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離不開女性人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離不開女性的全面發展。針對女性人才的重要性及目前其發展狀況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幾點促進我國女性人才發展的淺見。
關鍵詞:女性;人才;發展
中圖分類號:C913.6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2-0087-02
在國際“三八”婦女節100周年來lI缶之際,我國正值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召開期間,女代表、女委員們以女性特有的智慧和風格認真履行職責、參政議政,以獨特視角獻言獻策。在近幾年的兩會上,大家一直關注女性人才發展問題,今年的兩會,這一問題再度受到關注。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副主席甄硯在會議中發表了題為“采取積極有效措施促進女性人才發展”的講話,她圍繞女性人才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如何促進女性人才發展等問題作出發言。其他代表紛紛為女性自身發展等相關問題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主要涉及女性高層次人才成長、女性參政結構、女大學生的就業、建議推行女性彈性退休制度和實施家務勞動工資化等與當代女性發展緊密相關的突出問題。
通過今年的兩會更能看出社會對于女性發展問題的重視和國家充分利用女性資源的決心。據了解,到2008年年底,我國城鄉女性就業人員為3,59億,占全國從業人員的46,4%。目前,我國女性自主創業比例已達21%以上,女企業家約占企業家總數的25%。2008年,全國女公務員占公務員總數40%以上m。可見,女性人才資源在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女性人才的重要性
在知識經濟的全球化時代,人才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而女性人才資源的開發與使用,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和諧、穩定、持續、健康的發展。現今,女性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極其重要的力量,在家庭和社會扮演著雙重角色。1995年1月,聯合國《秘書長關于第二次審查和評價(提高婦女地位內羅畢前瞻性戰略)執行情況的報告概述》中指出:“婦女在發展中的作用不再被認為幾乎只同諸如營養、子女撫養和計劃生育等公共衛生和人口政策大問題相聯系,婦女現在被認為是變化的動力,她們本身就是一支經濟力量,而且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如果沒有這種資源,發展的進程就將受到限制”。
女性是社會經濟和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實踐證明,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女性的貢獻。據統計,2006年,中國女性勞動力對中國CDP貢獻已超過40%,中國女性在經濟地位、政治地位、發展機會等方面與男性不平等的情況下,作出的貢獻幾乎與男性的貢獻相提并論。目前,女企業家數已經占到企業家總數的25%,而且她們的資產規模都在逐步擴大,銷售tlL,k也在不斷增長。她們的企業一般虧損面都在2%~3%左右。女性在科技管理方面也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大概有17%的女性企業家擁有國際專利,但融資問題仍是困擾企業發展的困難。而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只有2%的女性企業家遇到了倒閉的風險,所以說98%的女企業家安全度過了這次危機。
占人口總數一半左右的女性作為重要的人才資源,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同時她們肩負著繁衍人類的使命。德國著名教育學家福祿貝爾曾講過:“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握在掌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握在母親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啟發母親—一人類的教育者。”女性素質的提高與女性人才的開發,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一個民族的素質,關系到民族的強大和祖國未來的發展。
二、我國女性人才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女性人才的數量有了顯著提高,各類人才的性別結構也有明顯改善,激勵女性加快成長的社會環境日益優化,女性參政議政的范圍和程度更加廣泛和深入,女性受教育的程度顯著提高,各行業領域女性逐步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我國女性人才特別是高層次女性人才成長與婦女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還不相適應,與國家社會發展進程和當今世界潮流還有一定差距。全國婦聯近日在北京啟動“女性高層次人才成長狀況研究與政策推動項目”,該項目將圍繞國家人才強國戰略的總體部署,探索女性高層次人才特別是管理和科技領域女性人才成長的規律,邊調研、邊論證、邊爭取政策,推動相關部門制定積極的政策措施,營造有利于女性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
我國女性人才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發展機會的不平等和不均衡上:
1.人才結構的不平衡。女性在管理國家事務、高科技領域、管理職位比例不高。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中女性比例分別是21.4%和17.7%,省、地、縣級女干部比例分別是10.6%、13.2%和16.8%,這與聯合國提出的女性在決策職位中至少占30%的目標有較大差距。從我國就業現狀來看,男性就業取向為技術含量高、權威性強、報酬高的崗位。如企業管理人員、高級公務員、高級工程技術人員等。而女性可選擇的就業領域多為服務性、輔助性或技術含量偏低、薪酬偏少的工種。如服務員、秘書、清潔工、家政服務等,而擔任高級管理、高科技帶頭人的女性則是鳳毛麟角。這樣的人才結構,使女性在知識技能的培訓、職業發展空間的機會少于男性,長期從事技術含量低、競爭壓力小的工作導致女性更新知識技能、提升職業知識資本的欲望降低,從而制約了女性潛能的發掘、提升。
2.女性人才資源的浪費。全國人大代表孫淑君在兩會上提出建議說,“男女平等是無條件的,決定是否退休的因素應當是工作能力和健康狀況,而不是性別和年齡,因此建議實行男女同齡退休,同時推行女性彈性退休制度。”我國男女不同齡退休的政策,最早是50年代規定的。此規定的初衷。一是有利于人口的再生產,二是為保護承擔人口再生產重擔的母親的身體健康。男女有別的退休政策在當時可能是符合社會預期和婦女需求的。目前,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健康狀況大有改善,生育負擔減輕,家務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等使女性的雙重角色日益均衡。時至今日,女性比男性早退休的政策早已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男女退休年齡的差異,不僅損害了女性的經濟利益,造成女性退休后退休金低于同齡男性,同時也影響到女性政治前途和職業發展,制約了女性人才素質和競爭力的提高,縮短了女性的就業時間,抑制了女性人才的價值發揮,造成女性人才資源的大量浪費。
3.受教育機會的不均等。接受教育是現代人最基本的權利之一,接受現代教育才可能走出貧困和愚昧,獲得爭取地位和財富的機會。女性的受教育情況不僅直接關系到其整體素質以及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會直接影響到下一代的素質狀況。我國女性教育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有:女性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仍較高;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城鄉發展不平衡;女性接受終身教育的投資不足等。女孩子不能接受平等的教育,不僅對其人生產生重大的影響,而且還從整體上嚴重影響我國國民素質的提高。
三、促進女性人才發展的幾點建議
我國處于社會發展的高速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人才正是我國的稀缺資源。而女性人才資源的充分開發與利用,將會極大地推動國家建設與民族發展,所以如何促進女性人才發展是我國亟待解決和完成的一項長期而偉大的工程,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之義。基于我國現實狀況,提議如下:
1.增強女性自強、自立、自信的砝碼。當今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擁有知識已成為成功的最重要的砝碼,新時代女性就要充分利用學習機會與資源,不斷豐富自己。在工作中發揮自身優勢,與男性相比,女性在語言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形象思維能力、自覺推斷能力等方面較有優勢,更容易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社會中把握機遇,求得發展。要樹立公平意識、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搶抓機遇,主動參與。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和職業道德,為自身成長開拓新的空間。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自強、自立、自信。
2.加大國家對女性人才發展的制度支持和保障。環境是人才成長發展的外部因素,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的必要條件。政府要通過加強宏觀調控機制,在社會成員利益格局調整和資源配置中保障女性獲得資源的平等,也要逐步完善體現男女平等的法律法規體系,把憲法確定的男女平等原則落實到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同時,還應在就業保障、家庭暴力救助和法律援助等方面,加大對貧困、病殘等弱勢女性的幫扶力度,切實及時地為她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以使不同階層、不同地域的女性實現協調發展。
此外,我國存在政策執行不到位的情況,2007年,我國首次要求全國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不低于22%,結果未達到要求。我國在各國議會聯盟的排名由1994年的第12位下降到目前的52位。這不僅影響到高層次女性作用的充分發揮和權益的保障,而且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落實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帶來了一定影響。 3.宣傳先進的性別文化,營造男女平等的社會氛圍。全社會要努力營造尊重女性人才的良好環境。當前,“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女子無才便是德”等傳統觀念在人們的思想中仍有殘余,由此導致對女性價值的錯誤認識。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女性的角色選擇、價值認同與信心確立都亟須先進性別觀念的引導,人們的性別意識亟待加強,社會性別文化也需要重建。 隨著女性人才發展外部環境的日益優化和女性自主意識的增強,杰出的女性人才在社會主義發展的浪潮中將層出不窮,新時代女性將在中國經濟崛起和民族復興大業中,積極開拓、不斷創新,成為更具創造力和影響力的新一代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