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增強軍隊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胡錦濤“要在加強部隊思_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上下功夫”的指示,確立和強化育人為本的教育觀、緊貼實際的教育觀、資源共事的教育現、解讀利益的教育觀、改革創新的教育觀,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體現科學發展觀的精神。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有效性;軍隊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2-0207-02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軍隊院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實效性,必須貫徹落實胡錦濤“要在加強部隊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上下功夫”的指示,確立和強化育人為本、緊貼實際、資源共享、解讀利益、改革創新的教育觀,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體現科學發展觀的精神。
一、育人為本的教育觀
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我軍必須堅持的重要建軍治軍理念。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一條,就是要堅持十七大提出的“堅持育人為本”的教育觀,把培育“四有”軍人促進學員全面發展作為根本任務。
堅持育人為本的教育觀,當前要堅持部隊整體需求與學員個體需求的統一,以“三個著眼”為指向,著力打牢促進學員全面發展的素質基礎。一是著眼培養“不變質”的舉旗人,打牢學員堅定理想信念和立身做人的思想基礎。要緊密聯系實際,牢牢抓住用“十七大精神”武裝學員這一根本,深入進行軍隊歷史使命、理想信念、戰斗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力弘揚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確保部隊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方向,培養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相適應、與革命軍人職責相一致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學員的思想道德水平。二是著眼軍事斗爭準備的需要,培養“打得贏”的生力軍。強化學員忠實履行新使命的職責意識,大力加強學員軍政素質培養。引導學員明確自身肩負的歷史使命和神圣職責,牢固確立“真打實備”的思想,不斷強化“時刻準備打、隨時能打贏”的敢打必勝信心,強化以“兩不怕”為主要內容的戰斗精神培育。三是著眼培養軍隊現代化的建設者,豐富學員積極投身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能量儲備。思想政治教育應著眼于為軍隊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加強對學員的人文關懷,教育學員正確看待社會轉型期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信心,準確把握新軍事變革的機遇和挑戰,在立足崗位成才的同時追求綜合素質的知識儲備。
二、緊貼實際的教育觀
與當前形勢貼得越緊,思想政治教育就越有活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確立和強化緊貼實際的教育觀,敢于直面院校建設和學員思想面臨的現實挑戰,進行廣泛、深入地調查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學員的思想脈搏,從而確保教育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增強實效。
要力求使教育貼近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貼近部隊建設的實際,貼近學員的思想實際,緊緊抓住學員的熱點、難點問題和學員成長進步中遇到的普遍性問題,真正使教育與形勢發展共振,與學員思想共鳴,使學員想聽愿聽、人腦人心。一是要緊貼國際國內環境的新變化。我們當前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總體趨于平穩,但也潛伏著不少矛盾和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積極主動地應對嚴峻國際背景和復雜國內環境的挑戰與考驗,在繼承和發揚傳統優勢的同時,勇于創新、敢于突破。二是要緊貼我軍歷史使命的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適應我軍歷史使命的發展變化,及時調整思路,更新觀念,緊緊圍繞履行新使命來展開。三是要緊貼推進我軍現代化建設的新實踐。教學中要注意把反映當代社會發展進步的黨的新思想、新理論、新觀點融入教學,緊貼軍隊院校的教學改革、發展和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的新要求,這樣才能使政治理論課常講常新。四是要緊貼學員觀念的新需求。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給學員的思想打下鮮明的時代烙印,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表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和需求。一方面,學員的主體意識、現代意識、信息意識明顯增強,更加重視自我價值和個人生存發展利益的得失;另一方面,也存在著人生追求過于理想化,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弱,功利意識強,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和集體主義觀念淡化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積極適應這一變化,認真分析研究這些新的特點和需求,探索總結出更加實在管用的教育內容、形式和方法,既充分肯定積極因素,又堅決抵制負面影響,主動地做好教育引導工作。
三、資源共享的教育觀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確立和強化綜合集成,資源共享的教育觀,充分調動、整合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統籌兼顧教育的各個環節、各種力量,切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理清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在增強教育的全面性、系統性上下功夫。
在資源利用上突出整合性。要整合利用好現有資源,比如:駐地的歷史傳承、人文景觀、改革成就;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部隊的光榮歷史、優良傳統和英模典型;官兵的自身經歷和家鄉變化,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最鮮活、最生動的教材,教育中必須注意深入挖掘、積極整合和充分利用。
四、解讀利益的教育觀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關注學員的切身利益的角度來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解讀利益。部隊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符合國家和軍隊發展的根本利益,又要符合學員自身成長進步的切身利益。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關鍵要善于找到教育內容與整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結合點,把思想政治教育這項“虛”的工作實起來,從而使學員關注教育內容,積極參與教育活動。思想政治教育要通過解讀利益,使學員認識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僅符合黨和軍隊的利益,也有利于學員自身的成長,符合他們的切身利益,這樣,就能增強學員在教育中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教育效果。
二是要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關于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軍隊思想政治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責任……要善于從利益動因上分析官兵的思想變化,把正確的思想引導同關心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不解決思想問題的教育是沒有意義的,不解決實際問題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關心和幫助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進行教育引導,在以情感人的前提下以理服人,才能得到學員的認同,形成共識,才能真正做到既讓人口服,更讓人心服。如果無視學員的實際問題和切身利益,一味要求學員“正確對待”,往往容易使學員產生逆反心理,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三是要關心和維護廣大學員的切身利益。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學員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學員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正確引導的教育活動。如果只講義不講利,就會使學員感到虛而不實,從而對教育失去興趣。要確立“教育內容不是越多越好”、“教育時間不是越長越好”、“灌輸道理不是越大越好”等務實觀念。要在搞好思想教育的同時,設身處地地為學員著想,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維護切身利益。因此,一定要按照《決定》的要求:“實現好、維護好、保障好官兵的切身利益……千方百計地為他們排憂解難。”只有這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能在學員切身利益的實現和維護中得到體現。
五、改革創新的教育觀
為了適應新軍事變革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改革,確立和強化改革創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育觀,培養學員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把學員培養成為適應軍事斗爭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一是改革教學方法,實行多樣化的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改變在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員單向“灌輸”的固定模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倡導教學雙方交流互動,從不同的角度和需要出發,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包括:專題講座、課堂精講、熱點評論、課堂討論、案例分析、教員導學、學員自學等,按教學需要進行選擇或組合,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員主動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讓他們在雙向互動中碰撞思想,在坦誠討論中明辨是非,在獨立思考中提高覺悟,在平等交流中接受教育。在方法運用上突出多樣性。要積極開拓新途徑,在堅守課堂教育主陣地的同時,積極探索總結主體教育、學員自我教育、家庭配合教育、社會輔助教育“四位一體”的開放教育、雙向互動的自主教育和因地因人因時制宜的隨機教育;廣泛運用新手段,充分運用信息網絡所提供的平臺,進行網上學習、授課、討論交流和娛樂。要堅持正面教育為主,注重樹立和宣揚身邊人、身邊事及身邊典型,增強教育的可信度、說服力和感染力。二是更新教學手段,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引領政治理論課教學。要在發揮傳統教學手段優勢的基礎上,積極探尋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新途徑。要普遍采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手段實施教學,組織教員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建設好融政治性、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政治理論教育主題教育網站、網頁;開展生動活潑的網絡政治理論課教學,形成政治理論教育網絡體系,把教學中抽象的理論形象化,深奧的道理通俗化,復雜的關系條理化,單調的講授生動化,枯燥的學習興趣化,增強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教學效果。三是挖掘教學潛能,開辟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新領域。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主課堂、實踐教學的大課堂、網絡教學的新課堂,堅持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和網絡教學相結合,既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又發揮第二課堂的育人功能。課堂教學仍然是政治理論教學的主陣地,教學內容要與部隊的實際需要相銜接。實踐性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要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有計劃、有主題、有目的的組織實施,充分發揮政治理論教學基地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