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航工業昌河飛機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為昌飛)由一個三線企業起步,經過40年的發展,如飛蝶破繭,實現了由弱到強、由小到大、由封閉到開放、由單一到多元的成功跨越。一路走來,昌飛公司始終以“發展企業、富裕職工、回報社會”為行為準則,在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的同時,高度關注生產過程中人的價值和對環境、對社會的貢獻,用創新和奉獻在履行社會責任中擔當使命。公司相繼榮獲“全國和諧勞動關系先進企業”、“全國綠化工作先進單位”、 “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企業文化先進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戰略轉型科學發展
推進民族直升機工業產業化發展
進入21世紀以來,昌飛的發展進入“快車道”,企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通過對航空產業全球化競爭的準確判斷,緊緊抓住我國直升機工業產業化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對未來的發展有了一個科學的決策,即: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在技術改造的同時實現改造技術,推動直升機產業的轉型升級;依靠科技進步和職工綜合素質的提高,大力提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昌飛科技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掌握先進的航空制造技術,加大對外合作力度,應用先進的管理工具,不斷增強發展后勁,實現企業又好又快發展;注重資源的有效配置,注重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企業與社會的和諧進步。
面對迅猛發展的直升機市場需求,昌飛公司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以現代企業理念推動機制體制創新,以全行業、全社會、全球化的眼光和視野,探索通過產權多元化實現大產業發展的道路,融入世界航空產業鏈;形成和完善直升機戰略發展規劃,統籌軍民兩個市場,以軍機技術牽引,促進民機發展,形成軍機、民機發展“H”型構架,推動直升機產業化發展,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圈。
針對目前國家對直升機產業的支持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對直升機的大量需求,昌飛公司千方百計培育市場和開拓市場,為武警森林、消防滅火、駐港部隊、公安執法、地質勘探、巡線航護等準軍事和民用領域提供適宜的直升機產品,著力推進民用直升機的研發,力爭“十二五”初民用直升機市場銷售份額占公司生產總值的40%以上,在企業市場開拓、創造利潤的同時服務于社會發展,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節能減排勇于創新
大力創建節約型企業
2007年以來,昌飛公司開展“推進精益管理、精益生產,創建節約型企業”活動,廣泛開展提合理化建議和學習改善活動。其工作內容就是在企業管理和生產中不斷地減少各種浪費,以最優品質、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對市場需求作出最迅速的響應。各單位跟上公司發展的腳步,積極開展創建節約型企業活動,并體驗到精益管理帶來的成效。如:鉗焊車間工藝人員大膽創新,積極改進當前工藝水平的弊端,在車間形成了“技術人員提方案,節約項目大家做”的良好局面;動力車間職工從提高系統功率因數、調整配電變壓器的運行方式等多方面入手,在節能降耗上取得顯著成效。很多單位都在眼睛向內,尋找改善的空間,從身邊做起,以實際行動為創建節約型企業作貢獻。
公司在技術改造中充分體現節能減排的要求,積極推廣綠色照明新技術,加快廠房工業照明綠色化改造進程。以120老廠房技改項目為例,采用節能燈后,5年可節省電費88萬元(按0.60元/度電計算)。在動力管道施工中淘汰老型號閥門,采用新型節能閥門,僅水泵變頻改造項目,改造后每年可節省電費15萬元。公司還購置了先進的管網測漏儀,對公司管網進行定期檢查,做到早發現,早處理。另外,在呂蒙新廠區技改工程中首次采用中水系統,利用處理過的污廢水作為衛生間沖洗、澆灌草坪、鮮花等用水,每年可節約用水26萬噸。2009年上半年,公司在工業總產值與2008年同期相比上升86.3%的情況下,用電量卻下降12.3%,蒸汽用量下降17%,萬元工業產值能耗下降44%,節能量達到3 802.48噸標煤。
公司積極推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不僅有效地節約資源,而且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綜合效益。昌飛公司作為國防科技工業高效數控加工應用依托單位,通過對數字化制造技術的探索和應用,不僅節省了材料消耗,而且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產品質量。條碼技術在超市等銷售領域應用廣泛,但在航空制造領域尚屬摸索階段,正是基于昌飛公司在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起步早、效果好,公司在條碼技術的應用方面也走在了國內航空制造企業的前列,并同國際一流航空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升了過程控制效率,加速了物流周轉,減少了傳統管理方法的各種浪費和消耗。同時,公司把節能減排、消除浪費、降本增效貫徹到職工的日常工作中,人走燈滅,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打印紙正反使用,邊角余料綜合利用,錯峰用電,等等,都已成為廣大職工的自覺行為。
昌飛公司通過廣泛開展創建節約型企業工作,顯著提升了企業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工業化生產能力,經濟運行質量及運行效率明顯改善。
扶貧濟困大愛無疆
盡己所能回報社會
昌飛公司在追求企業營利目標的同時,以高度的責任感關注賴以生存的社會,盡己所能對社會進行多方面的回報,贏得了廣泛贊譽和良好口碑。
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間,昌飛公司雖然遠離四川災區,但全體昌飛人心系災情,關心災區。公司在第一時間緊急布置全力支援災區的工作,集全公司的力量全力保障好公司在役直8型機的質量,以快速的反應、周到的服務、出色的業績和吃苦耐勞、不畏艱險、團結協作的精神保證直升機運送救災物資、轉移災民和傷員以及運送空降任務等過程中的飛行安全。昌飛公司不僅運送價值1 000多萬元的直升機備件到災區保證救援,而且還向災區捐助了100萬元善款,廣大干部職工家屬、黨員繳納“特殊黨費”100多萬元。全體昌飛人密切注視災情的發展及抗震救災的進展情況,認真履行軍工企業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神圣職責。
2008年初的雨雪冰凍災害襲擊我國南方10多個省市之后,江西、湖南、貴州及廣東相當一部分地區輸電線路倒塌、受損,昌飛公司組織10名優秀電力職工組成電力搶修團隊赴江西撫州地區支援冰雪災害之后的電力恢復工作。團隊成員頂著冰雪,翻山越嶺鉆樹叢,跨越了6座1 000多米高的山峰,拆除舊線2 000多米,架設新線1 300米,大家每天從天蒙蒙亮干到晚上看不見亮了才摸著黑下山。“為了早一點讓災民通上電”,昌飛人雖然吃了苦,但心里甜。
江西省都昌縣左里鎮的左里村是昌飛公司的定點扶貧單位,多年來,昌飛公司情系眾鄉親,經常奉獻真情。公司每年都會有一位副總經理到左里鄉看望村民,先后為左里鄉建起了愛心診所、圖書館、修繕學校、美化環境以及捐助現金幾十萬元,為左里鄉的醫療衛生、公共教育、文化建設出力獻策。
發揚扶貧救困這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已成為昌飛公司的自覺行動。每年全公司范圍內都會開展“捐獻一日工資,奉獻一片愛心”、交納“特殊黨費”、“手拉手結對子”互助等活動,所捐款物用于賑災、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助學、助醫等慈善事業。同事生了重病,單位都會組織捐款,職工們都樂善好施。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集體的溫暖在昌飛隨時隨處涌現。
以人為本富裕職工
不斷滿足職工的物質文化需求
職工利益是企業社會責任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內容。發展是落實以人為本的根本所在。昌飛公司把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體現在企業的經營行為中,融入到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公司領導班子始終把“發展依靠職工,發展成果由職工分享”貫徹到一切工作的始終,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企業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公司綜合經濟效益近幾年穩步提升,呈跨越式發展趨勢。多年來,公司無一人下崗。
多年來,公司在發展戰略的制定、全年科研生產經營目標安排、住房分配、醫療制度改革、職工調資晉級等涉及企業發展和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都要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審定,充分體現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職工在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同時,歸屬感與忠誠度不斷提高。
公司始終把培育、激勵職工、提高職工的素質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在分配關系的處理上,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秩序,讓職工共享企業改革發展的成果;給予職工培訓的待遇,保障職工接受職業技能、科學文化素養等培訓,促進職工的全面發展;依法維護職工勞動保護、社會保障、安全生產條件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
公司不斷改善職工的生活福利設施,先后投資建成昌河公園、如心湖、老年大學、職工游泳館、青年公寓、研究生公寓、醫院門診樓、文化活動中心等;連續為職工新建住宅樓;提高職工家屬生活用水質量;對家屬區的道路進行拓寬整修,加大了居住環境的美化、綠化和亮化工作,讓職工家屬生活在優美和諧的環境中。公司在不斷提高職工收入的同時,較好地解決了全體在職職工和離退休人員的衣食住行與生活福利待遇問題,職工大病醫療、困難補助、開展送溫暖等關愛活動已成為常態。職工家屬無一例上訪事件發生,社會治安與綜合治理工作扎實有效。
公司在大力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堅持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組織參加省市和行業開展的文化體育活動,增強職工體質和情操修養;加強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廣大職工實實在在感受到企業發展帶來的物質生活的滿足感、精神生活的充實感、素質全面提高的進步感、權利使用的公平感,工作干勁充沛,生活愉悅幸福。
(責任編輯: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