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依托多媒體的案例教學法具有很多優勢,能使老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有效發揮,并大大提高課堂教育效果。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探討了該教學法的課前、課中、課后各個環節。并分析了依托多媒體的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兩個問題,強調注重多媒體案例法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機結合,以及多種技術特性的應用。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多媒體;案例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2-0244-02
案例教學源于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與弟子的交談。案例教學在大學講堂的運用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的商學院,由于教學特點鮮明,教學效果明顯,目前廣泛應于教學實踐中。依托多媒體的案例教學法是指用多媒體作為條件,以案例為基本素材,將學習者引入一個特定事件的真實情境中,通過多媒體效果,使師生、生生之間能夠雙向和多向互動參與,平等對話和~-$,-j-,從而培養學習者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促使學習者充分理解相應知識的教學法。
一、依托多媒體的案例教學的優勢
(一)依托多媒體的案例教學法引導啟發式教學,能使教師的主導地位得到尊重,主導作用得以有效發揮
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是對傳統教學的超越,是傳統教學手段在現代社會教學實踐中的轉化。現代教學思想也認為,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在多媒體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變得突出,但并不可由此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不僅要根據學生和教材的特點合理地組織教學結構,選用和制作合適的多媒體課件,還要設法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所以,在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時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教學主導性在于,可以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顯示與再現,運用模擬、仿真與動畫技術,使一些普通條件下無法實現或無法觀察到的過程與現象生動而形象地顯示出來。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其傳輸信息的方式突破了傳統媒體的線性方式,以全方位方式進行,具有形象生動、信息刺激性強、時空寬廣等特點,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教師的主導性還表現在,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創新意識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二)依托多媒體的案例教學是一種實踐參與式教學,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決定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等,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即處于被灌輸的狀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能得到尊重,主體作用難以發揮。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教學要讓學生“動”起來,實現眼、耳、口、手、腦的“全頻道”接受,“多功能”協調,“立體式”滲透。多媒體教學能較好地做到這一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按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人的認識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刺激與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產生的,必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獲得有效的認知。這種主動參與性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在多媒體學習環境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自如的交流。多媒體課件教學有生動逼真的動畫、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渲染了活躍的課堂氣氛,學生能夠更好地獲取新知識。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得到應有的尊重,使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依托多媒體的案例教學有一個重要環節,需要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在討論前,學生要根據老師提出的案例去思索,準備發言材料,制作案例分析多媒體,在討論時,學生要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對問題和論點進行討論和分析,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操作多媒體,因此,整個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所以依托多媒體的案例教學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實現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求知的轉變,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依托多媒體的案例教學法直觀立體式教學,能使教學案例“活”起來,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直觀立體式的展現案例是依托多媒體的案例教學最典型的特點,無論聲音、圖片、文字、視頻,通過多媒體技術都可以很好地整合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大大增加案例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教學效率。豐富案例的學習層次。同時,多媒體教學把教師從傳統的“黑板加粉筆”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教師無須再花大量的時間進行傳統的板書。教師只需在課前利用計算機優化設計案例,授課過程中按需要隨意控制案例進程案例,十分方便。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輕松地保存自己需要的內容,方便自己的學習。所有這些都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依托多媒體實施案例教學的主要環節
(一)課前環節
依托多媒體實施案例教學法課前環節包括兩個方面:1)精選并設計案例。依托多媒體的案例教學的突出特色是以案例作為教學的主要方法,學生也主要是通過案例的分析與討論以及教師的評析來理解、掌握教學內容,并以此增長社會實踐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因此,為保證上好每一堂案例課,教師一定要從實踐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編選、設計有典型意義的教學案例。比如在醫學院德育課中的醫學倫理課程,教師在選取案例時。一定要注意把l臨床實踐中那些多發的、常見的、復雜而典型的案例精選上來,讓學生在臨床現實的醫學倫理矛盾中去判斷、去認識、去把握,在醫患角色的沖突中提高倫理解決能力和道德判斷能力,為走上臨床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果我們的設計脫離實際,實踐性不強,沒有針對性,那么,教育勢必會事倍功半,甚至失敗。因此,“案例型”課型在案例設計上,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生的生理、心理及成長特點,即個體性;二是學生生活、學習的大環境與小環境即時代性和社會性;三是案例中情況的復雜性和解決問題的準確性:四是案例內容的信息性和知識性;五是案例的可研究性,啟發性。2)學生課前介人。案例教學是前置性教學。教師在教學開始前的一定時間內(可以是前一個星期或前一節課)。提前將案例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閱讀,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學習準備。這是案例教學的關鍵問題,也是教學過程的合理延伸,比如在介紹我們是不是應該助人為樂的時候,我提前給學生播放彭字案,要求學生課后準備發言。并提倡鼓勵學生也采用多媒體的形式進行案例分析。也可以在本節課上課前發放案例,但這一般屬于考核或旨在鍛煉學生的快速反應、理解、組織材料的能力而進行的。此種做法理想的效果是適用于多個案例教學中,如果是單個案例教學則效果不佳。
(二)課堂環節
1)引入案例:教師做導語,一方面引入主題把問題或案例交給學生,把本講的主要內容及要達到的目標提供給學生引導學生進入狀態;另一方面對教學進行控制,控制論題、控制情緒、控制教學質量;值得注意的是,案例不可一次全盤托出,應該合理的進行案例設計,在懸念中一步步展開案例。2)分析案例:描述和分析案例可以由教師或某個學生主講也可以由學生發言逐個分析提出。這一環節主要是要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提煉材料的能力,鍛煉學生發現和抓住關鍵問題,注意分清細節及其價值,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因小節而損大局或者忽視關鍵性的問題,導致錯誤的結論。3)自由討論:分析案例環節完成后,馬上進入自由討論階段。自由討論的第一個階段是開放階段。特征是各抒己見。但課堂上的自由討論與課下的自由討論不同,不論是自由辯論還是主題發言,都必須遵循一定的程序,不能放任和混亂。這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優勢進行視頻材料的重新編輯、整合和暫停功能。教師必須恰到好處地控制辯論的主題和情緒。把學生的注意力、興奮點牢牢地吸引在案例上。在這個環節,我在講到彭宇案時,巧妙地借鑒了中央電視臺《大家看法》欄目就同一案例討論的視頻片段加強了課堂討論效果。4)歸納與總結:案例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通過案例的學習獲得真理性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因此,在所有學生都做了充分發言,表明了自己的見解和態度后,教學進入教學的歸納總結階段,把學生分散的見解,認識集中起來,進行系統化,對整個教學的知識點做細致的講解,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案例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課后環節
當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完成以后,還需要對整體教學過程進行反饋。反思的途徑可以利用調查的方法,從學生中獲得,也可以由專家進行,但最重要的是要求教師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找出每一次案例教學的成功和不足,為案例教學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做積極的準備。
三、進行案例教學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案例教學有許多優點,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及應用性學科教學中有明顯的教學效果。但應用案例教學不能排斥和取代其它的教學方法。因此,在案例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注重多媒體案例法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機結合,才能實現整體優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是通過教師不斷地向學生灌注具有權威性的道德和法制觀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想素質和法律素質的教學目的,往往忽略了師生互動性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但它也有很多優點值得我們繼承,比如傳統灌輸方法有利于學生形成和鞏固正確的思想道德和法制觀念。在現代教育技術普及的今天,我們完全可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把這些傳統教學方法發揚光大,教師應當深入研究和恰當地設計、開發、運用多媒體手段,制作精彩的多媒體案例,并將其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充分體現多媒體案例教學法的真正價值,實現教學質量整體最優,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依托多媒體的案例教學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產物,在設計和制作過程中,應注重多種技術特性的應用。要設計具有較強實用性的多媒體案例,從以下幾點來把握:1)可控制性。課堂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不能使教師和學生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課件的調試和控制上,也不能把課件變成電影片,一放到底。所以課件操作要簡便、靈活、可靠,便于教師和學生控制,也就是要求多媒體案例具有好的操作界面:設置寓意明確的按鈕和圖標,最好支持鼠標。盡量避免復雜的鍵盤操作,避免層次太多的交互菜單。要設置好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轉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躍。如果教師執行了誤操作,可以方便退出,或重新切入,避免死機現象,提高多媒體案例的可靠性。2)交互性。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特定的“交互”過程,在學生與教師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完成傳授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等教學目的,交互是指在多媒體案例中設計一定交互活動有利于“人機”信息的交流,從而有利于教學信息的雙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