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幾千年燦爛的歷史文化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的教學理論和優秀的施教經驗。作為一線教師,怎樣主動去感悟這些優秀教學傳統的內涵?怎樣取其精華,并賦予它時代的新要求,做到弘揚傳統,開拓創新?這不僅是每個教師的必修課,更是一種使命。以下以“啟發式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思考、探索和實踐。
一、學習、感悟前人對啟發式教學內涵的精辟論述
啟發式教學,作為—種反映教育規律的思想,是我國優秀教學理論寶庫中的精華,也是我國對世界教育的偉大貢獻。對—種傳統教學思想的理解,首先要深入學習、研究前人的思想和觀點,感悟它的精髓。
《禮記·學記》中對啟發式教學作了深刻的論述:“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就是說: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學習,要引導而不要強迫,要激勵而不要壓抑,要誘導點撥而不要灌輸。引導而不強迫,師生關系才能融洽親切;激勵而不壓抑,學生才會感到輕松愉快;誘導而不代替,學生才能開動腦筋、獨立思考。施教能使學生感到“親切”、“愉快”、“思考”,就可以說善于啟發誘導了。
孔子在《論語·述之》中,對實施啟發式教學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原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孟子在《孟子·盡心上》中指出:“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之,能者從之。”
這些論述,都深刻反映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蘊含著極為精辟的教學哲學。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首先要從古代哲人的思想中很好地去感悟啟發式教學的真諦。
二、思考、分析現代背景下實施啟發式教學的新要求
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有了很大的變化,這是由社會發展的進程決定的。作為教師,首先要了解現代背景下教學面臨的時代要求。 傳統教學以“傳授”為主,學生以“聽受”為主,教學以“教”為重心,這是時代特征所決定的。在現代背景下,傳統教學方式之所以受到了強烈沖擊,首先就是當今社會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的擴充呈幾何級數增長,知識不僅是縱向的傳遞而更多的是橫向交流的方式。如果僅僅依靠教師一點一點地傳授,不可能把知識迅速教給學生,也很難讓學生的學習能夠迅速從學科基礎跨越到學科前沿,導致學生的學習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要求。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習知識,更要“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其次,現代社會學生學習、接受知識的渠道非常廣泛,特別是因特網的出現,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整個環境,讓學生的學習擁有了大量的知識背景材料。面對大量的信息和豐富多彩的知識,學生如何根據自身的特點去構建知識網絡,教師就必須是一個指導者,要指導他學會怎樣去檢索知識、學習知識、獲取知識,因此,教學的中心就應該落在如何指導學生的“學”上。
可以說,教師由“傳授”換為“導”,學生由“聽受”轉換為“學”,由“教”為重心轉換到“學”為重心,這三種轉換正是傳統教學轉向現代教學的突出特征,也是現代教學思想的核心,構成了現代教學思想的基本框架。在這樣的背景下,啟發式教學無論從形式上還是方式方法上,都要求要賦予它新的內涵和形式,必須拓展和創新。
三、尋找、剖析運用啟發式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
按照這樣的思考和認識,反思目前我們的教學,不難發現,我們在運用啟發式教學時,仍存在著不少突出的問題。
1 把啟發式教學演繹成結果啟發式教學。不少教師在啟發式教學中,習慣于沿著“單一路徑”啟發學生,即所有的“問題”都要沿著教師設計好的路徑走。走向教師頭腦中的“結果”。表現在教學上,就是教師常常把前人和自己對知識結論的認知過程分解為若干步,鋪設階梯,層層設問, “啟發”、“誘導”學生沿著教師事先設置好的“軌道”前進,直至達到教師預設的目標。這樣的啟發式教學更多地表現為一元化、劃一化,相對封閉,有著很大的局限性,抑制了學生思維的展開。
2 把啟發式變成簡單的“是非問”。一些教師的教學忽視高質量的問題設計,以簡單的“是非問”代替了高質量的思維訓練,簡單地以提問多少來衡量啟發式教學的效益,將啟發式教學簡單化、形式化,偏離了啟發式的本質要求。特別是有的教師課堂教學“問”的隨意性較強,使學生無需思考機械地“答”,這種簡單的“是非問”并沒有真正起到“啟”的功效,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指導思想相去甚遠。
3 忽視了如何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些教師在運用啟發式教學時,只重教師的“問”與學生的“答”,忽視了如何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事實上,面對新的教學情境,如何啟發、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發現”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矛盾,并抽象概括出“問題”的本質,這正是啟發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內在要求。否則,缺乏激勵學生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以僵化的“啟發”作用于人,就會束縛學生學習個性的要求和發展。
四、啟發式教學的創新實踐
啟發式教學應該是開放的,應以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為重要標志。我認為要注重抓好幾點。
1 預設目標,開放路徑。教師預設的目標在實施的過程中應能激發學生依照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認識過程。我們所說的開放,就是要改變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按教師預設教學過程達到教學目標的做法,要允許并鼓勵學生有超出教師預設方案的見解,鼓勵學生通過不同的路徑,在自主探索中去發現、感悟,更多的用自己的眼睛認識世界。教師要對學生創造性的活動給予積極的鼓勵、引導、評價,并且在學生用不同路徑去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時,注重給予符合學生原有思路的問題解決和指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學生沿著不同的路徑達到教師預設目標以外的目標時,教師更要給予學生贊賞和鼓勵,并分析其合理性。我認為這是啟發式教學拓展與創新的一大亮點。
2 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學會對問題進行比較。啟發式教學不應只是讓學生解決問題,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要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否則只是解決“新、難問題”或者是“教師假想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對“問題從何而來”刨根問底的探索欲望,而一旦學生感悟不到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知體會,不會自主地發現問題,思維的活動必然是機械的、受約束的。同時,好的問題并不只是新穎的問題,它還能恰當地引導學生自覺去分析、鑒別、類比、抽象概括,激發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在運用啟發式教學時,要注重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注重給每位學生發現問題、比較問題提供最大的空間,提供最多最好的機會。要尊重和贊賞學生獨特的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一種好的教學方式就會孕育學生一種好的思維習慣,當一名教師在教學中長期堅持啟發學生去發現問題、學會比較問題,學生的思維能力一定會得到更好的鍛煉和提高。
3 構建旨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教學方式。運用啟發式教學,教師要致力于構建旨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教學方式,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啟發學生理解、掌握“學習”的方法,是啟發式教學更高層次的目標追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開放性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引導、靈活的成分及始料未及的體驗,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鼓勵學生的思維活動呈現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真正實現以教師的“啟”達到學生的“思”。同時,教師在知識傳授過程中要注重讓學生參與到對知識深入、扎實的探究過程中,讓學生能透過知識結論中漂亮的外表,去感受前人思維的啟迪、展開、升華的過程;啟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他們有一個豐富而完整的學習過程。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只要堅持學習、研究、實踐、創新,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詮釋優秀教學理論和優秀施教經驗的內涵,就會自覺改進教學,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堅持不懈,我們就一定能讓我國優秀的教學傳統不斷發揚光大,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