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盛大慶典活動中,中國軍人以昂揚振奮的嶄新風貌、威武雄壯的嚴整陣容、一往無前的磅礴氣勢和無堅不摧的過硬素質,展示了人民軍隊英勇善戰的精神風貌和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的良好形象。
盛典過后,回味無窮。中國軍人的“中國步伐”所彰顯出的嚴密組織,整齊隊列,一致步伐,標準動作,也讓人聯想到企業合規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關鍵詞:標準、規范、規則、規矩等等,深受啟迪。
一切行動聽指揮
合規文化需要令行禁止
閱兵盛典中,升旗、檢閱、分列式、游行等,一氣呵成,“地上走的”(徒步方隊)、“天上飛的”(空中梯隊)和“路上跑的”(裝備方隊)米秒不差。在閱兵聯合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參閱人員超過8 000人,56個方隊,裝備5 00余臺,井井有條,整齊有序地從天安門城樓前列隊走過。中國軍人,中國軍姿,是十月最美的風景,他們的舉手投足,他們齊嶄的腳步聲,是世界最雄壯的交響樂。
“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在合規文化建設中,應保持政令暢通,令行禁止,步調一致。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防止不作為,遲作為,亂作為,假作為;防止越位、缺位、錯位;防止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
不依規矩不成方圓
合規文化需要軍人的規矩
這次閱兵盛典活動按照嚴格的程序和秩序進行。閱兵方陣無論由多少人組成,無論從排首還是排尾看,條條都是直線,行行都是板塊,整個方陣就如一個方塊在整體移動,各行各列規規矩矩,各個動作規規矩矩,各個方陣規規矩矩。為了規矩,在閱兵訓練時,很多方隊排面都拉起五條白線(有的拉起六條線),在幾百人的方隊里猶如跳動的“五線譜”,即頭線、胸線、槍線、手線和腳線,每個排面五線整齊。方隊達到橫線、縱線、斜線“三線”整齊,整個方隊整齊劃一。
荀子日:“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合規文化也需講規矩,規則,標準、控制線,保障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閱兵”中,方正在胸,方寸不亂,合規經營。如為了防范風險,須建立四道防線,即一是業務操作層的崗位制約防線;二是業務部門自律監管防線;三是以合規、風險、審計管理為主體的防線;四是紀檢監察保衛以內控安全檢查為載體的防線,對每個人,各機構、部門、崗位及各業務實施全面監督。按照“一項業務一本手冊,一個流程一項制度,一個崗位一套規定”的要求,建章立制,創作不同的“五線譜”,奏響合規文化的美妙樂章。
“萬里長征”跨百步
合規文化需要持之以恒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次國慶60周年閱兵盛典是60年磨一劍,集中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迎接祖國和人民檢閱,受閱官兵精心準備:96米、128步,這是天安門東西兩個華表之間的距離,也是徒步方隊在天安門前以正步走過的距離,為了這96米、128步,官兵們在訓練場上走了上萬公里,可謂“萬里長征”。“首長好”“為人民服務”,兩句話、八個字,從吐詞到發音,受閱人員練習了數千遍。
一個動作,一種行為,多次重復,形成意識,變成習慣。合規文化建設需要持之以恒,千萬次的反復磨練,培訓。合規文化是一種風氣、一種習慣。一次合規,不是合規文化;一日合規,不是合規文化;一人合規不是合規文化,一個業務合規不是合規文化;真正的合規文化必須是全員化、常態化,讓合規意識貫穿于每位員工的思想之中,形成牢固的經營理念、堅定的精神信仰、無形的鞭策力量,使整個團隊形成強烈的合規操作和合規經營理念,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精益求精出精兵
合規文化需要不斷糾正偏差
受閱部隊徒步方隊每名隊員的步幅和步速必須一致,每分鐘走116步、每一步75公分、距地面25厘米。為了能夠準確檢驗方隊行進的步幅、步速,各個方隊在地上均勻鋪上細沙,用秒表記錄方隊行進速度,用尺測量間距,拉線訓練排面是否整齊。還創造出軍姿不正“照鏡子”、擺臂踢腿不定位“拉繩子”、踢腿速度慢“綁袋子\"、練習腳踝功“踢石子”、糾正八字腳“踩沙子”……不斷糾正偏差,不斷追求完美,使“中國步伐”整齊劃一、力美統一、剛勁有力。
合規文化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一錘定音,應以“杏、防、堵、懲、教”相結合,不斷發現錯誤,糾正偏差,減少誤差,不斷克服“好像、幾乎、將近、大約、大致、大概、可能”,等“淺嘗輒止”的心態,不斷克服無規、錯規、漏規和違規的現象,確保企業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合規操作,正步經營,
閱兵盛典止戈為武
合規文化需要防患未然
閱兵是一個古老的儀式,有“示武”之意,展示國威軍威。漢字“武”最初是一個象形字,止戈為“武”,止是停止,戈是干戈、是暴力。武不是恃強,而是扶弱;不是征服,而是維和。在積貧積弱的時代,義和團、霍元甲的“武”,止的是外族欺凌之戈;在民族解放時代,八路軍、新四軍抗日之“武”、志愿軍援朝之“武”,止的是外敵侵略之戈;而到了中華民族復興時代,我們三軍的“武”,赴亞丁灣護航艦隊、赴世界各地維和部隊的“武”,則升華到了“止世界之戈”。國慶大閱兵是展示國威軍威的窗口,對分裂、敵對勢力,是止戈為武的“亮劍”,“不戰而屈人之兵”。但對全體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場心靈盛宴,對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來說,則展示了我軍威武之師,更是和平之師。
合規文化的“規”是法律、規則、準則,是一把“雙刃劍”,對合規者,具有保護功能;對違規者,是利劍。開展普法教育、合規教育,實際上是警示人們合規經營,不要觸犯法律規矩的高壓線,確保一人、一家、一方平安。因此,合規文化也需要止戈為武的精神,通過亮劍,遏制違法違規違章違德,防患于未然;震懾違法犯罪分子,防范案件發生,保障企業的安全。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合規文化需要科學的方法
據第二炮兵徒步方隊總教練梁軍介紹,為了走好中國步伐,官兵們采用許多科學有效的訓練辦法。如,“知覺訓練法”,官兵們閉著眼睛跟著感覺走,尋找空間感、距離感。還有“變換訓練法”、“心理暗示法”、“激勵訓練法”和“目標牽引法”等。此外,他們還研制了許多先進實用的訓練器材,如專門為解決正步踢腿高度而設計的“限制訓練器”,還有“分貝儀”、“計步器”、“節拍器”、“閱兵綜合訓練器”、“正步踢腿質量訓練器”、“減震速干鞋墊”等。這些措施使閱兵訓練更加規范、更加科學,保證了受閱官兵在全世界面前走出整齊劃一如刀削斧劈的威武效果。
合規文化建設也需要方法科學,措施得當,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如把復雜的合規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流程化,流程問題表格化,表格問題標準化,這樣合規文化建設才能有規可行,有規易行,有的放矢。再如將合規管理的流程、制度信息化,使計算機系統可以自動拒絕違反程序的業務操作,使違規行為在計算機和網絡系統無法通過。
諸軍種合作氣勢恢弘
合規文化需要聯合行動
聯合指揮成為現代軍事行動控制的主要方式。這次閱兵,以北京軍區為主,由參閱的濟南、南京、廣州三大軍區,海軍、空軍、二炮和武警以及北京市政府,首次組成聯合指揮部,共同擔當指揮任務,借助一體化指揮平臺,滲透到諸軍種每個受閱方隊、單個排面、單臺裝備,實現了“聯合計劃制定”、“聯合計劃協調”,實施聯合控制行動——聯合編成、聯合辦公、聯合指揮、聯合行動。在閱兵中徒步方隊與裝備方隊、地面方隊與空中梯隊精確銜接,指揮、通信、氣象、機動、警衛、搶修、救護等有效協作,受閱部隊與地方黨委、政府和許多部門廣泛配合。受閱官兵以堅定豪邁的步伐、排山倒海的氣勢、巨龍臨空的雄姿,展示了我軍按現代戰爭要求,邁上了“精兵、合成、高效”的現代化建設之路。
合規文化內容豐富多彩,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靠一個部門、一個單位、一個業務條線孤軍奮戰,單打獨奏,而是要調動各方合規經營、共防風險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諸軍兵種聯合行動,事前事中事后相互監督,共保平安;前中后臺相互支持,共促發展;總分支機構上下同欲,同心同德,形成合規文化的合力。
正步走出軍魂雄風
合規文化需要腳踏實地
軍隊的作戰能力不僅僅是裝備,主要還是人。在古代,一支軍隊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還是一觸即潰的烏合之眾,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軍陣”水平上。中國古代的八卦陣、鴛鴦陣、三才陣等等都是典型的古代陣法;西方有著名的“羅馬三列陣”。閱兵方陣考驗一支軍隊的素質,體現著現代軍隊的組織性、紀律性和戰斗作風。受閱官兵通過腳踏實地、頂天立地,經受住了考驗,展示了中國軍隊的軟實力,實現了四個一流:一流的組織領導、一流的武器裝備、一流的訓練成果和一流的精神面貌。
合規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合規文化不能僅僅體現在制度、文件的字里行間,而是要腳踏實地,真刀真槍,一步一個腳印落實在具體行動中,說實話,鼓實勁、辦實事、求實效。不搞弄虛作假,不搞走馬觀花,不搞花拳繡腿,不搞紙上談兵。
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合規文化需要責任意識
在這次閱兵盛典中,率先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是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向世界展示了人民軍隊的風采和共和國的榮耀。在三軍儀仗方隊有句口頭禪“場上十分鐘,場下三年功”,他們在國慶閱兵中正步走過天安門,也就一分多鐘!“訓練場只有一百多米,但作為儀仗官兵卻永遠也走不到頭”,這是三軍儀仗官兵的肺腑之言。直線加方塊,整天拔正步一一方隊訓練簡單而枯燥,然而數字,見精神,在中國儀仗官兵的心目中永遠矗立著: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責任感、使命感。正是這種責任感,使命感,國威軍威,民族尊嚴,就載負在一個個兀立挺直的脊梁上。
“責任心不是萬能的,但沒有責任心是萬萬不能的”,這已被千千萬萬企業興亡成敗的歷史所證明。一個合規的企業,必定是高度負責——對黨和人民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自己負責。只有具有高度的政治責任心和強烈的事業責任感,才能責任高于一切,使命高于一切,榮譽高于一切,不斷激發斗志;才能將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忠于職守,嚴守規矩,誠實守信,一諾千金,自覺抵制違規,科學有序發展。
縱橫正有凌云筆
合規文化需要與時俱進
這次閱兵從視覺效果上,在方隊隊形設計、官兵著裝佩飾、武器裝備色彩等方面進行了創新,但從深層次欣賞,精彩紛呈,亮點頻現,堪稱大手筆。涌現9個“第一”。如:第一次組織“老兵方隊”,第一次三軍女兵混編受閱;第一次出現二炮徒步方隊;武警第一次帶裝受閱;坦克方隊的第一次“變形”;第一次實現現場聯合指揮,等等。
四大亮點:一是56個方(梯)隊寓意著我國56個民族團結和諧、萬眾一心;二是參閱部隊均來自英雄部隊和英模集體;三是參閱裝備100%國產;四是受閱部隊的主體是“80后”、“90后”新一代官兵。新元素的加入,新特點的涌現,使這次閱兵盛典具有中國特色,富有中國氣派,展現時代風采。
在新的情況、新的環境下,企業合規文化,也應有新觀念、新思路,不斷出新意、出新招,才能與時俱進,生動活潑,生機盎然;才能像閱兵盛典那樣,魅力無限,回味無窮。否則,老生常談,空洞無物,就會蒼白無力,缺乏生命力。
軍隊有軍隊的特點、特色,企業不能邯鄲學步,但中國軍人走出中國步伐所彰顯的“精氣神”,將作為合規文化的靈魂,引領著我國企業牢固樹立合規意識、責任意識、大局意識,腳踏實地,與時俱進,令行禁止,正步經營。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