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生由于部分或全部失去聽力,語文表達能力差,而且多數聾生的識字量比較有限,很難借助語言材料進行思維活動,他們對事物和現象的認識。僅依靠直觀感知,因而,他們的思維僅處于直覺動作思維和具體思維階段,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差。因此,要培養中職聾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絕不能聽之任之,而是應該因勢利導。基于聾生的生理特點和實際學情,我在德育課堂教學實踐中。以“課堂筆記”為載體,引導學生產生自主學習動機,從而使“課堂筆記”在聾生的學習中有了更深層次的實踐意義。
一、課堂筆記的本質及意義
做筆記是學生在聽課和閱讀時普遍使用的學習策略。課堂筆記從本質上講應是一個對課堂教學信息進行主動接收、理解、記憶、歸納提高和再輸出的過程,即是一個經耳朵聽、眼睛看、大腦理解、記憶、加工后由手再輸出的過程。換言之,學生課堂筆記是一個有效控制自己認知和對材料信息加工的過程。
學生課堂筆記對提高學習效率和自學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課堂筆記,可克服心記的局限性,是永久記錄;通過課堂筆記,使注意力集中,可緊跟教師思路,把握所學章節的層次關系,分清重點、難點;可使所學知識結構化、系統化,有助于發現和建立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建構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及時地將個人對該問題的理解和創見記錄下來;通過課下對筆記的整理,也會提高總結、概括能力;課堂筆記中對某些問題的質疑、發散思考,將激發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也將推動課外閱讀習慣的建立和自學能力的提高。
一、課堂筆記在聾生學習中的教育功能
1 課堂筆記的指導和開展有助于提升聾生的課堂參與能力。
聾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意識較淡薄,參與能力也較差,常因視覺疲勞而走神,課堂記筆記可以幫助聾生有效抵制外界干擾和消除走神。對教師講授的內容,心無二用、專心致志地記筆記,就會高度注意“聽”取教師講述的每句話語和在板書上的每段文字、每個畫面,實現“聽”課的最佳狀態和最優效果。
2 課堂筆記的指導和開展有助于培養聾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聾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通過記錄教師講課的體系層次(篇、章、節、段、納、目等邏輯層次的題號和標題)以及課堂的重點內容和總結,使聾生理解課程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系,有助于發現和建立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建構對知識的理解。在“記筆記”這個指向明確的思維操作過程中,促使聾生對輸入的信息快速進行加工整合。長此以往,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訓練聾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邏輯思維的方法,從而提高他們的思維技能。
3 課堂筆記的指導和開展有助于激活聾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學習貴在生疑,疑能引起學生的定向探究反射,能促進思維積極活動。聾生若在記筆記的過程中出現疑問,我要求聾生在相應地方“留白”或作出記號,課后及時查詢請教加以解決。
有研究表明,一個人一生所需的知識85%以上靠自學獲取,而“閱讀”是自學的重要環節。針對教材中的課外拓展部分,我常留題目給學生,建議學生自學之后作答在課堂筆記本上,或者對照內容進行評述,寫出感想,我在抽查時予以批改。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耐心地幫助和引導,聾生那沉睡的自主學習意識將會被喚醒,漸漸地投入到有意識的自主學習中去。
4 課堂筆記的指導和開展有助于提高聾生的記憶力和筆談能力。
多數聾生的識字量是比較有限的,而且在日常交往中,較多的聾生在書面表達中語法混亂,詞不達意,讓人費解。也因為如此,較多的聾生怯于和健聽人書面交流,為自己融入社會設置了屏障。俗話說,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教學中,如果能對聾生課堂筆記加以指導并持續堅持,不僅有助于他們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還有助于聾生識字認字,掌握更多的詞匯,在不斷的記錄中提高自身的語法運用能力和書寫速度,而這些“成果”將會讓他們受益終生。
三、開展“課堂筆記”指導的策略
要使課堂筆記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功能,教學中滲透“課堂筆記”指導是十分必要的。
1 引導聾生樹立正確的筆記觀,建立科學的筆記方法。
筆記觀即學生對課堂記筆記目的、意義的看法。有的聾生認為“記筆記是為了復習考試用”,這種功利性的想法使筆記中找尋不到主人的主動思維的火花。為此,要引導聾生:課堂筆記的目的不是單純為應付考試,主要是為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服務。
在德育課上,我要求每位學生都做課堂筆記。對于筆記本我有專門的要求:獨立一本,專作德育課的筆記。對頁面記錄規范也有一個大致的要求,那就是本子上多留空間,用作補充課堂上來不及記下來的內容之用;右欄留出一定的空間,記錄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見解、體會、評論或增添教科書、參考疑難問題的答案。我還明確筆記的要求:記筆記應該迅速、準確,不要求書寫端正、工整,但要求自己能看清楚并能獲得最大的效果和收獲。
2 幫助聾生減少記筆記的份量,減輕記筆記的難度。
聾生由于缺乏“聽”這一有效接受信息的渠道,使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看”的部分大增加,視覺極易疲勞。所以,教師的板書設計一定要精簡,重點突出,能讓聾生一目了然。否則,學生會難以適從;在板書切換時,要充分注意聾生的筆記狀態,不可切換太快;講解與筆記不可同步,因為聾生埋頭記時根本無暇看教師。同時,要指導聾生記提綱式筆記,可以用自己規定的簡寫或符號進行縮記和速記。以提高記錄速度。要指導聾生將筆記本記錄與書本劃線進行合理分工,把書本上歸納得較清楚、有條理的內容用線條劃出來,在筆記本的標題旁注明頁碼和行數,待課后再整理筆記本,從而減少筆記的份量。“聽”得懂的內容用自己理解的意思“意”記,不懂的內容按教師講述的原話“直”記,以便課后揣摩消化,從而減輕記筆記的難度。
3 在指導和督查中幫助聾生學會“用”筆記。
為了調動聾生記課堂筆記的積極性,我采取了一些激勵措施。把平時成績中的10%用作筆記抽查,抽查的內容主要是課堂記的部分、筆記規范和課外拓展的作業完成情況。也有很好學的聾生,在筆記的課后整理中,課上產生的疑點、興趣點、創見點,通過提問、自己泡圖書館等方式解決了。對這樣有學習主動性和創新能力的學生要大張旗鼓地表場。這些激勵措施有效地激發了聾生記筆記的主動性,甚至常有學生捧著筆記來提問。
4 “課堂筆記”指導中也要因人施教。
聾生中,有的是有殘余聽力,有的是全部失去聽力,也有的是多重殘疾的(肢殘又聽障),面對這樣的學生群體,在開展“課堂筆記”指導時也要因人而異。例如,對有殘余聽力的學生在記筆記的同時予以這個知識點的擴展解釋;對肢殘聽障的學生,可放寬筆記要求,只要在書本上劃出來,用自己規定的簡寫或符號進行縮記即可;對那些速度快、反應快的聾生可用“以忙制動”、“以動制動”的方法,根據他們反應快,愿意表達自己看法的特點,多提問,多讓他們發表意見。根據聾生差異因人施教,在記筆記的時間里即有統一要求,又能發展聾生的個性,使“記筆記”的過程也呈現出精彩。
雖然聾生缺乏了“聽”的感官刺激,但他們有靈巧的雙手,有比常人更敏銳的眼睛,相信對聾生持之以恒地進行以“課堂筆記”為載體的學法指導,我們將不僅幫助學生“學會”,更是指導他們“會學”,這將會使他們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