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屆高三是江蘇省實行新課程的第三屆,也是江蘇省實行新高考模式(3+學業水平測試)的第三屆。按照這種高考模式,選修科目的成績,如政史類考生的兩門選修科目——政治、歷史的高考成績以等級計。全省排名前5%為A+(包括5%),前5%-20%為A(包括20%),前20%-30%為B+(包括30%),前30%-50%為B(包括50%),前50%-90%為c(包括90%),余為D級。考生報考本科院校除了語文、數學、外語的總分要達到一定的分數線外(2009年一本330分,二本300分),兩門選修都要達到B級或B級以上。一些名牌大學對選修還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南京大學要求雙A,清華大學要求A+、A,北京大學要求雙A+。在這種高考模式下,選修科目只作等級要求,看起來不必像語文、數學、外語那樣“分分計較”,但是,實際上,學生可能因為選修的一分之差,達不到相應的等級而被擋在名牌大學甚至一般本科院校之外。因此,新高考模式對一線政治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切不可掉以輕心,否則就會出現學生的語文、數學、外語總分達線而政治未達等級的現象,讓學生遺恨終生。
2009屆高三,我任教一個班的政治課。該班共有學生42名,高考成績達A+的有20名,達A的有17名,余下的5名達B+。回顧高三一年來的政治教學工作,我認為,要提高高三政治復習的實效,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安排好三輪復習的時間,處理好三輪復習的關系
在江蘇新高考模式下。政治作為一門選修課程,考試范圍是四本必修教材和一本選修教材以及時事政治,內容較多,復習的時間只有9個多月(從高三第一學期的9月初到第二學期的5月底。除去寒假)。如何分配這三輪復習的時間,對于復習的質量、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高三的復習一般分為三輪,第一輪重在夯實基礎,適當拓寬加深,兼顧時事熱點;第二輪重在網絡構建,把握主干知識,提高答題能力;第三輪重在回歸書本,查漏補缺,模擬訓練。我的安排是這樣的:第一學期結束,完成第一輪復習,第二學期“五一”節前,完成第二輪復習,高考前最后一個月,完成第三輪復習。我作這樣安排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第一輪復習如果速度太慢,過分講究“精雕細刻”,可能影響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和激情。因此,我想,第一輪復習不能老牛拉破車,更不能當成新授課上。進度還是要盡可能快一點,上課的容量盡可能大一點。第二,如果在春節后(2月中旬)還在進行第一輪復習,不但使第一輪復習由于寒假的分割。在時間上沒有形成一整塊,而且第二輪復習的時間也顯得不夠充裕。
高三復習,不僅要合理分配三輪復習的時間,更要處理好三輪復習之間的關系,這是我們決勝高考的關鍵所在。如果把高三復習比喻成建造高樓大廈,那么,第一輪復習就是打基礎。只有打好基礎,才能在第二輪復習中有較大的提升。第二輪復習是進行地面以上的施工,這決定了高三復習這座高樓大廈的高度。第三輪復習是粉刷、裝修,決定了建筑的美觀、漂亮。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老師在進行第二輪復習時,往往把很多時間花在熱點專題上,忽視了學生對書本知識的鞏固和整合,復習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對于第二輪復習,我的做法是:淡化熱點專題復習、注重知識網絡構建。帶領學生以書本的單元或者課為單位,對書本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梳理、整合,構建知識網絡,注重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進行和教材同步而又和高考題型一致、難度相似的一些提高訓練。當然,其間也穿插講一些社會熱點問題,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運用書本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并不在熱點專題上進行長時間、長線作戰。第三輪復習主要是進行高考模擬訓練和引導學生查漏補缺。經過第一、二輪的復習,學生在大的知識框架、重要的知識點、答題的能力上已經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但是,在一些細枝末節上學生仍然會有知識的死角、盲點,出現撿了西瓜、丟了芝麻的現象。第三輪復習,就要解決好這些枝節問題。
(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1 讓學生動筆寫,而不是僅僅用嘴背。
對于政治學科,學生習慣于背,很少動筆寫。但是,我發現,有的學生在背書時容易走神,一句話雖然背了很多遍,在大腦里留下的印象卻并不深刻。況且,有些內容會背,卻不一定能寫對。因此,對書上的一些重要的觀點、理論,我鼓勵學生多動筆寫,手腦并用。
2 學生互批作業,而不僅僅是老師批改。學生的大部分作業當然應該由老師批改,但是,我也會偶爾讓學生互批。首先把學生的作業全部收上來,先大體看一下。參考答案發下去后,有意識地把一些字寫得潦草、答題不規范的作業發給同類的同學批改,這樣,字寫得潦草和答題不規范的同學通過批改同類同學的作業,就會知道難以辨認的字和不規范的答題會影響閱卷時間和閱卷心情,進而影響自己的得分。這樣,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會注意書寫和答題的規范。
3 老師下水做題、考試,而不是僅僅學生做、老師改。每份練習,我都要自己先做一遍,這樣有利于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從而提高試題講評的針對性。每次市統測,我都和學生同堂考試。試卷評講課上,把我做的試卷(包括做得不太好的題目,甚至做錯的題目)印給學生,并把我做試卷所花的時間,答卷時對一些題目的思考實事求是地告訴學生。學生不僅體驗著一種新鮮的教學方式,而且從老師的答卷中獲得了學習上的啟迪,也許還感動于老師的敬業精神。
(三)做好補差工作。提高班級政治學科的整體水平
江蘇高考模式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本科院校實行語、數、外總分達線和選修雙B兩道門檻。這樣,就可能出現學生語、數、外總分達線而選修不達等級,上不了本科院校的情況。政治學科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能否考上理想的學校,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政治成績薄弱的學生來說,補弱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把這些學生政治學科這塊短板補長,我經常面批他們的作業,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和他們一起研究對策。
另外,對于一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精神鼓勵也是很有必要的。我認為,老師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給予學生精神的鼓舞,奮發向上的力量。老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關切的話語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給予學生的幫助也許比一節精彩的課大得多
總之,在新課程和新高考模式的背景下,我們只有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才能提高高三政治復習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