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是流感的高發時期,每當這個時候,許多學校都會出現患流感學生急劇上升的現象,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給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同時也給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體育課帶來嚴峻的挑戰。如何根據流感的傳播特點,在體育課時既能通過體育活動增強學生體質,又能做好體育活動時的流感傳播防控?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學生中的很多不良習慣會成為流感傳染的灶因,這時就需要體育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糾正學生這些不良習慣,以減少流感傳染的發生。教師在體育課中要注意做到:集合排隊時要保持合適的間隔距離,最好每個學生左右、前后間隔0.5米以上;學生打噴嚏、咳嗽時要注意,不要對著其他同學的面部,要低下頭,用手捂住口鼻;休息時也要保持合適的距離,不要趴在其他同學身上,把口鼻挨著其他同學的臉;把握好穿脫衣服的時機,及時脫衣不要讓汗水濕透衣服,及時穿衣不讓身體受涼;課后馬上用洗手液洗手。及時消除細菌和病毒。
2.進行課前身體狀況的檢查。
課前堅持流感課檢。檢查時體育教師可以根據流感知識,運用看、聽、問、測四種方法進行判斷。看就是看學生的精神狀態、臉色、是否流鼻涕;聽就是聽學生有無打噴嚏、咳嗽;問就是詢問學生身體有何不舒服;測就是測體溫(一般是在前面三種方法判斷的基礎上,對個別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體溫測量)。辨別哪些學生可能已患流感,對于確定患有流感的學生,立即通知班主任勸其回家接受治療;對于身體有異常但不能確定是否患流感的學生,另外劃定一塊活動區域,使他們和正常學生保持5米以上的距離。
3.選擇通風好、有陽光的場地。
通風可以減少相對環境中流感病毒的數量,陽光的紫外線是流感病毒的克星,持續一段時間的紫外線照射能有效殺滅流感病毒。選通風條件好、陽光強烈的場地上課就能減少病毒傳播。所以應盡量在學校內空氣流通、當陽的場地上課。
4.減少合用器材與肢體接觸。
學生共用一個器材或進行有肢體接觸的體育活動,會大大增加流感病毒的傳播機率。如打籃球時多位學生共用一球,某學生無意間把攜帶的流感病毒粘到了球上,就會把病毒傳播給所有的打球者;又如手拉手做捕魚游戲,沾有病毒的手會把病毒傳播給有過接觸的人。所以如條件允許,應盡量增加器材的數量,減少共用同一器材的人數;少安排有肢體接觸的集體性、合作性活動內容,多安排一些以個人獨立活動為主的內容,如武術、韻律操、跳短繩、跳遠、跑步等內容。
5.避免學生活動運動量過大。
攜帶流感病毒的學生,不一定就會得流感,這跟學生個體的免疫力有關。適宜的體育運動能增強學生的免疫力,而過度的運動卻會使學生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患流感的機率。因此,課前備課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運動水平、體質強弱等情況,以及活動內容的特點合理地設計運動負荷。上課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觀察每個學生的神情、排汗量、呼吸、注意力等表現特征,根據學生表現特征的信息判斷出運動負荷大小,及時進行有效的調整。通過課前合理設計和課中的及時調整,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活動時因運動量過大,而引起身體疲勞。
其實流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去重視,不去面對,不去應戰。只要我們體育教師把握流感的特點,認真地去對待,我們的體育課一定能打贏流感防控戰,一定能在學校流感防控戰中,表現出比其他課更大的力量,表現出比其他課更大的魅力。
(作者單位:東陽市湖溪鎮中心小學,浙江東陽,32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