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港澳相繼回歸祖國后,粵港澳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都得到迅猛發展,三地的依存度不斷提高。但由于粵港澳“一國兩制三法域三法系”的現狀和政治制度、經濟條件、社會環境的迥異,使得三地在進一步加強法律合作方面存在著障礙。從粵港澳法律合作的現狀研究入手,通過分析存在的差異及其實質,進而論證三地加強法律合作的基礎,并對深化粵港澳法律合作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粵港澳;深化合作;法律保障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2-01 17-02
粵港澳經濟互補性強,合作范圍廣闊,交通便利發達。港澳回歸祖國后,三地依托地緣、人緣優勢,加強互利互補合作,實現了從“前店后廠”到“統一市場”,從“制造業”到“服務業”,從“自發合作”到“自覺合作”。在新的形勢下,進一步推進粵港澳緊密合作,客觀上需要在經濟、貿易一體化的基礎上,逐步消除三地間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差異,注重發揮法律對經濟的服務功能,努力締造一個公平、自由、誠信的法治環境,以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粵港澳法律合作的現狀
粵港澳法律合作主要集中在區域司法協助層面。區域司法協助是指一國內部不同法域的主管機關之間,根據該法域的法律或彼此間所訂立的協議,互相委托,代為履行或實施某些司法行為或與司法密切相關的行為。目前,三地法律合作已取得一定進展,如最高人民法院已分別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法務司簽訂了《關于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安排》和《關于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對民商事案件相互委托送達司法文書及調取證據的安排》等互助協議。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區際司法協助協議存在局限性。目前的協議更多體現了小協議、小安排的特點,是基于解決具體問題的緊迫需要而簽署的過渡性文件,無論是覆蓋面還是制度化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二是協調機制欠缺。目前的協商多是臨時性和應急性,缺乏有效的溝通和評估,也沒有建立實施情況的通報制度、解決問題的協調機制和實施結果的評估制度,從而導致合作得不到制度化保障,很難對具體數據、效果等有系統而全面的掌握。三是協助的領域和范圍不寬。如在粵港澳相互執行仲裁裁決問題上,可予執行的仲裁裁決的裁決事項還要受到執行地法律的限制,在實際操作中限制了許多在訴訟地被認定為有效裁決的執行。四是刑事司法協助難題多。主要有屬地管轄的沖突;屬地管轄與屬人、保護、登記地管轄之間的沖突;共同犯罪與派駐人員犯罪引起的沖突等。
二、粵港澳法律合作中存在的差異及其實質
由于粵港澳“一國兩制三法域三法系”的現狀和政治制度、經濟條件、社會環境的迥異,使得三地在法律理念、法律體系、法律解釋、法律淵源以及立法和司法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一是法律體系上存在差異。目前,粵港澳并存著大陸以憲法為龍頭的統一的社會主義法系;以普通法系為基礎,依據英國的海外屬地法律制度的模式建構起來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體系和以大陸法系為基礎,依據葡萄牙的海外屬地法律制度的模式建構起來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體系等三種法律體系。二是具體法律內容上存在差異。既有規治側重點的不同,又有一般法律適用上的不同,還有國際條約適用上的差異。如香港一直十分強調通過經濟立法來規范市場經濟,僅經濟類法規就達200多項,幾乎占現行500多項成文法例的一半。三是權限不一。在行政管理權限方面,港澳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據基本法的規定,享有自行處理行政事務的權力,而廣東不具備這方面權力。在立法權限方面,港澳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立法權,全國性法律基本都不在特別行政區實行,而廣東無權進行創制性立法。在司法權限方面,港澳享有獨立司法權和終審權,除對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無管轄權外,對特別行政區所有案件均有審判權,而在廣東則情況不同。
粵港澳之間法律差異的實質是基于不同立法權來源導致的差異,是單一制的主權國家內部的區域法律差異,是特定時期內中央法律與享有高度自治權的特別行政區內地方法律之間的差異,是能夠在差異中尋求合作,通過協調解決的。可以按照既維護國家主權尊嚴,又維持港澳“一國兩制”下法律獨立性的原則,通過平等協商簽訂區域法律協議等方式來加以解決。
三、深化粵港澳法律合作的基礎
雖然“兩種制度”的現狀決定了港澳目前具有相對獨立的法律地位和地方利益,但粵港澳比鄰而居、血脈相連、文化相承、法緣相循,有著共同的法律文化傳承,都延續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傳統與倫理道德,存在著相互借鑒、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堅實基礎。一是法律文化的相通性。法律文化主要包括人們對法律的了解、信任和信仰以及對法律價值觀念的認同。法律傳統是法律文化的精髓,法律制度會隨著國家制度和政權結構的變化而變化,而人們的法律傳統卻相對穩定,具有延續性。港澳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傳承著共同的傳統法律文化,盡管其政體、司法和行政管理制度西化,但同樣深受嶺南文化的影響,市民心理和行為方式依然有著濃厚的東方色彩,對法律有著相同的價值觀念、態度和信仰。隨著三地之間的交流更加密切,呈現出法律文化一體化的新格局。二是現有法律體系的可行性。深化粵港澳合作必須在現有的法律框架內進行,以憲法、港澳基本法為基礎,符合WTO協議及CEPA確定的規則。以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為核心的憲法性法律文件奠定了進一步深化合作的法律基礎。港澳相繼統一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之下后,三地間演變為一國內部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其合作屬于國內法調整的對象。同時,進一步推進粵港澳緊密合作也符合WTO協議規則,是CEPA協議的延伸和落實,有著廣闊的法律發展空間。WTO框架為進一步推進粵港澳緊密合作提供了一個“體制接近,規則統一”的制度性基礎。而CEPA及其補充協議的關鍵之處是從法律上保障了港澳和內地可以有更順暢的經濟聯系,從合作模式、合作機制、合作內容等方面人手,提高了法律法規透明度領域的合作。三是司法合作互動積極。如內地與香港在民商事領域在司法文書送達、相互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當事人協議管轄案件的生效判決上達成了一致;內地和澳門在民商事司法文書送達和委托調取證據,相互認可和執行生效判決、仲裁裁決上達成了一致。
四、深化粵港澳法律合作的相關建議
粵港澳法律合作的障礙主要在于缺乏統一的上位法進行調整,也沒有上位權力加以規范。因此,應以立法和司法協助為重點,不斷強化法律合作,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一)探索構建區域統一立法模式
粵港澳可以嘗試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立法合作體系。一是嘗試建立科學穩定、高效公正的法律合作協調機制。可以考慮建立一個由法律人士組成的,常設性、權威性并專門負責協調的法制協調委員會,統一協調三地相關部門制定的能普遍實施的并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為合作提供區域司法協助。二是考慮制定《粵港澳區域發展協調法》(以下簡稱《協調法》)。《協調法》應該確立公平、公正原則,市場主導原則和鼓勵多方參與區域合作原則。主要內容可以包括:粵港澳深化合作的內容、形式、程序;界定三方政府之間的權限、義務、職能和職責、爭端解決機制等。三是嘗試適度擴大廣東立法權限。中央通過法定途徑適度擴大廣東的立法權限是粵港澳區域統一立法的關鍵要素,但也必須考慮到法制統一問題和地方保護主義的可能性。因此,廣東立法權限的擴大應局限于根據法律的目的、精神和原則對具體法律規范進行適度改變的范疇,而且這種改變是否符合法律的目的、精神和原則要依法由備案機關進行審查。同時,加大信息公開的范圍和公眾參與的程度,通過聽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
(二)進一步強化司法機關的合作
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需要建立廣泛而穩定的司法合作,以提供一種實用性、可操作性兼具的司法保障機制。可以著眼于以下幾點:一是在民商事案件管轄權方面,進一步簽訂協議,詳細列明三地法院的管轄權限,通過減少平行訴訟進而減少管轄權沖突,消除民商事判決認可與執行的主要障礙。二是在民商事案件判決和裁定執行方面,制定全面的相互承認法院判決和裁定的協議,適當降低承認與執行區際判決的審查要件,簡化執行程序,建立相關情況的報告機制以防止重復執行或超額執行。三是在刑事案件管轄權方面,堅持屬地原則為主,以限定的屬人原則和便利主義為補充。當犯罪行為和犯罪結果均發生在同一法域時采取嚴格的屬地原則;當犯罪行為或共同犯罪的主體跨法域時,要針對具體情況作出分析,可考慮按“實際控制”或“先理為優”原則解決。四是在刑事司法協助方面,不斷加強犯罪情況交流和相互承認、執行刑事判決;進一步積極協助調查取證、送達司法文書、追捕逃犯及犯罪嫌疑人、移交贓款贓物;妥善協調安排證人出庭作證。
(三)進一步落實CEPA,提供優質法律服務
具體落實《CEPA附件三》的有關規定,準許香港大律師以公民身份擔任內地民事訴訟代理人。香港大律師在內地律師的陪同下,可以為被拘留或羈押的港人處理在港業務提供必要的協助。準許符合資格的香港律師根據《律師法》第8條的規定以平等條件獲得內地律師資格。給予通過全國統一司法考試且在內地執業的香港律師與內地律師同等的國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