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精神反思解放思想,突顯出我們在解放思想中存在著一些形式主義的弊墻,從而對解放思想在基層日常工作中的持續推進缺乏應有的重視。把握科學發展觀與解放思想的辨證關系,通過深入實踐,深化民主,與時俱進,尊重人民群眾的實踐主體地位,促使解放思想在實踐中實現常態化。
關鍵詞:解放思想;科學發展觀;反思;常態化
中圖分類號:D6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2—0003—02
十六大提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主要是確立新的科學發展模式、發展觀念和發展方法。我們十分重視踐行科學發展觀中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但這枚硬幣的另外一面卻常常為我們所輕視,那就是解放思想也要求我們切實踐行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解放思想,這樣才能保證解放思想的方向正確、保持解放思想的持續推進、保有解放思想的長期收益。
一、解放思想不是短期的運動
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堅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最近幾年,各地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一波又一波解放思想大運動(大討論)。集中一段時間、創造一些平臺,大家討論研究當前問題,深入思考以尋找對策本無可非議,但如果認為搞一次管個幾年、十幾年,然后等中央有新的精神要貫徹,再來一次,那就值得商榷了。
當解放思想成為運動,我們就很容易在平時的實踐中輕視解放思想的問題,就容易產生一種錯覺:只有上層有了一定的改革理念甚至具體措施要貫徹的時候我們才需要積極跟進,緊貼上層的需要來解放思想。這樣就會養成衙門作風,官僚習氣,工作基本靠上面的壓力推動,一推一動,不推不動。這種思想很可怕,因為它忽略了極其重要的一項內容——基層實踐中的解放思想,即我們基于廣泛的社會實踐的解放思想,更談不上在具體實踐中的創造性發揮。不在平時的工作中解放思想,就失去了主動性,就放棄了實踐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相應的,沒有了基層實踐的豐富創新經驗,高層的決策也肯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會走向錯誤的方向。縱使上層的決策是對的,在下層貫徹時也會遇到極大地阻力和挑戰,這也成了我們需要解放思想運動的原因。
解放思想不能僅僅被當作一個運動,否則很容易流于一陣風、走過場的形式主義。解放思想是一個動態的歷史過程,是一種永遠“在路上”的狀態。實踐活動本身就是動態的、變化的、無止境的過程。我們可以從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出發,來看這個問題。實踐總是不斷發展的、變化的,如果現實的條件已經發生了變化,而我們的思想認識還不能與時俱進,我們原來的正確認識就可能落后于實踐。那當然就不能再用來指導實踐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實踐中感性的人,不斷地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貼近現實,深入實踐,加強認識,及時跟進,從這個意義上說解放思想應該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永不失落的主題,應該與人類社會不離不棄、相伴始終。
二、科學發展觀與解放思想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科學發展觀。
踐行科學發展觀,必須不斷解放思想,永不間斷,這樣才能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踐行科學發展觀需要我們不間斷地解放思想,放棄舊的不符合當前實踐的認識、發展理念,接受、形成新的符合當前正在變化著的實踐認識、發展理念,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當前的新實踐。
解放思想,是我們黨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拓改革開放事業的不二法門,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堅持。要發展,改革開放事業就需要不斷取得突破,不可或缺的思想武器就是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各種教條主義的羈絆。
從當前改革開放事業的現實出發,必須把解放思想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起來,在解放思想中破解難題。同樣,解放思想也需要我們發揮科學發展觀的理念,用新的科學的態度對待解放思想,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解放思想。
我們工作中存在著一些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做法,比如過多的寄希望于解放思想大運動(大討論),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日常工作中、基層實踐中不間斷的解放思想,這就要求我們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指導解放思想活動,使之科學發展、健康前行。這就需要我們在解放思想的工作中根據人們的認識規律,堅持實踐標準,解放思想,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發展成果。科學解放思想,著力克服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和具體做法,尋求促進科學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機制。
三、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需要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精神指導,必須是以人為本,不能走向歧路;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不能顧此失彼;必須促進社會與人的發展,不能離開這個根本。用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精神推進解放思想,不形而上學地理解實踐和人們的認識過程。不斷推進解放思想,時時處處在變化著的實踐中推進解放思想。怎么進行操作使解放思想常態化,以使其更好的服務于改革開放事業,這就存在一個方式方法問題。
(一)堅持實踐標準,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本質上是—個實踐問題。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實踐,解放思想必須真正解決問題。解放思想最終目的,是要用思想解放的理論成果推動我們的具體工作和各項事業的發展。
毛澤東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人的認識,主要地依賴于物質的生產活動,逐漸地了解自然的現象、自然的性質、自然的規律性、人和自然的關系;而且經過生產活動,也在各種不同程度上逐漸地認識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關系。一切這些知識,離開生產活動是不能得到的。解放思想必須從實踐出發,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解放思想就是要尋求人們思考問題方式的轉變,打破教條式的思維方式。而打破教條思維方式就要回到具體感性的人的實踐中來,不能按照從理論到理論、從本本到本本、教條主義的方式來改造現實,不能依據西方某些理論,簡單地推理出一些中國實踐問題上的答案。解放思想不僅僅是哲學問題、理論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回到實踐中來。
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講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舊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打破舊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要從人們實踐的實際出發,也就是解放思想要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的本質是實事求是,按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辦事。鄧小平明確說過:“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就是面向人們活生生的實踐。
中國共產黨的十六大報告就解放思想指出:“我們一定要適應實踐的發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實踐是解放思想的出發點,也是檢驗解放思想成果的標準。解放思想當然需要大膽創新,但不能頭腦發熱、胡思亂想。解放思想,必然要求在尊重實際、尊重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不能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在解放思想的過程中,我們要加強對本地區、本部門實踐中實際情況的研究,對實踐活動深入認識。說到底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為了指導新的實踐,所以解放思想必須以實踐為檢驗標準,必須沿著實事求是的道路去解放思想。
(二)解放思想要發揚民主精神,尊重群眾的實踐主體地位,走群眾路線,避免僵化的認識和決策體制的產生和影響
解放思想的主體是實踐中感性的人,是廣大人民群眾。群眾處在社會實踐的主體,來自實踐第一線,最了解實際情況。科學決策的根源只能來自于廣大人民群眾。真理來自于人民群眾。在解放思想中我們要做到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才能把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把社會各方面的智慧集中起來,把社會各方面的意志凝聚起來,從而形成促進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
解放思想就是創新,是每時每刻發生著的創新。解放思想不能只是自上而下地運行,而是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充分發揮群眾創新的積極性。
(三)解放思想要常態化,與時俱進,在日常工作中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本是非常平常,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事情,故而也是一個與時俱進、持續不斷地長期過程。解放思想必須站在時代的前列,把握社會的脈搏,洞察發展的大勢,才會有深遠的歷史眼光和寬闊的世界視野,才會有思想的真正解放,做到思想和行動能夠始終適應不斷變化著的客觀實際。
鄧小平同志對堅持解放思想的長期性、艱巨性有著清醒的認識。他指出,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堅持實事求是,就必須繼續解放思想。認為思想解放已經到頭了,甚至過頭了,顯然是不對的。人的認識總是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相對被動,犯錯誤在所難免,所以對真理的追求必然伴隨著對自己認識的不斷揚棄。社會實踐不斷變化、發展,解放思想就是一項持續不斷的任務。解放思想就要站在時代的角度思考,勇于創新,這樣才可以提供新的合理的解決問題方案。活生生的實踐對象和實踐活動本身變化之快、變化之大令人目不暇接,這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根據新實際與時俱進地解決新問題,解放思想。
小結
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用發展的眼光審視和評估自己”。解放思想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精神,工夫用在平時,重點放在基層:以民主推創新,以創新促發展;生產實踐永不間斷,思想解放永不停歇,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