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澤東哲學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運用和發揮,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哲學概括,同時它又繼承了中國文化和哲學遺產的精華。毛澤東同志之所以能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做出獨特的貢獻,正是同他善于把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同繼承中國的哲學遺產結合起來分不開的。日前國內外對這方面的問題,做一些初步探討。
關鍵詞:中國古代辯證法;毛澤東;哲學思想
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2-0043-02
毛澤東哲學思想作為在中國的土壤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哲學思想,它繼承了中國傳統哲學的精華。毛澤東同志之所以能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作出獨特貢獻,正是同他善于把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同繼承中國古代哲學遺產結合起來分不開的。在毛澤東哲學思想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中,都留下了中國古代辯證法對其影響的痕跡:改造“求實”的學風,進而形成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改造傳統的知行學說,創立了以實踐為基礎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改造陰陽學說,形成了以矛盾規律為核心的唯物主義辯證法。
一、國內研究現狀
(一)在著作方面的研究
在著作方面主要有畢劍橫的《毛澤東與中國哲學傳統》,他在書中提出了“兩源說”的觀點,即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理論淵源,除主要來自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繼承和發展,還來自對中國優秀哲學傳統的繼承,并從毛澤東對中國古代“實事求是”學風的改造、古代知行關系論爭的總結,古代辯證法思想的提煉等方面,運用大量中國哲學史的相關史料,系統論述了毛澤東哲學思想的中國哲學思想淵源…:薛廣洲的《毛澤東與中西哲學融合》指出毛澤東哲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深受中國傳統哲學的影響。他認為由于毛澤東哲學所處的獨特社會歷史條件和人文環境,使得它在這種探尋過程中滲透著中國傳統哲學和文化的影響,當然這種影響是建立在批判的選擇基礎上的。中國傳統哲學對于天地人的和諧性的追求,也體現在對大同世界的追尋上。大同世界不僅僅只是從社會方面講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親善、友愛,而且也是指人與天的和諧,即以天道運行規則來規范人道的運行,是天道和人道的一致,同時也是指人與地的和諧,即是人、社會與自然的和諧。只有同自然和諧相處,人類社會才是真正大同的。中國傳統哲學的這一精神滲透到毛澤東哲學對人類社會目標的追尋上,便表現出一種圓融性,即理想社會的模式與理想人格的標準融合為一;田辰山的《中國辨證法:從易經到馬克思主義》,他在書中提到黎永泰說,毛澤東對中國傳統辯證思想有濃厚的興趣。并闡述了毛澤東在論述其早期辯證法思想時,引用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墨子、屈原、司馬遷、朱熹、張載、王夫之等人的言論以及一些傳統的辯證法命題,根據自己的理解作了心得說明,不僅豐富了他的早期辯證法命題,而且是他的早期辯證法思想踐行了中國化和民族化的特點和風格。
另外還有一些著作在談到毛澤東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時,對毛澤東與中國古代辯證法的關系作了簡短的論述,如聶耀東的《毛澤東與中國傳統文化》等,這些著作側重的是毛澤東對中國古代辯證法的批判繼承,往往局限于例證毛澤東怎樣廣泛地運用傳統成語典故、神話故事,引用古代經典,以及如何運用具有鮮明的中國語言風格的表述方式來闡釋馬克思主義理論;局限于說明毛澤東改造了幾對中國古代辯證法范疇,如此等等,較少地從中國古代辨證法對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影響方面進行詳細的闡述。還有李軍、曹躍明的《中國現代哲學》一書中提及到就哲學形態的基本性質而言,毛澤東哲學思想無疑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范疇。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大貢獻,在于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提供了一種文化轉換中介,并借此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由一種哲學理論轉化為一種現實的價值理想,一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模式,一種人生境界,一種工作方法等等,最終構成當代中國文化的靈魂。這就是毛澤東哲學在現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的體現。
(二)在論文方面的研究
大部分的論文是以批判繼承的角度為切入點,來論述毛澤東對中國古代辯證法的繼承改造。也有說超越的,如李燕華的《論毛澤東對中國傳統哲學的發展和超越》一文從“實事求是”的唯物論、實踐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一分為二”的辨證法三個方面論述了毛澤東對中國古代辯證法的發展與超越。
段嬡的《對毛澤東哲學思想雙重性格的探討》一文中就指出,毛澤東哲學不僅具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文化性格,而且表現出中國傳統哲學的文化性格,它與整個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文化有著內在的精神聯系,具有濃厚的中國古代辯證法的理論根基。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毛澤東哲學思想其根本內涵并不是指其理論體系由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古代哲學兩大部分機械拼湊而成,也不是指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套上中國語言和思想表現形式的外衣,而是指馬克思主義思想文化與中國古代辯證法相互融合所積淀、內化形成的哲學形態的一種獨特的思想特質。
所以說毛澤東哲學思想實際上具有一種中國傳統哲學的文化精神,這一點長期被國內某些研究學者所忽視,但近來有部分學者也在開始探討。主要有邵鵬的《中國傳統文化與毛澤東哲學思想的雙重變奏》、王文虎的《毛澤東哲學思想體系和傳統哲學的終結》、郭金樹的《試論毛澤東哲學思想對中國傳統哲學的繼承》、蔣秀碧的《試論中國古代思想對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影響》等,他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了中國傳統哲學對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精神風格方面的影響:
1.從致思趨向來看,毛澤東哲學思想直接繼承了中國哲學的政治、倫理哲學的思想特色。中國哲學區別于其他文化體系的哲學形態的最顯著一點,莫過于它獨特的致思趨向。總體上講,中國哲學主要是對“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之道的刻意探索,因而顯示出其政治倫理哲學的思想特色。毛澤東的知識結構和思想文化背景以及作為一個政治家的地位,決定了他與中國古代思想家在致思趨向上有很大的相似之處。總的來說毛澤東哲學是將傳統哲學濟世安民的崇論宏議,化為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經驗的哲學沉思,直接服務于他的政治實踐,服務于改革社會和改造人們思想的目的。毛澤東哲學不可能是一種純粹的自然哲學或思辯哲學,而是帶有濃厚政治倫理色彩的哲學。
2.從哲學的思想風格來看,毛澤東哲學思想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體用不二”的思想風格。自古以來,中國哲學家總是傾向于強調本體論與方法論的直接合一。與中國傳統哲學的這種獨特精神相對應,毛澤東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體,但重點在方法論上,它強調世界觀要轉化為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要變為廣大干部和群眾手里的尖銳武器。這種思想風格體現出來的不僅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格,而且有中國哲學“天人合一”、“體用不二”的精神旨趣。“體用不二”的精神與實踐家的性格相結合,塑造出毛澤東哲學思想極為濃厚的方法論哲學和運用哲學的色彩。在他的認識論中,“實踐一認識一實踐”的認識總公式,與“群眾一領導一群眾”的工作路線是直接合二為一的。
3.從思維方式來看,毛澤東哲學繼承了中國哲學“躬行踐履”的經驗論傳統。從孔子開始的中國哲學家并不熱衷于哲學邏輯的抽象思辯,而十分注重主體自身的“躬行踐履”的重要意義。毛澤東哲學屬于現代辯證唯物主義的范疇,有著與傳統哲學根本不同的思想內容,但傳統經驗哲學的高度注重躬行踐履的功夫,注重“實事求是”之學的思想風格,對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影響仍然是十分顯著的。
二、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斯諾是把毛澤東作為哲學家向全世界介紹的第一人,許多外國學者對毛澤東的哲學特別是中國古代辨證法與毛澤東哲學思想非常感興趣,有些外國學者曾因專門研究毛澤東哲學思想而享譽世界。關注毛澤東與中國古代辨證法的關系的研究的有不少,如施拉姆的《毛澤東的思想》、弗里德里克·韋克曼的《毛澤東思想的哲學透視——歷史與意志》、迪克·威爾遜的《歷史巨人毛澤東》等都對毛澤東與中國古代辯證法的關系進行了較全面的研究。但是,他們大多都認為毛澤東哲學思想是中國傳統哲學的繼續發展,在中國傳統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毛澤東的影響上,他們更傾向于認為中國傳統哲學較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毛澤東的影響要大些,毛澤東哲學思想更多的來源于中國傳統哲學,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則起到—個催化作用。
結語
總之,毛澤東哲學思想雖然不是直接來源于中國傳統哲學,但是卻受其優秀成果的影響。毛澤東哲學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社會土壤中,與中華民族社會歷史和現實息息相關,他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不僅賦予了中華民族思想發展的特有形式,而且注入了中華民族思想發展的精華,從而使毛澤東哲學思想從內容到形式,從思想到語言,處處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風格和氣派,顯出其中華民族的特殊性,很好地解決了傳統與現實的關系,是中國哲學發展的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