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論文分剮從讀者和圖書館員的角度,論述了館址選擇、館內布局、管理模式、建筑空問對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和實現舉措。
關鍵詞:圖書館;空問規劃;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G258.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2-0171-02
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現代社會各種公益性服務越來越尊重人的自身價值,越來越表現出對人性的充分尊重。圖書館服務內容也發生了變化,經歷了“以書為本”一“以人為本”的變化過程,人文關懷圖書館表明圖書館的工作要圍繞著人而展開,要擺脫傳統的“藏”是其重要支點,“用”往往處于一種次要地位的思想,而轉為“以人為本”,藏書是為了更好地使用它、利用它,要滿足人的個性化需求。即以讀者為中心滿足讀者獲取知識信息和各種需求的人性化服務模式。因此,“人性化”圖書館的工作就是要圍繞人的需求來展開。這里的人既包括圖書館的廣大服務對象——讀者,又包括所有參與圖書館工作的圖書館員。
一、圖書館空間規劃對讀者的人文關懷
讀者是圖書館存在的前提,失去讀者也就失去了圖書館存在的必要。同時,讀者的多少決定著圖書館的規模,讀者的滿意程度決定著圖書館的優劣和服務方向。因此,現代圖書館建筑應始終堅持“讀者第一”的設計理念,一切從方便和有利于讀者利用文獻信息出發,為讀者提供優質、快捷、高效的文獻信息服務,以及幽雅、舒適的學習和研究環境,從而激發讀者的學習與研究熱情,滿足讀者的求知欲望。
(一)館址選擇的人文關懷。館址常常選在人口比較密集,接近服務對象,交通方便,地勢高,空氣清爽無污染的中心地帶,這樣才能成為名符其實的信息網絡中心和文化廣場。一個人只有存在于—們置合或高于自身素質的文化環境中才會進步,一座圖書館建筑只有營造出一個濃郁的文化氛圍才能發展。因此,圖書館建筑一定要為讀者創造一個賞心悅目的讀書空間。
(二)館內布局的人文關懷。在館內布局上,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能源與自然空氣流通系統,體現出陽光、綠化和生態意識。建筑@L~-t要從傳統格局轉變為全開放、大空間、無間隔的“模數化”布局,澆注式結構,這樣,才有利于家具的擺設,有利于藏借閱管的一體化,有利于開放式管理和服務,有利于使用先進的技術與設備,有利于今后的擴展和開發,有利于逐步實現數字化圖書館的宏偉目標,創造出一種與時代相適應的洋溢著現代氣息的圖書館建筑。同時,現當代圖書館的內部裝飾效果具有生活的氣息,讓讀者感到像在家里一樣安祥舒適。公共活動場所如休息廳、借閱處、展廳等能增添愉快氣氛,色彩處理精心推敲,注意顏色的搭配。一句話,要求這個空間環境能積極反映讀者潛在的成才意識、美感意識、創新意識,要求表達讀者認同和接受的科學文化與信息共有的價值。在館內布局上,自然采光與人工采光的合理運用,要有利于藏、借、閱、咨詢、檢索的一體化,有利于開放式管理和服務,有利于今后圖書館的擴展和開發,創造出一種與時代相適應的洋溢著現代氣息的中國高校圖書館建筑。一般公共環境都比較開朗,有的還布置有適當的中庭,閱覽環境則普遍比較淡雅。在室內環境美化上,要綠色環保,給人創造健康向上、朝氣蓬勃的環境;增添藝術感染力,突出書卷氣息;在閱覽大廳、休閑區和走廊邊設置各種適合圖書館環境的休閑服務設施,它能給人以文化的陶冶和濡染,教人以自強、嚴謹,要有創造性,即“性靈之融合,神意之感觸”。
(三)管理模式的人文關懷。圖書館服務對象變化必然引起管理模式的變化,圖書館的管理模式也以藏為主(封閉式,以保存“書”為主)的模式到以藏為主(閉架式,藏閱分離,實行了藏、閱、借并重)的模式,發展到現在的以人為本(開架式,藏閱一體,實行了藏、閱、借合一)的管理模式。在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中,人性化的基本要求表現在:方便的利用條件。創建包括通達便利、開放便利、服務便利、主要獲取便利、面對面交流便利、休閑便利等條件。優良的環境質量。營造安全、舒適;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高雅的文化品質空間和環境,從自然的、人文的、技術的、感觀的、生理的多方位去滿足讀者;高效的管理模式。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為讀者提供高效率的知識獲取手段、開放式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的服務方式。
二、國書館空間規劃對圖書館員的人文關懷
(一)圖書館員在圖書館中要得到人文關懷。第一,圖書館領導要對廣大圖書館職工進行人文關懷,平等對待每一個職工,關心每一個職工,想職工所想,急職工所急,盡量為職工做好事。職工感受到了館領導的溫暖和關懷,才能努力向上;工作中,多看每個人的長處,少揪個人的短處,相信人:信任每一個職工都能做得最好,盡量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樣才能杜絕打小報告、偏聽偏信的現象。人人都把勁頭用在工作上,做到“士為知己者死”。第二,各部室內部和部門之間以及領導和群眾之間和諧相處,相互關心和關愛,對圖書館工作非常有利。第三。不論圖書館內部還是圖書館與外部都要善于溝通。包括領導與部主任、工作人員之間,各部門之間,圖書館與讀者之間,圖書館與其他圖書館的交流。廣大職工群眾暢所欲言,信息上通下達,及時了解讀者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人性化”地為讀者服務。在心情愉快的環境里,人性是向善的。人只有在溫馨、和諧的環境中,才能舒心地工作,才能煥發出熱情和創造力。從歷史到現在,人會犯錯誤或做壞事都與所在的環境有關。
(二)圖書館員工作的建筑空間要體現人文關懷。圖書館是圖書館員長期工作的場所,圖書館內部是否環保和他們的身心健康有密切的聯系。當他們置身其中工作時,第一印象是圖書館的建筑布局等物理環境,這些環境是影響圖書館員工作心情的重要因素。因此,圖書館要努力營造出一種靜謐、整潔、舒心、富有親和力的環境。館區要通過綠化進一步減少塵埃、噪音等污染。自然通風也是改善圖書館環境狀況和為讀者職工身心健康密切相關的。考慮到圖書館員工作時間長的特殊性,圖書館內還專門開辟出了工作人員活動區和休息室,讓圖書館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忘享受生活之趣。圖書館員在發揮“圖書館空間規劃的人文關懷理念”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這個作用被大多數人所忽視。試想一下,圖書館員在本館中都沒有得到人文關懷,他怎么會對讀者人文關懷呢?圖書館建筑的人性化服務和多功能作用的發揮都是靠圖書館人的努力和創造性來進行的。
(三)創造人文關懷的文化氛圍。圖書館是育人的搖籃,應把營造文化藝術氛圍作為建筑設計的重要內容。一個人只有存在于一個適合或高于自身素質的文化環境中才會進步,一座圖書館建筑只有營造出一個濃郁的文化氛圍才能發展。因此,圖書館建筑一定要為讀者創造一個賞心悅目的讀書空間。圖書館應注重文化設施建設,可設置學術研究室、展覽廳、放映廳、視聽室、多功能廳、會議室;開設外語角、讀者沙龍;還可增加咖啡吧、品茗閣等休閑場所,為讀者提供交流、溝通的平臺,滿足讀者不同的文化生活需要,讓讀者獲得和諧、平等、自主、關愛、互助的精神體驗。圖書館內布局合理、格調高雅、裝飾美觀營造的一種溫馨的氣勢,濃郁的文化氛圍,清潔的閱覽場地,寧靜的學術研究的空間,耳清目潔的讀書環境,能給讀者以一種心無旁騖的高品位的享受。
(四)圖書館服務的人文關懷。這是最能體現圖書館空間規劃的人文關懷的一點。取決于它能為讀者提供什么樣的信息和服務,讀者通過圖書館的服務得到了什么。“數字化生存”時代的圖書館要緊跟“數字化”的步伐,用現代化的設施與設備“武裝”自己,重視網絡化、智能化。圖書館適應信息網絡化的世界潮流,要與各種信息網絡接口;圖書集成管理系統升級,計算機深入應用到圖書館工作的各個領域,圖書館的每項具體工作都有相應的計算機程序與之對應使用。為滿足用戶不斷增長的各種需求,室內可配置視頻會議系統、同聲傳譯系統、中央空調系統、安全監控系統、消防系統等,并進行綜合布線,預留網絡系統信息點。當今,新世紀在圖書館充分地使用一流的現代化設備,對于提高讀者的素質、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