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磐安縣第二中學(下稱磐安二中)從2004年起實施“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德育工程,以此開始了創建特色學校的探索。整個工程以誦讀古代傳統美德中的名言、名句、名段和中華經典古詩詞為載體,以中學生美德養育為主要內容,以“忠心、誠心、孝心、專心、公心”這“五心”教育為基本形式,并結合學生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達標活動,在全體學生中開展公德教育、禮儀教育、誠信教育、勤學教育、孝心教育,以弘揚傳統美德,培養學生愛國明禮、誠實守紀、勤奮好學、孝悌自律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經過五年的實踐與探索,德育工程收效顯著,走出了一條適合學校實際的特色辦學之路。
一、特色規劃,智在選擇
學校特色是學校辦學個性的具體體現,也是學校教育優勢的集中反映。特色項目的選擇,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必須遵循如下原則。
1 從學校實際出發。磐安二中學生的文明、禮貌、集體、責任、法紀、親情等意識淡薄,人格上有許多矛盾和缺陷之處,比如獨立意識上升,責任意識淡薄,重視自我與,漠視他人等。而以儒家倫理傳統為主要內容的道德精華,是中華民族極其寶貴的優秀文化遺產,是民族的魂、民族的根,在新時代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體現。實施“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德育工程,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健康人格。
2 從素質教育出發。君子是指道德高尚的人。品讀經典,就是要重拾那些被現代^日益忽視的君子品格,努力仿效古人的君子遺風,以養成“愛國守法、明禮誠心、勤奮好學、自律孝順”的謙謙君子品格。實施“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德育工程,就是要通過誦讀經典來傳承傳統美德, “雕塑”學生的人文品性,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夯實學生的人文功底,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 從社會需求出發。一個學生無論將來成就大小,他首先必須是一個完整的“人”,是—個合格的公民。在金錢至上、物欲膨脹的當今社會更加迫切地呼喚人類善良的本性,更需要在內心深處尋找一塊純凈的天地。因此, “學會做人”應該成為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學校實施“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德育工程,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就是希望找回古人善良的本性,把它繼承下來,為學生今后做體面的人、幸福的人奠定基礎。
二、特色成長。重在實踐
磐安二中把整個工程分為讀書工程、五心教育和學生行為規范達標三個部分,以科研引領、營造氛圍、訂章立制、校本課程為主要策略開展活動。
1 科研引領。為充分發揮科研在學校特色建設中的引導作用,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題研究小組,研究制訂工程規劃和實施方案,并分階段確定研究的工作重點。在啟動階段,重在開展調研和文獻資料查閱,了解掌握其他學校德育建設的動態和發展趨勢,分析本校已有的研究基礎,確定德育工程建設的思路、方法和重點。在實施階段。重在跟蹤服務,及時發現經驗,了解問題和困難,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研討等活動。在發展鞏固階段,重點研究完善工程的制度建設,規范工程實施體系,探索工程的評價和考核機制。
2 營造氛圍。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學校的校園文化環境布置充分體現了傳統美德的教育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學校的主題文化墻。第一期文化墻的正中是德育工程的主題“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其右邊是“中華古典詩詞選粹”,左邊是“中華美德名言警句”。第二期的德育工程主題文化墻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收錄了22首富含哲理的中華古典詩詞;第二部分選錄了“中華經典成語千字文”中的《傳承文明》等五部分內容;第三部分按照“五心”專題的框架選錄了部分中國古代修身名句。主題文化墻有力地渲染了學校德育工程的氛圍,使全校師生時刻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在漫步中習文誦句,也取得了美德養育與知識積累協調發展的效果。
3 訂章立制。學校把德育工程作為發展的頭等大事,制定了《讀書工程五年發展規劃》,先后出臺了《特色發展規劃》、 《德育工程實施規劃》和《讀書工程實施指導意見》等指導性文件,以及《讀書工程管理辦法》、 《讀書工程考核辦法》、《“五心”教育實施細則》、 《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科學規范。
幾年來,德育工程已經成為磐安二中的特色和品牌:學校課題《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被金華市教科所列為2005年精品課題,課題論文獲浙江省教育科學院一等獎,作為唯一的中學思想教育課例入選浙江省宣傳部編寫的《三貼近,零距離——基層思想教育100例》一書中,眾多媒體專門報道了該校德育工程。
三、特色發展,貴在堅持
經過5年的艱苦探索,基本形成了“兩條腿走路,三管齊下”的德育工程框架。學生的美德養育從“他育”轉向“自育”的模式也逐漸成型。
1 校本課程。德育工程的“圣賢書”主要指以《論語》為主干的儒家經典、諸子百家代表著作及其他優秀古典經文,也包括新課程標準規定背誦和閱讀的詩文,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忠心、孝心、誠心、專心、公心”這“五心”專題教育思想的框架體系,有針對性地選取愛國憂民、誠實守信、文明禮儀、博學篤行、仁愛孝心等精華片斷,開發成校本課程,編寫《“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德育工程學生讀本》 (兩冊)分別發給高一、高二年級學生,讓他們在學校統一規定的時間內認真誦讀和體悟。“讀本”充實了學校的課程體系,也為學校的德育工程特色深化、強化奠定了基礎。
2 工程框架。“兩條腿走路”就是讀書工程的兩個“結合”與“兩個滲透”。其中,兩個“結合”是“讀書”與感悟反思相結合,“讀書”與“五心”專題教育活動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達標活動相結合。兩個“滲透”是指道德教育有意識地滲透到課堂教學和學校的各項活動中去,滲透到學校環境特別是校園文化環境中去。“三管齊下”一是指組織管理上的協調配合,即德育工程領導小組、特色教育辦公室和讀書工程學生督察小組在工作中的組織管理和相互協調配合。二是指德育工程的三個環節并駕齊驅,即在學生美德養育中,讀書工程、“五心”專題教育和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達標活動三個環節相輔相成,同時進行。三是指“三個結合”,即德育工作中學校內部諸要素的結合,與校外教育力量的結合,與學生自主教育相結合。
3 養育模式。為使學生的美德養育從“他育”轉向“誦讀—感悟—踐行—升華”的“自育”模式,學校要求學生在反復念誦句、段或短篇經典詩文中,隨時寫下自己的感受,在日常行為和集體活動中實踐自己的道德感悟,在實踐中升華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感。讀書工程、“五心”專題教育、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達標活動這三部分內容,為學生的美德養育提供了“他育”與“自育”和諧共生的平臺。
四、特色提升。成在創新
創新是靈魂,沒有創新的特色也是沒有生命力的特色。在實踐中磐安二中根據學校的自身實際,通過向教師延伸,促進教師隊伍健康成長;向家長輻射、服務社會為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創造性地開展德育工程,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特色建設。
1 向教師延伸。通過“正師風,鑄師魂”的教師隊伍建設工程開展教師的系列師德師風建設活動,通過“樹旗子,給場子,揚鞭子”的“三子經”教師人才培養策略促進青年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通過“教好書,先讀書”的教師讀書工程使教師積極迎接新課程改革的挑戰。學校的德育工程有效地實現了向教師的延伸。
2 向家長輻射。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諧的家庭成員關系、父母的言行身教,都對孩子的道德教育構成重要的影響。加強家教指導,改善家教質量十分重要。據此,學校成立了由家長組成的家長委員會,加強與家庭的聯系,家校形成教育合力。
3 服務社會。學校的“五心”教育活動強調學生的德育實踐,立足于家校聯合,使德育工程既是學生觀察社會的一個窗口,也是宣傳和諧發展觀的一個平臺,還是一根輻射、帶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紐帶。在磐安這樣社會文化比較匱乏的山區小縣,該校的德育工程無疑是一個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載體。
實踐證明只要善于選擇,學會堅持,擁有不斷創新的精神,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學校發展的方向,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