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15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抗大三大隊畢業典禮上,對即將走向社會的學員講過這樣一段話:社會也是學校,一切要在工作中學習。學習的書有兩種,有字的講義是書,社會上的一切也是書——“無字天書”。毛澤東同志博覽群書,廣泛涉獵中國歷代書籍,并對革命戰爭的趨勢和走向作出了正確的判斷,他的知識不可謂不淵博,見解不可謂不深刻。然而,毛澤東也提出,“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可見使用對于學習,及其代表的社會實踐的重要性。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作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戰略部署,要求全黨同志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養,改進工作方法,以適應新時期黨和國家建設工作的需要。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發表講話時也要求,領導干部要讀書,還要會讀書;多讀書,還要會用書,不能讀死書。共產黨員就要始終堅持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堅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因此,要建設好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就既要讀好有字的書,更要讀好“無字書”。
讀好無字書就是提倡向群眾學習。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工作作風,也是黨在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時應保持和提倡的學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毛主席在1943年發表的《向群眾學習,與群眾結合》一文中指出,“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中國人民中間,實在有成千成萬的‘諸葛亮’,每個鄉村,每個市鎮,都有那里的‘諸葛亮’。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間去,向群眾學習。”黨在革命初期就堅持走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向人民群眾學習,才能獲得人民群眾源源不斷的智慧和力量的支持,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要很好地實踐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也必須善于向人民群眾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把群眾的意見和經驗集中起來,實行正確的領導。向社會學習.向群眾學習,就是要求黨員干部帶著感情、帶著責任深入群眾當中,汲取營養,真心實意地當好群眾的小學生,積極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努力把群眾的聰明才智凝聚起來,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合力。
讀好無字書就是提倡知行一致。實踐出真知,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首先要學習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做到真學、真懂、真信,但最終都是要落實到真用上。深刻理解和把握理論精髓,也必須投身到工作實踐中去,把求知與實踐、學習與運用有機結合起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說明實踐是一塊檢驗理論科學與否的試金石,任何理論都是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的,任何工作都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發展的。而工作實踐的具體對象、內容和意義,在不同的階段總是有其中心的議題或主題,隨著實踐發展而常變常新。只有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向實踐學習,才能不斷開闊眼界、開闊思路、開闊胸襟,增長才干,才能克服主觀主義和本本主義,也才能掌握社會發展實際,了解民生民情,化解社會難題,做到統籌兼顧,持續發展。
讀好無字書就是提倡向各種教訓學習。工作上,黨員干部不僅要學習成功的經驗,而且要汲取失敗的教訓;不僅要學會善于向別人學習,也要學會向自己學習;不僅要學會向歷史學習,也要學會向時代學習;不僅要善于向已有的成熟經驗學習,也要邊實踐邊學習。生活中,共產黨員不僅要學知識、學工作,更要學修養、學做人。黨在革命早期就提出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要求共產黨員虛心接受批評,勇于解剖自己。“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作為為人民服務者、和諧社會的領導者和建設者,共產黨員和黨的領導干部更要正確面對批評,勇于承認錯誤;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加強黨性修養。
有字的書難讀,讀好無字書更要下苦功。讀好社會這本“無字天書”,需要各級黨員干部有實事求是的作風,好學善學的學風,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全面武裝自己,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科學指導自己,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到領導干部帶頭學,共產黨員互助學,帶領群眾一起學,堅持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扎實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從而扎實推進黨風建設,適應時代的發展。
責任編輯:夏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