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廣大教師滿腔熱情地深入推進新課改時,現行班級管理的一些深層次矛盾日益突出,這些矛盾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新課改的有效實施,因而及時地反思、梳理與探究這些矛盾,為班級管理的改革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就顯得尤為迫切。
一、現行班級管理存在的常見問題及原因
1 班主任的“力不從心”。
經過訪談了解,我校甲班主任說:“工作很難干,學生太不好管理,對班級出現的一些問題有時感覺真的是束手無策,只能應付了事,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真是太累了。”造成班主任“力不從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班主任普遍缺乏管理班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訓練;二是班額較大;三是班主任評價方式不當;四是班主任待遇偏低,有很多優秀的教師不愿意做班主任工作。現任班主任中有些老班主任敬業精神強,經驗豐富,但觀念守舊,與學生代溝較深;有些中年班主任能力偏低,責任心不強;有些青年班主任責任心較強,積極性較高,但經驗不夠,理論和實踐不能有機的結合起來。
2 科任教師的“事不關己”。
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對班級管理都應負有責任。只不過班主任是管理班級的核心,而科任教師具有輔助班主任管理班級的任務。事實上,現行的班級管理模式忽視甚至排斥科任教師參與班級管理的可能性與積極性。同時,又缺乏科任教師參與班級管理的可操作性的實施原則。因而,科任教師大多抱有班級管理與自己無關的心態也就不足為奇了。
3 學生的“個性泯滅”。
素質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在于克服應試教育對學生人格所造成的扭曲,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新課改”綱要也明確指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興趣、天賦及需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以了解、熟悉、乃至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為前提。雖然就我校而言,面對龐大的學生集體和偶然組合在一起的不同個性和生活背景的學生,班主任往往只能顧兩頭,從而對大多數處于中間狀態的學生來說,班主任沒有盡到管理的責任,也正是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我校現行班級管理事實上忽視壓制排斥甚至于扼殺了大部分學生的個性,我們應該承認,學生豐富多樣的個性里,蘊藏著各種發展的可能性,其實,挖掘并盡可能的促進學生個性潛能的自由發揮才是教育所追求的最終目標。
4 師生關系的“形同陌路”。
造成師生關系“形同陌路”的原因很多,既有班主任教師自身的權威地位的負面影響等原因,也有學生性格內向不善于交流等方面的因素。但我認為學校班級管理模式是造成師生關系“形同陌路”的根源所在。因為,就“形同陌路”的本質而言,他是指師生缺乏情感與心靈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一方面,班主任的“力不從心”造成了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方式不當,難以觸及學生的內心世界等弊端,另一方面科任教師與學生溝通及交流的欠缺,缺失了情感交流與心靈溝通的師生只能在教師權威地位的負面影響下日漸疏遠。
因此,打破與改進現有的班級管理模式,充分挖掘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調動起科任教師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努力探索科任教師參與班級管理的現代班級管理模式已成了廣大教育理論工作者與教學實踐工作者不可回避的時代課題。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1 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班主任隊伍。
要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班主任隊伍,班主任要不斷加強學習。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觀念才能更新,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才會提高。我這里談到的學習,不僅僅是理論層面上的學習,還包括實踐性學習,學校不但要組織教師加強理論學習。還要定時組織班主任到外地參加學習,進行實地考察,獲取感性材料,提升專業素質。
2 提高班主任待遇,同時加強對班主任的考核評價。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核心,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工作中最基層最艱苦的工作,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如何直接關系到班級管理的成效,班主任工作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辦學質量的高低。因此,調動班主任工作積極性,激發班主任工作的熱情至關重要,提高班主任的待遇無疑是調動班主任工作積極性的一項重要措施。雖然我們多年來都在倡導無私奉獻,反對金錢至上,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尤其是在班主任的付出與回報嚴重失調的現實背景下,適當地提高班主任的待遇,對于穩定班主任的隊伍,調動班主任工作積極性有重要意義。
加強對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評價,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考核方案,是提升班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對班主任的考核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摒棄多年來以教學成績為唯一標準評價班主任工作的傳統做法,應從學生的思想素質、創新精神、綜合實踐能力及學業成績、班風、學風、學生養成教育、學習習慣、生活態度等諸方面進行考核評價。使對班主任的考核內容更全面、具體、也更趨合理。
3 調動科任教師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同樣,班級管理也離不開科任教師的參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班主任擁有與科任教師相同的教學任務,有的甚至在教學上擔任比其他科任教師更繁重的任務,因為從現實情況看,我校擔任班主任工作的都是主要學科教師,如語文、數學、英語。有的骨干教師經常承擔一些市區的教學任務,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很大,如果僅靠班主任的力量管理班級,勢必會造成班主任身心的嚴重透支,導致管理的疏漏,因此學校應為每位班主任配備一名得力的科任教師協助班主任管理班級,并作為一項對科任教師考核的制度,納入到教師考核細則中,這樣既加強了班級管理力度,也為科任教師成為準班主任提供一個平臺。
4 合理安排教育教學活動,減輕班主任負擔。
過多的教育教學活動,會牽扯班主任很多精力,影響班主任全身心地投入班級管理。比如,我校每學年度要搞一次藝術節,一次體育節,每個節都要開展一系列活動,從時間上都要持續一個月之久。由于涉及到評比,班主任都要投入很多精力,學生為了在活動中更好地表現自己,為班級爭榮譽,也不分時間、場合訓練,造成班級紀律渙散,管理松懈。活動結束后,班主任還要從頭收拾舊山河,無形之中加重了班主任的負擔。因此,學校安排教育教學活動要適中。
5 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班級管理工作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注重“以人為本”。只有這樣,班級管理才能真正做到與時俱進,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
現行的班級管理模式片面強調班主任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及主觀能動性,導致班集體管理中只突出一個“管”字,即要求班主任看管,控制甚至用強制、懲罰等手段對學生進行管理,扭曲了管理的真正內涵。有的班主任用簡單的、生硬的方法來“管制”學生,認為對小孩子沒什么道理可講,其結果要么沒管住,班級出現混亂;要么管住了,但班級死水一潭。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沒有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有效的班級管理,是全面實施和推進新課改,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班級管理的得體與否,對于整個班級的教育工作,對于學生人格的塑造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學校的管理者,要千方百計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不斷提升班主任的素質,加強評估機制的建設,在評優、評聘等政策的導向上,向班主任傾斜,極大限度地調動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潛能,使學校管理工作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