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影2012的人也許會感到絕望,人類的命運一切早已註定,到了時候地球就會重新整頓。
現實中,人類控制范圍內有兩項足以導致世界末日的議題:一是核能,另一是氣候變化,兩者一快一慢的正威脅人類生存。
過去一個世紀是科技發展最快速的時期,產出的污染亦是最多的,氣候變化使北極熊已無立足之地,人們擔心的是什麼時候會輪到人類。2009年12月的全球氣候峰會在丹麥的哥本哈根舉行,旨予各國一個平臺,商討未來國際的排放標準,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哥本哈根大會上嚴肅地提醒各國:「在人類的歷史上沒有任何危機象氣候變化這樣如此清晰地展示國家之間的相互依存。」無奈,哥本哈根會議最后以無「共識」收場。
以我為主 共識欠奉
各國國情不一,要達成共同目標談何容易,更難做到的是「相互依存」,限制污染無異於限制國家發展,國際間誰也不想當英雄、負上保護地球的責任,都希望自己可以繼續污染/發展,別人多做保護,在這個心態下,哥本哈根不可能有任何具約束力的協議達成。
即使沒有約束力的協議成立,各國已有一定的警惕,以中國為例,國家發改委剛公佈新一批48個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預計年減排量達1217萬噸二氧化碳。
過去一年,大陸的環保政策收得愈來愈緊,尤其對工廠的排污規定。廣州曾是外商設廠的天堂,最近市政府的口號是「增產不增污」,即使工廠的產能倍數增加,政府也不會再發新的排污牌予公司,偷排是很多工廠一直在做的事情,但要長遠發展,就需立即收手。
環保是企業未來
環保勢必增加企業負擔,對一般中小企業、製程污染嚴重的企業來說,能省則省,很少有企業愿意額外掏錢。但就企業發展而言,哥本哈根會議是個信號,社會正急速轉型,工業正汰弱留強,與社會期待背離的企業終將被社會淘汰。
儘早看到環保概念這個商機便能搭上哥本哈根會議順風車的公司,會越來越主動,特別是在中央政策向環保產業傾斜背景下,環保型企業是長做長有,像一眾清潔能源公司,多晶硅、風能發電,在香港上市炒得熱哄哄。2009年12月10日上市的風電龍頭龍源電力,首日掛牌,終場逆勢上漲9.4%。
大陸目前的能源結構裡面,水電、風電、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加起來只占7%。發電站中火電占74.4%,水電占20.4%,核電和風電只占1.2%和 0.8%。德國的可再生能源已達到14%,每年風力發電可以滿足全國5%的用電需求,法國電力供應的80%來自核能,預計到2010年其他可再生能源生產的電力達到21%。參考外國情況,國內再生能源發展空間仍然很大。
木薯燃料乙醇是一種新興的再生能源,摻入15%的乙醇燃料和85%的石油,便能減少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至零水平。最近以泰國作基地的木薯資源公佈業績,公司主席笑容可掬,欣然宣佈半年賺3400萬港幣,多了10倍,公司購入的木薯主要出產中國大陸,受到對乙醇燃料需求激增,公司營業額大幅上升,可見公司早年投資何其正確。
每年為國內富豪排榜的胡潤百富,即將推出低碳富豪榜,列舉以環保工業致富的內地商家。哥本哈根會議的最大啟示,既要發展經濟更要發展環保。愈要賺錢,越要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只有把綠變金,才能保證企業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