現在我們要著力做的就是把一個有根基的、有傳承的、有骨氣的民族形象在世博會上好好地推演一番,但是推演過程又必須虛懷若谷。我個人十分感懷去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開幕式的全球轉播權被美國的一家電視公司即NBC買下了,就是這么一場開幕式讓NBC最近得到了格萊美四個大獎,格萊美授予NBC什么?授予它轉播創下了歷史之最,就是所有在美國轉播的世界重大事件,除了美國自己的幾個事件之外,北京這一場奧運會的開幕式受眾是最大的,說明這場開幕式從任何角度來評價都用了中國元素、世界語言,這就是形象。
有了知曉度,就必須讓人喜愛才對,很多人誤以為知曉了就會喜愛,并非如此。僅舉一例,三聚氰胺的始作俑者昨天被正法了。三聚氰胺創下了什么記錄?它成了世界2008年十大事件排名第六,而我們的汶川地震只能排名第十,還和緬甸海嘯并列,你可知這個三鹿奶粉對國家形象破壞之烈,絕不是你知曉就會喜愛了。所以形象是先知曉,希望別人跟著喜愛起來,最后是參與。對于上海世博會,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應該的。一句話,世界博覽會承載我們國家使命、國家責任和國家意義。
第二個方面,本屆世博會生逢其時,它將經歷人類歷史三個偉大的轉折,這三個偉大的轉折都與民族、國家息息相關。世界博覽會,每一次舉辦都必須有時代背景。本屆世博會十分湊巧,有三個事件將成為我們的時代背景:一是經濟,二是城市,三是科技。
首先看經濟。2008年9月15日,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閉標志著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開始,我們深陷其中已經14個月了。這一場危機爆發之前,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事先準確預測,也沒有一個國家事后可以幸免。但是在全人類共同的努力下,危機終將過去。二十國峰會已經開了三回,第三次峰會明確預告世界經濟危機已趨見底,并開始慢慢復蘇。我們今天不談經濟問題,我只是告訴諸位,世界經濟的復蘇會以上海世博會的開始為標志,明年上海世博會將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信心旗幟。
二是全球城市化極速發展。2005年7月23日,聯合國宣告人類社會進入了都市時代,標志就是整個世界67億人一半住在城里,這個趨勢還將繼續發展。上海世博會閉幕后的20年,2030年將高達60%,上海世博會閉幕后的40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整個世界70%的人將住在城里。所以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作為世博會主題,絕不是無病呻吟,這一主題選擇是為了回應當今世界一大挑戰——城市化。2010年世博會舉辦的時候,世界人口之最的國家將邁入都市時代,即中國人口中的一半將住在城市。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最大的變化是什么?農村和城市人口的比重變化了,從8:2到7:3,從6:4到今天的45.7%城市化率,2010年將跨越50%,這是第二個轉折,即城市時代的來臨。
三是人類面臨一場偉大的科技革命,文化現象一定與科技、與經濟、與社會現象息息相關。在過往的500年發生過兩次科學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學革命是發生在17世紀,第二次革命是在19世紀前葉。現在是電子革命,電子革命讓我們所有的生活模式大大改變了。其實英特網的問世已經40年了,那么現在醞釀什么?現在醞釀一場新的科技革命,它的核心詞語就是綠色,即我們今天所謂的低碳經濟,能源革命。金融危機爆發在現在,全世界重要的國家紛紛制定相應的戰略綱領和國策,由此構成了我們今天整個世界的主旋律:低碳。這一場革命正風起云涌,在哥本哈根舉行的全球氣候峰會上,中國表明了我們作為世界上負責任大國的具體對策。
所以這就是我們本屆世博會舉行非常關鍵的三個偉大的歷史時刻,我們抓住它了,辦博覽會才有了方向。
第三個方面,中國贏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權,早在2002年的12月3日,在激烈的競爭中,世界為什么選擇上海?選擇中國?申博決不是如此的輕易,相反,這一屆世博會的申辦是有史以來最艱辛的申辦,我們有五個對手,俄羅斯、韓國、波蘭、墨西哥、阿根廷。勝利從來不是唾手可得,我以為我們贏在五個方面。
首先是1978年以來中國人民所走的改革開放道路,終于得到了世界的承認。我本人其實長期研究國際關系,中美關系一直是我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這一次奧巴馬總統訪華,有記者采訪我,問我的心情如何?我說了一句話,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到今天正好30年,第一次美國人準備平等和我們對話,所以各位,中國走的這條道路太重要了,這是我們贏得勝利的第一個原因,我們的改革開放完全符合世界和平發展的潮流。
第二個原因,上海代表中國贏得這一屆世博會的舉辦權,我個人認為是因為我們這座城市具備的特質。第一個特質是激情。我走過世界不少城市,沒有一座城市像上海這座城市始終涌動著激情,我個人認為激情沒有褒貶之分,它所表達的就是一種不安分,一種不滿足,不安分、不滿足才有繼續前進的動力。第二我們這座城市表達了一種遠見。我們有文學家、政治家曾經在百年前就預測中國百年以后應當辦一屆世博會,各位這只是預測而已,我必須提到我們真正提出辦世博會的第一人是已故的上海市長汪道涵同志,他在1984年會見日本友人時就談到我們上海要辦一屆世博會。這是一位睿智老人的睿智之言,這叫遠見。至于覺醒更不用說了,今天我們上海建筑工地有6000個,同時開挖的地鐵有160組,人們都在做極大的承受和忍讓,為的是當別人來的時候,上海的面貌可以煥然一新。
第三個原因是我們選擇了世界十分關心的主題。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Bettercity,BetterLife。我們的會徽是在2004年10月30日公布的,這個會徽就是世界的“世”的藝術變體,它里面表達了三個人,有人說是一家三口,理解錯了,這表達的是全人類,即你、我和他。合抱在一起兩只手托著什么?一點綠,一點紅,這兩點分別是指月亮和太陽,隱寓世界責任。這一屆我們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是海寶,這又是一個中文字,人民的“人”字藝術變體,這個作品同樣表達了我們這屆世博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氣謙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第四個原因是我們有兩個目標。此次參展國家和國際組織我們提出200個。最高紀錄創造于2000年,來的國家有155個,來的國際組織有17個。從參觀者來說,最高紀錄是1970年大阪世博會有6422萬人,我們提出7000萬。有人說中國人好大喜功,其實不是的。我們提出200個的原因是什么?因為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發展中國家辦的世博會,過去歷屆世博會發展中國家從來沒有濟濟一堂地參加世博會,對于許多國家而言世博會是可望不可及,有此心無此力。所以我們作為發展中的一員要竭盡全力。第二個數字是7000萬,我們提到5%—10%是海外游客,剩下的是大陸同胞。什么概念?全中國大陸的同胞20個人只能來一個參觀世博會,我們的容量是有限的,因為這是中國博覽會,是世界博覽會。
最后一個原因是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剛才我已經說了,發展中國家參與這樣的盛會有心無力,因此中國政府早早決定設立1億美元專項基金用于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我可以告訴大家,上海世博局成立的第一天,第一筆劃入世博局賬戶的款項就是這1億元,用于對發展中國家參展的支持。目前支持面是120個國家,盡管我們幾十萬援助一個國家,但是足夠體現這一民族的真誠。
第四個方面,世博會籌備至今臨近7年了,上海世博會的籌備工作有哪些重要的進展?首先是講規劃,上海世博會就建在中心城區。上海中心城區一共是600平方公里,世博園區5.28平方公里。整個浦東地區占地面積超過了2/3。這一屆世博會綠地面積是總面積的37%,世博會以后永久保留,世博園區里面有三個公園,里面有一個濕地公園,如果散步可以走4小時。我們的布局是在浦江的東岸有三個區域,分別是A、B、C三個區域,今后所有國家、國際組織所在的區域,浦西的D區是企業館區,這里的一區叫做城市最佳實踐區。目前世博園區全線推動的項目是110個。世博會作為東道國的中國,我們同樣是參展方,目前最重要的建設,除了基礎設施建設之外,我們主要搞的是一軸四館,世博軸總面積28萬平方米,站在這條道上,世博的美景盡收眼底,這條大道在世博會之后將與外灘、陸家嘴齊名,叫做第三個世紀中心。這次的中國館,我們在征集設計標書上寫了一句話,就是這個館的設計師必須具備中國血統。我們不貶低國家大劇院,也不貶低水立方,我們希望這個最輝煌的建設是中國人自己設計、自己建造的。這個建筑高69米,這是本屆世博會最高的建筑。中國館的設計上充滿了中國元素,比如里面的篆館的周邊墻上寫了我們農歷24個節氣,館的柱子是古代建筑斗拱的一種,橫梁和縱梁有56根,寓意56個民族,56根梁在不同的方向都可以看到篆體字,上面寫著東南西北。另外,世博中心將來是重要的會議中心。演繹中心是飛碟狀,這個建筑很宏偉,18000名觀眾可以同時入座,上海世博會的開幕慶典將在這里舉行。
我們作為注冊類世博會在2002年12月贏得勝利,2005年通過注冊報告,2006年3月22日我們向世界發出邀請,邀請到今天3年半的時間,全世界192個國家和50個國際組織確認參賽,這是前無古人的。你看五大洲:亞洲45個國家全部來了,歐洲只剩下一個微型小國沒來,美洲35個國家全部來了,非洲53個國家來了51個,剩下兩個沒來是未建交的。最值得提出的是,今天世界和中國未建交國家有23個,其中21個來世博會了。所以本屆世博會充分展示了人民外交的魅力,也真正踐行了毛澤東同志50年前的判斷:我們的朋友遍天下。這一屆世博會讓我們油然而生民族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時,本屆世博會參展的50個國際組織也是最重要的,從全球性的像聯合國,到區域性的每個洲都來了。全球云集在一起,為了什么?為了對我們支持、理解和參與。今天論壇的主題——文化元素,文化元素不是抽象的,建筑有人稱之為是凝固的音樂,它是一種偉大的藝術,在世博會中的這些建筑,我最感懷的是沒有一個是雷同的,沒有一個是說不出底蘊的。什么是建筑的底蘊?有兩句話非常關鍵,第一它必須深刻反映本國文化的特質;第二它必須盡可能表達對中華文明的尊重。只要把這兩句話記住,我覺得國際交往就行了。
有人問我什么是本屆世博會的遺產呢?我們認為整個世博會的遺產是在四個方面的努力,第一:什么叫做宜居家園。第二:什么叫可持續的城市化。第三:對文化和藝術如何保護和傳承。第四:如何利用高科技保護我們的環境。
第五個方面,本屆世博會,會面臨怎樣的嚴峻挑戰?
挑戰之一,是我們城市化發展所帶來的最大的負面現象——全球氣候的變化。1950年到今天已經60年了,這是人類社會2500年最熱的60年,極端氣候現象此起彼伏,世界各國對氣候變暖也有一系列的努力。我們如何應對世界的努力,我們上海要通過《上海宣言》,這是第一個挑戰。
挑戰之二,是中國城市化發展的途徑。剛才我已經說了,2010年中國城市化率達到50%。其實中國城市的發展,世界最為矚目,因為未來15年,中國還有3億農民要變為城市居民。中國目前特大城市有118座,特大城市概念就是100萬以上,超大城市概念就是1000萬以上,我們城市幾乎飽和了。全國城市大的有655座,全部飽和了,我們目前1/3的國土受酸雨的侵襲,70%城市的水源受到污染,所有的這一切都給我們以嚴峻的提示,就是作為本屆世博會的東道國我們的城市化發展將何去何從。
挑戰之三,是創新。這一屆世博會將是展示創新的平臺,作為東道國的中國,如何展示我們的創新能力、水平和成就。所以這一次無論是太陽能的廣泛利用,還是多種能源混合能源汽車的使用,不管是固體廢棄物的處理,還是黃浦江江水非常有效的使用,我們都會有一系列的高新舉措,為了讓大家看到以發明創造文明于世的中國同樣需要發明創造。
挑戰之四,就是管理。本屆世博會的特征是時間緊張,我們預測觀眾是7000萬,這樣的密集程度,每天40萬人乃至100萬人口集中到世博,無論是交通安全、衛生安全、食品安全,還是信息安全、金融安全、國家安全,我們都將接受全面的考驗。
挑戰之五,是公眾素質應當得到極大的提高。我以為本屆世博會其實最大的展館是整個上海,最好的展品就是朝氣蓬勃的中國人。因為人們看世博只是一個影子,人們看中國才是它的實質所在。這一屆的世博會,中國人能否有素質,以虛懷若谷之心態觀察世界,2010年將受到嚴峻的考驗,所以在座的各位應當在不同的場合和渠道承擔宣傳和推介世博理念的重要職責。
第六個方面,這一屆世博會的成功舉辦,會為這一民族所正在構建的和諧社會發揮怎樣的作用?
第一個意義是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理念——以人為本。即以人的基本尊嚴為本,以人的基本需求為本。我把志愿者的口號全部羅列,這能反映每一個中國人的心情,叫做:世界在你眼前,我們在你身邊,我們當好志愿者。剛才我已經講到100多個館,還有兩個館沒有講到,我在這里補充,一個是殘疾人館,破天荒造了一個殘疾人館。中國殘疾人有多少呢?有8400萬人。第二個館是公眾參與館,激發民眾創造熱情,真正直接投入、參與世博會。
第二個意義是科技創新。這一屆世博會帶領一大批高新科技崛起,推進我們的產業結構調整。我們的文學藝術界直接投入其中幾大產業,比如現代會展業,現代創意業,這是大家的本分。這一屆的世博會,我僅僅舉一例來說明,2001年、2002年我們在巴黎申博的時候,連一般的PPT都不會弄,2002年申博的最后一部電影,6分半鐘,張藝謀大導演導的,耗資巨大。但是在6年籌備過程中,這些都不在話下了,這個提高值得表揚,文化藝術界應該關注這種提高,關注這種創意,這是我們的本分。
第三個意義是文化多元。中華偉大的文明是世界文明的組成部分,不要相信某種言論,說世界古老文明別人都已經灰飛煙滅,唯有我們源遠流長,這不符合事實。我去過開羅、雅典,去過馬雅文化所在地,去過約旦,偉大文明無不震撼,我們只是文明的一部分。對世博會許多文明和文化現象我們可以不理解、不贊同,但是我們不能剝奪別人表達的權力,世博會是國家型的。
第四個意義是合作共贏。世博會對上海,對長三角,對整個國家經濟發展有多大的促進?我認為我們少談這些,因為我們得到的太多太多了。我們要談的是別人得到了什么。我們期望別的國家都有所得,我們更期望國際展覽事業得到更大的推進。
最后一句話,我們真切地希望本屆世博會的精神是可以傳承的。什么精神?就是偉大中華民族自愿、主動、積極地融入世界,在融入過程中強盛并發展我們自己。再次感謝大家!
(本文節選自上海市文聯主辦的“海上文化論壇”第二講:《世博中的上海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