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出席了一個年度工作總結會議。會議期間主辦方安排了半天的參觀。在一家由當地政府引進的玻璃器具生產廠,熱火朝天的氛圍,秩序井然的場面,讓參觀的我們首肯了該廠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員工們的整體素質。
更能吸引參觀者眼球的,是每個操作臺上都統一噴涂這樣的提醒語:“我的工資是客戶給的”。一看,就能感受到廠家與用戶之間那種“同生死、共存亡”的利益關系,就能掂量到員工們肩頭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俯身問一名青年女工:知道這句話的份量嗎?她十分堅定地答:“知道——質量就是飯碗!”
連日來,我在贊嘆那位企業家智慧的同時,更加佩服那位青年女工。因為,她把上司的意圖刻在了腦子里,記在了心坎上。不錯,企業產品特別是企業品牌很重要。但是,企業理念、企業精神更重要。因此,許多精明的企業家在創造企業品牌的同時,也都會創新、培育其企業文化,創造、提煉其企業精神,以此凝心聚力,發展壯大。同時,一個智慧的、成功的企業家不僅會激發員工們的一腔“企業情”,而且會抓住員工們的一顆“客戶心”。因為他們深知,只有二者疊加,形成合力,才是企業的生命,員工的飯碗。
廠家這條“提醒語”,至少還提醒人們兩點:
其一,一條甚至一串精彩響亮的警句、格言的提出并不難,難的是要把寫在紙上、掛在墻上的東西,變成廣大員工們“廠興我興、廠榮我榮”的實際行動。口號是動力,不是包裝。
其二,這類“提醒語”應該出現在更多的場合,針對更多的人群。諸如“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我的知識是老師教的”、“我的權力是人民給的”。而且,無論是提醒者還是被提醒者,應該都要像那位青年女工——將崗位、權力、責任乃至道義、良心統統地與飯碗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責任編輯:劉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