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學校工作的領頭人,校長的有效領導毫無疑問會提高學校的工作質量。但我們往往看到:有相當一部分校長整天忙忙碌碌,每每見到人總是開口一個“忙”字,在學校里不分事情大小輕重,事必親躬。但是,由于忙不到點子上,領導無方,結果勞苦而不得功高。
譬如,筆者就聽說過這樣一個真實的例子:A校長為了打造名校,在全校啟動了“名師培養工程”,要求年輕教師每年必須閱讀N本教育專著,做N字的讀書筆記,發表N篇教育論文,展示N節示范課……為了使工作落到實處,A校長親自深入青年教師的課堂聽評課,檢查青年教師的讀書筆記。但是,實際情況卻是許多青年教師整天膽戰心驚,惟恐自己哪一天被校長查處,工作疲于被動應付,缺少主動性。
心理學大師馬斯洛提出,杰出團隊的顯著特征,便是擁有共同的愿景與目的。學習型組織中的第三項修煉便是建立共同愿景,唯有高層主管擁有組織的整體掌控權,因此組織中的舵手必須尋找未來的航向,并促進大家的共識。因此,作為一名現代校長,就必須學會用愿景管理學校!
作為一校之長要高瞻遠矚,既要兼顧眼前利益,又要考慮學校的長遠發展。無論是師資隊伍建設、校風校貌建設,還是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學校特色建設,都必須有近期和遠期打算,制定出具體而又明確的奮斗目標(也就是學校的共同愿景),帶領師生員工為實現這個美好的愿景而努力奮斗。
但是,建立共同愿景不能靠行政命令,不能靠規定,只能靠周而復始的凝煉、宣傳、溝通和分享。任何強迫和勉強性的舉措可能都會適得其反。建立共同愿景不是解決在管理層面上某一具體問題的回答,也不是一種形式性的東西,而是必須由組織各級管理者和全體教職員工全過程、全方位、全方法、全面地將共同愿景貫徹落實在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之中。建立共同愿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它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細致的工作和漫長的過程。校長要善于把大家心靈深處的共同的意象挖掘出來,把特級教師、高級教師、優秀班主任等多年積累的教育教學經驗進行凝煉,把老師們的奉獻精神、教學風格等凝煉成學校文化,進一步構建學校共同愿景。
愿景管理是把學校管理者的工作由監控下屬,變成與下屬一道為共同的愿景去奮斗,讓他們在學校愿景旗幟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對教育的執著,而不是管理層的壓力或眾多的規章制度去完成工作;提倡每個人自我評估,而不是由外人來評估和控制。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我們要幫助教師找到現實坐標,使其了解自己目前的教育教學水平,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二是幫助教師制定發展目標,并注意遠期目標、近期目標與學校愿景的結合;三是幫助教師確定個人發展規劃,同時要求發展的起步要低,步子要小;四是幫助教師制定發展措施和進行自我評價。對教師個體的發展,宜采取進步管理,強調教師的自我提高、自我實現。教師成功了,何愁學校不成功?
任何一個組織要實現長遠的發展,僅僅靠制度約束和管理者的監督是不夠的,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管”。當組織成員認同了組織的目標和管理方式,形成了牢固的凝聚全體教職員工的智慧和力量的“共同愿景”,就會形成組織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感。
因此:一名成功的現代校長,就要做一個善于建立共同愿景的倡導者、管理者和實踐者,要有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實踐,堅持教育創新,要站在理想與現實的結合點上去設計適合校情的共同愿景,并率領全體教職工在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中,不斷提升和完善共同愿景,讓共同愿景之花在推進學??沙掷m發展中結出豐碩的果實。