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在教學中就要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作為習作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作文的自信心,再結合習作技巧教學,輔以適當的習作練習,相信這個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1.注意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讓學生想寫。
作文教學難,主要是難在學生沒有表達的欲望、沖動和興趣。要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培養學生寫作文的興趣,老師應在“新”字上下功夫。
教師布置的作文方式要“新”。要重視作文前的指導,若能引起他們表達的欲望作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特別是學生作文剛起步時,千萬不要用什么命題、中心、選材、構思之類來框死學生,要讓他們“我寫我心”,想什么就寫什么,主要是培養一種表達的興趣,不要在形式上過多地要求學生,免其產生恐懼之心。另外作文是一種創造活動,作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遵循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讓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都能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在抒寫表達中體驗作文的快樂。兒童是最富有個性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決定了學生會選擇不同題材、不同的表達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會形成兒童寫作能創造出他們眼中繽紛的世界。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源頭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作文教學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表達回歸到有趣、好玩的活動中,或讓學生走進生活,去感受生活,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或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這樣才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想寫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如題為《我的媽媽》,老師一般是要求課堂上完成,學生為了在40分鐘內完成任務,容易現胡編、造假,內容雷同。我們可以改變方法,改為一周內交稿,指導孩子去采訪父母甚至親戚后,在一定的醞釀期內更深刻地了解媽媽,找到最想表達的主題。類似這樣的寫人、寫物作文,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讓作文有真實性、實踐性和趣味性,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價值觀。
現在學生有條件上網、看電視、聽廣播,但不少同學對此只抱著消遣的態度,看熱鬧的多,品味的少。教師可以特別設置一些題目,如《我看×××》、《最新消息》等讓學生有意識地看,然后,把內容記錄下來,再談談對這件事的看法,稍加評論。這樣學生一方面不愁沒東西可寫,提高寫作能力,另一方面學生能關心國家大事。對于少兒電視劇,教師可以根據節目預告組織學生選看。讓他們評一評劇中自己最喜歡或最討厭的人物形象,說一說為什么喜歡或為什么討厭。然后師生共同交流,學生擴大了視野,增強了評論能力。這樣學生寫自己喜歡的東西,自然也有作文的興趣。
2.注意方法的學習,詞語的積累,讓學生能下筆成文,擁有成就感。
許多學生感到作文難寫,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提起筆來,胸中縱有思緒萬千,下筆卻只有片言只語,不知道應該如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原因主要是語言積累太少,生活積累不夠,不善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語言積累和生活積累是習作的基礎。通過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方法,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也就比較準確,這樣才能為寫好作文打下基礎。
課內要抓教學。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的佳作,在思想教育、題材選取、體裁安排、謀篇布局、用詞造句乃至標點符號的運用等方面,無不獨具匠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對語言有一定感悟的基礎上,熟讀成誦。每讀一篇,自主積累語言。如此日積月累,內化吸收。當學生自己習作時,才能文如泉涌,下筆如神。
同時要在教學中落實作文指導。教師在教學每篇課文時都要充分利用教材這個形象直觀的例子,讓學生潛心讀,自由想,無拘無束地議。在此基礎上。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特點,再提供適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借鑒遷移,鞏固習作知識,為寫好作文提供一條快捷之路。
課外要開辟廣闊的閱讀天地,為他們提供展示閱讀成果的機會。可鼓勵班上或個人訂一些優秀的期刊,辦個圖書角,鼓勵學生交換看,這樣閱讀量會大增。可經常開展讀書比賽、優秀詩文朗讀及背誦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語言積累的興趣。在學生中形成閱讀書籍的良好風氣。
3.重視作文的修改講評,讓學生保持寫作興趣。
作文講評要堅持一個原則,就是多表揚獎勵,多教給具體方法。講評作文要以表揚為主,充分肯定學生寫作成績,哪怕一句話,一個詞用得好,都要充分肯定。可以開辟作文園地,把好習作、好句子、好詞語都張貼出來。有條件的,還可以隨時向家長報告,讓家長分享。學生的成就感就會越來越強,寫作文的興趣也就越濃。
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明白“文章不厭百回改,精雕細鑿始成金”的道理,無論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的作文,肯定會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須反復修改。這樣學生沒有思想障礙,就會虛心學習,精心修改。其次,批改方式也要新穎,才能保持并加強學生的作文興趣。批改方式除教師眉批、面批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改,也可以采取教師領學生一起改和學生小組改的方式。教師領學生一起改,每次作文,可從學生作文中選出2~3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印發給大家,每次集中精力解決某個問題。如詞、句子問題,選材問題、審題問題、中心思想問題、布局謀篇問題等。學生可以廣開言路,提出見解和修改意見。學生分頭改,每人一本作文,教師提出批改內容和要求,然后收上來。主要看修改情況,打分情況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之間增加了互相學習的機會,學生也從中學到修改的方法,提高能力。另外,學生改學生的作文,倍感親切,沒有拘束,便于學習他人長處,啟發創新。
作文雖難,但教師只要注意引導學生立足于生活實際,做生活的有心人,給學生以合理有效的指導,給他們表達的自由和空間,寬容每個個體的個性,就一定會改變寫作文難的局面,讓每個學生都樂于作文,樂于表達。
(作者單位:江門市新會區崖門鎮黃沖小學,廣東江門,52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