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措施,以前所未有的頻率和力度出現在公眾的視野。如何在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調整周期中抓住機遇、贏得先機、掌握主動,是所有企業特別是外向型企業面臨的艱難抉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建董事長、黨委書記李國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國經濟這一輪調整周期與世界經濟調整周期高度重疊,但企業間的差距往往是在經濟調整周期時形成的。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為我們中國鐵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轉變企業增長方式、培育創效板塊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促進傳統產業升級
2009年,中國鐵建審時度勢,緊緊抓住基建高峰期的機遇,加大科技創新力度,著力提高產業的素質與效率,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新簽合同額、營業收入和利潤及其增長速度等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為了優化生產要素,提升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2009年,中國鐵建及時向所屬各集團公司注資111.5億元,各單位經營能力顯著提升;投入91.4億元,添置設備20 436臺(套),其中盾構25臺(套),客專施工設備193臺(套),有效提升了機械化施工能力和水平,為提升產業素質、效率和產品質量提供了保證。
李國瑞說:“轉變發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機械設備的投入是與中國鐵建員工素質的提高密不可分的。同樣,中國鐵建近年傳統施工產業規模迅速擴大,也是與我們的技術進步密不可分的。”
據了解,中國鐵建2009年科技投入46億元,同比增加90%,為歷年之最。在復雜地質隧道、高墩大跨特殊結構橋梁、高速鐵路、鐵路“四電”系統集成等關鍵領域,中國鐵建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共獲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8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9項、國家級勘察設計“四優”獎5項、專利140項、國家級工法28項;獲得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6項,國家優質工程金獎1項、銀獎13項,省部級優質工程獎98項,12項工程被評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全國百項經典和精品工程。
技術的進步為中國鐵建提升核心競爭力、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提供了支撐,同時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素質和效率。針對高速鐵路的技術發展趨勢和我國的實際,結合國外已有技術情況,中國鐵建通過對關鍵技術的專題試驗研究,開創性地形成了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客專標準體系。在進入鐵路建筑行業5家特大型國有企業中,中國鐵建承擔了高速鐵路72.9%的設計任務和45%的施工任務,市場份額名列前茅。通過科技攻關和創新,2009年確定的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滬蓉西高速公路支井河大橋、南京長江隧道、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施工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高速電氣化鐵路新型接觸線研制等25個重難點項目,均取得重大突破,達到或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全年共完成隧道1 126公里,橋梁1 991公里,正線鋪軌3 971公里,公路1 797公里,土石方10億立方米,房建2 110萬平方米,為歷年之最。
把目光投向未來,早作布局
“歷史告誡我們,越是勝利、成功、順利和安逸的時候,越要保持高度警惕,保持頭腦清醒。我們黨是靠艱苦奮斗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斗發展壯大、成就偉業的。”李國瑞說:“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們企業有哪些進步、有哪些提高?全球經濟終究要復蘇,我國大規模的基建投資高潮也會過去,到那個時候,我們企業會是什么樣子?應該是什么樣子?這不僅是中國鐵建的課題,也是擺在所有基建企業面前的課題。作為中國鐵建的負責人,應該看到五年之后怎么辦,早作布局。”
2009年,中國鐵建董事長、黨委書記李國瑞就將睿智的眼光投向了未來。
2009年,中國鐵建生產經營成效顯著,不僅表現為規模的擴大、經濟指標的攀升,還表現為產業結構明顯優化。這正是中國鐵建“早作布局”的有力體現。在快速發展工程承包這一核心產業的同時,中國鐵建積極開拓與建筑工程相關的工業制造、物流貿易和房地產開發等產業,著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2009年,中國鐵建對所屬昆明中鐵大型養路機械集團投資11.5億元,進行擴能改造,著力強化其研發和創新能力,使其年生產能力由現在的100標準臺提高到300標準臺,進一步鞏固了其亞洲第一、全球第二鐵路大型養路機械制造中心的地位;對所屬中鐵軌道系統集團投資4億元,建設重型裝備基地,確立了以盾構為核心產品,形成盾構與TBM、隧道施工機械、混凝土機械、樁基礎施工機械、橋梁施工機械和其他工程機械等六大類系列產品的研發格局。同時,中國鐵建將所屬十一局、十二局電氣化工程公司劃轉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公司管理,推進“四電業務”升級;投入資金組建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軌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康遠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電氣化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接觸網用零部件和時速250km及以上電氣化鐵路接觸線、承力索等專利產品和國家級重點新產品。
在物流貿易方面,中國鐵建與中石油、德國福斯羅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合作,通過“集采專供”等模式,打造物流貿易品牌。據統計,2009年,中國鐵建工業制造板塊全年完成82項新產品自主研發,新簽合同額比2008年增長60.7%,完成產值比上年增長52.5%,其中,高速鐵路道岔國內市場占有率為1/3,大型鐵路養護機械國內市場占有率為80%;物流貿易板塊新簽合同額比2008年同期增長93.6%,完成產值比上年增長85.8%。
在向工業制造等實體產業進軍的同時,中國鐵建還緊扣現有主營業務和結構調整方向,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平臺,以既有的資源優勢為依托,以投資、外部并購等為手段,積極做好BT(建設—移交)類的短線投資,發展BOT(建設—運營—移交)類的長線投資,積極審慎開展資本經營,帶動企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
2009年來,中國鐵建經反復論證和董事會決定,共實施了16個投資項目,其中,BT類投資4項,BOT類投資3項,股權投資9項,實際投資總額53.68億元,完成投資40.38億元。在BT類項目中,昆明二環路改擴建工程提前一年完工并收回第一期回購款。胡錦濤總書記2009年7月15日視察該項目時,送給中國鐵建兩句話:“建優質工程,樹企業形象。”重慶魚洞長江大橋正橋二期工程也于2009年3月開工建設,進展順利。
在BOT類項目中,渝遂高速公路、京承高速公路(二期)收費情況良好;南京長江隧道工程順利貫通,今年“五一”提前通車;哈爾濱繞城高速公路BOT改BT項目建成通車,已由政府回購,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與此同時,中國鐵建還與山東省政府簽署了京滬高速公路濟南至樂陵段項目投資協議。這是中國鐵建優化資源配置,增強抵御風險能力的重大步驟,既實現了山東省與大型跨國企業和央企的成功對接,又為中國鐵建實施戰略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新的發展平臺;與重慶市合作投資建設成渝高速公路第三條通道,是在重慶市投資規模最大的中央企業,不僅為重慶市的交通、市政乃至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也為中國鐵建向建筑行業的上游、高端發展開辟了新的市場。
在全球50個國家承建2 000億元工程
2009年,中國鐵建積極走出國門,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擴大海外工程承包和資本運營優勢,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企業自身轉型。在這方面,他們強化兩個力度:
一是加大海外工程承包力度。中國鐵建將所屬鐵四院集團福建設計院劃轉中國鐵建海外旗艦企業——中土集團公司管理,完善海外大型工程總承包項目中的產業鏈條,推進海外經營升級。他們與沙特阿拉伯簽約,首次以設計——建造——運營的模式建造沙特麥加南線18km地鐵,合同額17.7億美元;與中信組成聯合體,中標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中標段,合同額60多億美元。在利比亞,中國鐵建以總承包的方式,先后承攬了利比亞西線鐵路、沿海線鐵路及延長線、南北線鐵路共計1 400多公里的鐵路建設任務。在尼日利亞、安哥拉、以色列、土耳其、印度、阿富汗、博茨瓦納等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鐵建承建海外工程2 000多億元,其中,2009年超過56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
二是加大在海外資本運營的力度。中國鐵建組建中非公司,投資開發35平方公里的尼日利亞拉格斯萊基自由貿易區。萊基自由貿易區是中國鐵建和尼日利亞拉格斯州政府合作開發的貿易區項目,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2009年中國鐵建增資2億元股本金,使其在尼日利亞萊基自由貿易區項目的控股權達到65%,投入項目建設資金達2億美元。目前,萊基自由貿易區項目的開發正順利有序進行。同時,中國鐵建還與銅陵有色合作,聯合收購加拿大初級礦業公司-Corriente Resources Inc,以獲取位于南美洲的銅礦資源。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